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B.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 在得知自己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消息后,王教授激动地说:“老朽退休多年还能获此殊荣,感谢诸位的厚爱。”
D. 初中毕业时老师和我们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
2、下列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的是( )
A.汝窑 B.官窑 C.定窑 D.邢窑
3、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认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哪些方位?( )
A.东 B.西 C.南 D.北 E.中
4、“素王”指的是谁?( )
A.尧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适得府君书(刚才)
B.故作不良计(故意) 大人故嫌迟(特地)
C.幸可广问讯(幸亏) 幸复得此妇(希望)
D.徒留无所施(用处) 留待作遗施(施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可以为今天的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值得深入挖掘、认真汲取。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一些中外学者习惯于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来书写“中国哲学史”,大量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成为西方哲学框架下的中国哲学史叙述。当前,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要有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新学史话语体系的意识。这既是我们书写中国本位“中国哲学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
(摘编自舒大刚《加强古籍研究,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从古医书中获得提取青蒿素的思路,让人意识到古籍中蕴含着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古籍的整理、保护和利用,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与传承中华文脉和传统文化。然而,经历了数千年的古籍是如此脆弱,经不起翻阅等直接接触,绝大多数都存放在库里,连专业研究者都很难看到。保护,就难以利用;利用,就很难充分保护。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才让这对矛盾迎刃而解。
古籍数字化有多重要?对搞文史研究的人来说,占有独家资料几乎意味着初步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说,古籍数字化带来了古籍发现的新时代,数字目录和古籍全文发布后,我们可能无意中就发现重要的研究素材。过去我们只知道大的馆藏,其实很多小馆也收藏着珍贵的古籍。
数字化浪潮改变了固有的秩序。古籍普查在线上登记,阅览在网上免费共享,数字化替身保护了图书原件。如果不拘泥于物质形态只考虑文化内涵,数字化甚至可以看作是流落海外珍稀古籍另一种形式的“回家”。
同年上线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备受读者欢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说,因为拥有原版扫描的清晰数据图像,2016年点击率增长了1000%12017年在此基础上又增加100%。2018年,过去排在地方志、中文图书、民国期刊之后的“中华古籍资源库”,页面浏览量跃居第一位。古籍数据库用户艾俊川说,数字化是对古籍高效、永久的保存。古籍化身千百,不仅造福学者,也让业余文史爱好者使用方便,功德无量。
摘编自张稚丹《守护文化传承之根——中国古籍数字化现状扫描》)
材料三:
在过去,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研究作为支撑,许多保护手段只能依靠前人朴素而模糊的经验,尽管这些经验中有不少措施行之有效,但也有一些措施在今天看来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对古籍有负面影响。例如古人晒书的习惯,虽然能杀虫去雾除湿气,但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加速纸张老化,对古籍透成损伤。我们今天提倡科学保护古籍文献,就必须搞清楚各个方面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及其基本原理,依靠科学理念建立一套更加有效的保护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从古籍保护研究的内容和现阶段的情况来看,除了批量化脱酸和加固等目前亟待攻克的应用性问题之外,尚有许多基础领域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在古籍保护实践工作中,还有一些基本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些老问题。这些老问题几乎贯穿在日常工作当中,尽管目前都有现成的解决方法,但当下的方法并不符合科学保护的要求,或存在比较大的争议。这类问题的存在,一部分是因为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替代方法,也可能是由于科学研究未能跟实践有效结合。这类问题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其负面影响产生的过程非常缓慢,短时间内不易观察到明显的危害。例如纸质文献永久保藏的适宜环境,以及修复材料、装具材料的安全性问题等。由于这类问题短时间没有迫切解决的需求,容易被习惯性忽视。从长期来看,当这种慢性不显见的影响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被发现时,对古籍文献造成的危害往往会比较大,而且这种伤害大多是不可逆的。
(摘编自易晓辉《古籁保护也应注重基础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古籍,蕴含着哲学思想,凝结着古人智慧,值得今天的人们深入挖掘并认真汲取。
B.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就不应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书写中国哲学史,而应挖掘我国古籍哲学思想。
C.古籍的保护和利用之所以难以兼顾,主要因为古籍经不起翻阅等直接接触,但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化解了这一矛盾。
D.从晒书这一习惯对古籍造成的损伤看出,保护古籍文献需要依靠科学理念建立一套更有效的方法,而非只凭经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与材料三均谈到了古籍保护问题,但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若没有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启示,我们就意识不到古籍中蕴含着惊人的财富。
C.古籍数字化带来了古籍发现的新时代,更有利于古籍研究者利用珍贵的古籍。
D.古籍保护实践中易忽视一些隐性危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迫切解决的需求。
【3】下列选项,最符合古籍保存理念的做法是( )
A.用樟木柜存放,并在柜里放入卫生球、天然樟脑块等对人无害的防虫药物。
B.在不损坏古籍的前提下,常翻倒图书,及时清理蛀虫,防止蛀虫生长蔓延。
C.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以存放。
D.利用空调或其他保湿设备控制温湿度,以此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献的保存寿命。
【4】如何推动中国古籍综合利用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
【5】为更好地实现古籍保护,我国做了多方面积极有意义的工作,这些给我们日常行事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7、《无衣》名句默写。
(1)《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士气。
(2)《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状态。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发出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烘托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9、“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过写落在梧桐叶子上点点滴滴的雨把无形的愁写得有形了,写愁的诗词中还有好多名句,请写出三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______·郴州旅舍》)
(3)姜夔的《扬州慢》中化用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说,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__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_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琵琶行》中,白居易在《琵琶行》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
陆游
辙迹当年遍九州,晚归始解卧林丘。
爱身每戒玉抵鹊①,养气要如刀解牛。
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②领尽石帆③秋。
尽言未办常扃户④,竟是吾身得自由。
[注]①玉抵鹊,亦作“玉抵禽”。用玉石投掷禽鸟,意谓物多则贱。此处转喻肆意挥霍。②短筇:竹子做成的手杖。③石帆,指石帆山。④扃户,指闭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晚年怀念过往,回忆自己的人生足迹,走向归隐山林的人生归宿。
B.“玉抵鹊”“刀解牛”运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晚归生活的状态和认识,启迪深远。
C.颈联精于炼字,“摇残”“领尽”等词语用语精准,描绘出空旷悲凉的意境。
D.全诗叙议结合,描写形象,以境寄情,首尾呼应,体现出整饬谨严的章法。
【2】本诗作于陆游晚年安居绍兴故园之时。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人写了哪些人生感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云传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太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敖。”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五经”之一,“五经”包括《诗经》《乐经》《尚书》《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
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
D.东阁,在文中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华阴守丞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请求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朱云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所过之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
B.朱云直言谏诤,留下槛折佳话。朱云弹劾张禹,汉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不走,直至栏杆被拉断;经大臣辛庆忌劝解,他才被饶恕。
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丞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在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椁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2)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5】左将军辛庆忌为什么能让皇上怒气消解,饶了朱云?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修女说,当你是多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宽容,当你是少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勇气。
身处群体,我们难免要成为“多数派”或者“少数派”,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