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大庆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 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

    B. 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

    C. 像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我们早已遗忘。

    D. 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

  • 3、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⑤⑧ B.②③④⑥⑧

    C.①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⑧

  •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言七言的区别,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_____。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____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样的句子,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念起来则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_____,铿锵成韵。

    A.泾渭分明 发扬踔厉 轻重缓急

    B.大相径庭 秣马厉兵 抑扬顿挫

    C.泾渭分明 秣马厉兵 轻重缓急

    D.大相径庭 发扬踔厉 抑扬顿挫

  •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儒学的“表层”结构,指的便是孔门学说和自秦、汉以来的儒家政教体系、典章制度、伦理纲常、生活秩序、意识形态,等等。它表现为社会文化现象,基本是一种理性形态的价值结构或知识——权力系统。所谓“深层”结构,则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态度、思想定势、情感取向;它们并不能纯是理性的,而毋宁是一种包含着情绪、欲望,却与理性相交绕纠缠的复合物,基本上是以情——理为主干的感性形态的个体心理结构。这个所谓“情理结构”的复合物,是欲望、情感与理性处在某种结构的复杂关系中。它不只是由理性、理知去控制、主宰、引导、支配情欲,如希腊哲学所主张;而更重要的是所谓“理”中有“情”,“情”有“理”,即理性、理知与情感的交融、渗透、贯通、统一。我认为,这就是由儒学所建造的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不只是一种理论学说,而已成为某种实践的现实存在。

    这个所谓“深层结构”早已有之,即人们常讲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等,只是没有重视表、深层的复杂关系及结构罢了。当然,所谓“深层”“表层”的区分并不容易。这里只能大体点明一下。

    那么,什么是这个“深层结构”的基本特征呢?我以前论述过的“乐感文化”和“实用理性”仍然是很重要的两点。它们既是呈现于表层的文化特征,也是构成深层的心理特点。将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我近来常讲的“一个世界”的观念。这就是儒学以及中国文化所积淀而成的情理深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即不管意识到或没意识到、自觉或非自觉,这种”一个世界”观始终是作为基础的心理结构性的存在。儒学以此而与其他文化心理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相区分。自孔夫子开始,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文化并未否定神(上帝鬼神)的存在,只是认为不能论证它而把它存放在渗透理性的情感状态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儒学之所以既不是纯思辨的哲学推断,也不是纯情感的信仰态度;它之所以具有宗教性的道德功能,又有尊重经验的理性态度,都在于这种情理互渗交融的文化心理的建构。儒学不断发展着这种“一个世界”的基本观念,以此际人生为目标,不力求来世的幸福,不希冀纯灵的拯救。对相信菩萨、鬼神的平民百姓,那个神灵世界、上帝、鬼神也仍然是这个世界——人生的一个部分。它是为了这个世界、人生而存在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安宁、消灾祛病、求子祈福而烧香拜佛,请神卜卦。

    由于儒家的“一个世界”观,人们便重视人际关系、人世情感,感伤于生死无常,人生若寄,把生的意义寄托和归宿在人间,“于有限中寓无限”,“即入世而求超脱”。由于“一个世界”,人们更注意自强不息,韧性奋斗,“知其不可而为之”。由于“一个世界”,儒学赋予自然、宇宙以巨大的情感性的肯定色彩:“天地之大德日生”,“天行健”,“厚德载物”……这种充满积极情感的“哲学”来支持人的生存,从而人才能与“天地参”,以共同构成“本体”。此即我所谓的“乐感文化”。由于“一个世界”,思维方式更重实际效用,轻遐思、玄思,重兼容并包,轻情感狂热,此即我所谓的“实用理性”。至于这个“一个世界”的来由,当然并非始自孔子,而是源远流长,可能与远古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人对“天地”产生亲近、感恩、敬重而非恐惧、害怕从而疏离的基本情绪有关。

    由于是“一个世界”,便缺乏犹太——基督教所宣讲的“怕”,缺乏无限追求的浮士德精神。也由于“一个世界”,中国产生了牢固的“伦理、政治、宗教三合一”的政教体制和文化传统;“天人合一”成了公私合一,很难出现真正的个性和个体。总之,于“一个世界”的情理结构使情感与理知没有清楚划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混为一体,也就开不出现代的科学与民主。

    (节选自李泽厚《初拟儒学深层结构说》,有删改)

    【1】下列对儒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还是一种作为某种实践的现实存在。

    B.由于存在情理互渗的文化心理建构,儒学兼具道德功能与理性态度。

    C.儒学以此际人生为目标,不希冀纯灵的拯救,却并不否定上帝鬼神的存在。

    D.儒学的来由与远古黄河流域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对“天地”的亲近感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论述了儒学具有“表层”与“深层”两种结构及“深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B.理性的“表层”与感性的“深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儒学“情理结构”的复合态。

    C.“实用理性”源于“一个世界”观,强调韧性奋斗,注重涵养人性、寻求理性人生。

    D.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开不出科学与民主,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世界”的情理结构。

    【3】下列名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一个世界”观点的一项是(       

    A.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

    【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请从“乐感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要求填空。

    (1)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______》)

    (3)苏轼的名篇《赤壁赋》中,主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其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美人”意象,令人遐想。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里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的结果是“___________”,而“__________”一句说男子对女子有暴力行为。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过传统节日时村中热闹的景象和淳朴的民风。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要求弟子们要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就不要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

    (2)姚鼐《登泰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句写出了登上泰山之巅所看到的山间云雾温柔飘逸美的特殊神韵,“_____________”句把太阳初升时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奔放豪迈。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此之后,古典诗词常以“水”这一抒情意蕴来比喻时光流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语境默写名句。

    (1)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在《<论语>十二章》里,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 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智者、仁者、勇者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或主张强加于别人。

    (6)《礼记》中提出的大学之道的三条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薤露行

    曹 植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注)①薤露行:汉乐府曲调名。②粲:分明。③翰:羽毛,代指笔。④藻:文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若风吹尘”运用比喻手法,写人生恍若突然被风吹走的尘土,感叹生命渺小,人生飘忽易逝。

    B.五、六两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直抒胸臆,诗人希望能展露自己的才华,得到明君的重用。

    C.“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批评当时的士人没有德性,竟然还不如虫兽,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D.“孔氏”二句,写孔子删定《诗》《书》,奠定了文人中的王者地位,称颂孔子功业卓著,贡献巨大。

    【2】明朝学者李梦阳称曹植的诗“其言愤切而有余悲”,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璧斋先生六十寿序

    曾国藩

    我年伯璧斋先生,天之处之殆厚矣哉!先生少读书,有大志。既冠,补博士弟子员,旋以优等食饩。屡踬场屋,贡入成均。试京兆,仍绌。当阳校官数月,儒术济济,翕然景从。其居乡也,外和而中直,不恶而人畏之。优伶杂剧,至不敢入境。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

    前岁己未,恭遇栗恩,臣僚得荣其亲。维时先生之家嗣观亭前辈,既由翰林官西曹,两世封赠如例。而先生犹以有事秋试,迁延不得请。于是先生橐笔乡闱,十余役矣。从游之士得其口讲指画,或皆扶摇直上。而观亭前辈昆仲皆得庭训,而翔步词林,后先辉映。独先生黜抑良久,曾不一骋骐骥之足,固可解乎?夫以先生之德之能,于科名何与轻重?其达观内外,何尝不明青紫如糠秕?然终不自画,诚欲有所白于时,而又恶夫庸庸者,一蹶而不复振,乃借恬退之名,以文陋而其巧。故思有以之耳。以志则如彼,以遇则如此,此岂尽有司之咎哉?盖所谓天也。天欲厚之,则不如韫于石而光愈远;丛之丰草之中而荫愈广,而枝愈蕃。向使先生鸿渐之羽,激昂云路,扬厉中外,讵不快于志而裨益于时?精神有时而竭,福荫有时而单,是亦琢玉研木之说也。谓能优游林泉,颐神弥性,如今日也乎?谓能泽流似续,光大门阀,如今日也乎?

    本年某月,先生六十寿辰。次嗣君雨山,与余为同年发,谬相知爱。将称觞介寿,嘱余以言侑爵。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君子之于友也,四人,季者早殇,二长者并穷约不得怡。独朱氏妹所处稍裕,而少遘痼疾,又离娩厄以死。何命之不淑也!妹卒以八月晦日,不逾月而吾祖母弃养。国藩窃禄京朝,发一家书而两遭期功之丧,又何痛也!于是泣识其略,使咏春追埋清幽,且叙其内外家之系而声以铭诗,以宣吾辈。

    (有删节)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成均:古代大学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阳校官数月 权:暂时代理

    B. 以文陋而其巧 售:实行,施展

    C. 故思有以之耳 厉:同“励”,勉励

    D. 向使先生鸿渐之羽 假:借助,凭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兆,文中指当时清朝国都的所在地,古代指国都所在的地区。

    B. 优伶,文中指戏曲演员,古代指俳优乐工,后引申指演员。

    C. 庭训,文中指在朝廷聆听皇帝的教导。古代指父训,父教。

    D. 期功,古代丧服名,如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

    ⑵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郭璧斋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所谓勇气就是知道不畏惧什么,也知道畏惧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