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长春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俯拾即是

    ②在动物世界里,会游泳、会飞翔的动物比比皆是,游泳、飞翔是它们生存的本领。

    ③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

    ④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口一词

    ⑤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扬扬地“驶”向海岸。

    ③动物为什么游戏?有“演习”“自娱”“学习”“锻炼”几种假说,究竞哪种假说更有道理,文章作者莫衷一是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子(tán)       六艺经(zuàn)   (yí)

    B.句(dòu)       弘(cháng)        (rán)

    C.阿(yú)        之书(sòu)        (fán)

    D.或焉(fǒu)   媚(chǎn)          乎(jiē)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两个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各显神通,呈献了精美的文化盛宴。浩如烟海的诗词唤醒了人们心中最亲切最温暖的文化记忆。

    ②在部分小书店,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高定价低折扣”的伪劣图书;这些图书中的文章胡乱拼凑,错误百出,简直使人不忍卒读。

    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挥而就,还可以会经历大的阵痛,付出一些代价,但方向上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④暮春三月,八台山春意盎然,漫山遍野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桃红李白,蜂飞蝶舞,秀色可餐;盘山路上汽笛阵阵,农家院里笑语声声。

    ⑤面对观光、饭馆、游览车等业者要求当局务实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呼声,台湾当局却置之度外,并且还大肆撒谎,港口胡言。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⑤

     

  • 4、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两位老人都是懂壶的:四爷是沏茶高手,铁观音到了他手里,就被他赋予了更多的诗意;老李头自不必说,那壶出自他手,每一个气孔都是熟悉的。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幸福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C.时间很玄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绵绵岁月,悠悠历史。

    D.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骊山华清池景区推出智能电子导游项目,每位游客都可以领取一部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

    B. 2017 年12月18 日,中国空军编队首次飞越对马海峡,赴日本海国际空域训练,检验远洋实战能力。

    C. 一旦某个节日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商家就可以根据和利用这些含义,在一系列设计、销售、生产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D. 受近地面湿度较大以及降温的影,陕西甘肃部分地区再度出现大雾天,这给当地交通运输带来不便。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纪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作出积极贡献。”“讲好中国故事”,是党自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过去十年,中国有效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出现了很多优秀实践案例,国际传播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变革。

    我国国际传播更加关注破解“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我国国际传播着眼于中国在世界的大国责任,以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为理念,提出中国方案,与世界分享中国治理的经验。其中,《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发展走向,全面深入阐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特别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节选自王磊《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材料二: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提升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其一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指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如果想要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

    (节选自雷璐荣《从“传播力”到“影响力”: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深度发展方向与策略》)

    材料三:

    自2020年亚洲象北迁事件发生以来,全世界各路媒体纷纷以纪录片、云直播、短视频等传媒形态,聚焦和围观象群迁移的一举一动,将之打造成一场媒体事件。通过直观再现象群的日常习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轨迹互动来传达共通性的生态价值观,讲述中国动物故事、发出中国环保声音。

    近日,由国新办对外推广局指导、解读中国工作室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与象同行》陆续登陆国内外主流媒体及互联网平台。该片以“共同体观念”为文化根基,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追踪记录了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历经17个月的北移南归过程,并在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与话题营造下引发全网“云追象”热潮。聚焦动物选题,追踪热门话题,并软性植入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文化,《与象同行》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有益启示。

    “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内涵可从纪录片《与象同行》中窥见一斑。第一是“自然内循环共同体”,表现为象群“短鼻家族”内部的集体意识。第二是人与大象和谐共处的“跨界外循环共同体”。

    《与象同行》紧扣社会热门话题,将镜头对准海内外观众共同围观的亚洲象北迁事件,设立“大象旅行”“世界大象日与象同行”等热搜话题标签,试图寻找各国观众的话题和情感“连接点”。

    (节选自韩飞、成亚生《纪录片〈与象同行〉:共同体观念下的共情表达与话题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能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B.中国纪录片经历的从“讲述中国”“认同中国”的转变,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进去”到“走出去”的微观呈现。

    C.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预示着中国纪录片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

    D.中国云南亚洲象北迁事件,因为被打造成了一场媒体事件,所以引发了全世界各路媒体的聚焦和围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是围绕我国国际传播进行的论述,但是两者在论述时的侧重点同中有异。

    B.材料二在论述上,运用了很多传播学上的名词,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也增强了说理的可信度。

    C.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主要以“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为主,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D.《与象同行》聚焦动物选题,引发“云追象”热潮,可见动物纪录片比历史、人文地理纪录片更受欢迎。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俺爹俺娘》是以摄影师焦波记录自己父母的日常生活照片和录像资料为素材而制作的纪录片,讲述了父子、母子及父母之间的情感,展现了普通人不平凡的生活。

    B.《流浪北京》这部纪录片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是个人化的。它表达的是五个京漂一族在北京的生活以及他们矛盾的思想和内心。

    C.《地球改变之年》是美国拍摄的纪录片。该片记录了新冠疫情下的2022年,当世界各地按下“暂停键”时,大自然回馈给人类巨大的惊喜。

    D.《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记录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阐明了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

    【4】请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的介绍,如将其作为案例插入材料二中,你认为插在第几段比较合适,为什么?

    中国教煌莫高窟“诚邀”同为东方文明的柬埔寨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了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和相似的历史境遇中“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

    【5】于2022年“世界大象日”首播的纪录片《与象同行》,荣获第十二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该片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哪些有益的方法策略?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3)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称赞圣人,说虽然他们超出众人很多,“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得虚心而好学;同时批评当时的普通人,尽管远不如圣人,“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任其自由漂荡后“__________________”,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__________________”,想要登仙而去。

    (3)苏轼在《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幕身外之物。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

  • 1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卫风·氓》中为婚姻占卜的两句  

    2)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涉江采芙蓉》)

    3)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短歌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叶送陈羽

    [唐]韩愈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注】①陈羽:公元792年与韩愈同登进士第,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在。②息:生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既寓含着典型的环境气氛,又寓含着事件与人物,对理解全诗具有重要作用。

    B.首联紧扣诗歌标题,以“落叶”“断蓬”的意象互相解释,落笔即定下诗的感情基调。

    C.颈联以“悄悄”状二人交谈意切,“悠悠”状月辉之寒,暗示出与友人分手的无奈。

    D.尾联运用反问语气,一反一般送别诗依依惜别之窠臼,赋予感情昂扬向上的基调。

    【2】这首诗流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居安,字资道,黄岩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授徽州推官。居安自请试民事,授江东提刑司干官。提刑使王厚之厉锋气,人莫敢婴,居安遇事有不可,面争不少屈。知兴化军。既至,条奏便民事。通商贾以损米价,诛剧盗以去民害。召为秘书丞。转对,言:“但当严仿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

    迁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检讨编修官,兼权考功郎官。劾外戚郭倪、郭僕,窜岭表,天下之。知太平州。时边患甫定,岁,汰去军群聚寇攘,居安威惠流行,晏然若无事时。将副刘佑怨家诣阙告密,置狱金陵,居安以书抵当权辩其冤,或谓“佑自诬服,得无嫌于党逆乎?”居安曰:“郡有无辜死,奚以守为?”事果白。

    初,盗起郴黑风峒,罗世传为之倡,势张甚。湖南所在发兵扼要冲,义丁表里应援,贼乏食,懈,主兵者稍坚持之,则就禽矣。会江西帅欲以买降为功,遣人间道说贼,馈盐与粮。贼喜,谋益逞。贼阴治械,外送款,身受官峒中,不至公府。义丁皆恚曰:“作贼者得官,我辈捐躯坏产业,何所得!”于是五合六聚,并起为贼矣。放兵四劫,江西列城皆震。朝廷调江、鄂之兵屯衡、赣,而命龙泉守军吉守节制焉。吉守率师往,几为贼困,池兵来援失利。朝廷忧之,遂以居安为帅。

    居安督战于黄山,胜之,贼始惧,走韶州,为摧锋军所败,势日。群盗次第平。居安在军中也,赏厚罚明,将吏尽力,始终用以贼击贼之策,故兵民无伤者。江西人祠而祝之,刻石纪功。徙镇襄阳,以言者罢,闲居十有一年。

    嘉定十五年,迁工部侍郎。时方受宝,中朝皆动色相贺。入对,首言:“人主畏无难而不畏多难,土地玉宝之归,盍思当时之所以失?”言极切至。居安以书生,于兵事不学而能,必诛寇,非苟然者。卒,累赠少保。

    (选自《宋史·王居安传》,有删改)

    [注]①义丁,官府派遭的兵。②时方受宝,指当时皇帝的玉玺失而复得。宝,指皇帝的玉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窜岭表,天下                         快:以……为痛快

    B.时边患甫定,岁                         俭:节俭

    C.贼乏食,                                少:略,稍微

    D.为摧锋军所败,势日                  蹙:窘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授江东提刑司干官                  ②良入,具告沛公

    B.①将副刘佑怨家诣阙告密            ②谁大王为此计者

    C.①居安在军中也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D.①徙镇襄阳,言者罢                  ②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但当严饬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

    B.但当严饬/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

    C.但当严饬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

    D.但当严饬/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居安的“擅长兵事”的一组是

    ①既至,条奏便民事                              ②劾外戚郭倪、郭僕

    ③居安威惠流行,晏然若无事时             ④朝廷忧之,遂以居安为帅

    ⑤居安督战于黄山,胜之                       ⑥始终用以贼击贼之策,故兵民无伤者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①②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居安任江东提刑司干官时,遇到不可行的事情,面对无人敢触犯的提刑使王厚之,他当面力争,一点也不屈服。

    B.王居安任太平知州期间,将副刘佑含冤入狱,他给当权的人写信为刘佑辩白,虽然遭人嫌疑,他也不为所动。

    C.黑风峒的盗贼因为某些官员的错误做法而得到官府的任命,那些抛家舍业的官兵听说后,一怒之下也三五成群地起兵做贼了。

    D.王居安统帅官兵依次平定了众盗贼,江西人建祠堂纪念他,刻石碑记载他的功劳,他却因此被贬到襄阳,在那闲居了十一年。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安曰:“郡有无辜死,奚以守为?”

    (2)土地玉宝之归,盍思当时之所以失?

    (3)会江西帅欲以买降为功,遣人间道说贼,馈盐与粮。

    【7】根据文言文阅读材料,概括王居安的形象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很多同学有这样的经历:满心欢喜地学到一种解题方法,但面对新题目,发现还是苦无对策。人们常寻求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面对新情境时,却仍无计可施。对此,有人感到沮丧,有人觉得正常。

    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