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A.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B.素善留侯张良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时天下承平日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
D.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扁牖(yǒu) 修葺(qì) 栏楯(shǔn) 如丧考妣(bǐ)
B.笏板(hù) 阖门(hé) 老妪(ōu) 断壁颓垣(yuán)
C.长号(háo) 栖息(xī) 冥然(míng) 尘泥渗漉(shèn)
D.婢女(bēi) 偃仰(yǎn) 逾庖(páo) 呱呱而泣(guā)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且贰于楚也 贰:对……有二心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③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治理
④永保无疆之休 休:停止 ⑤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⑥其可忽乎 忽:忽略
⑦宏兹九德 宏:扩大,弘扬 ⑧代下司职 司:管理
A.①②⑤ B.②⑦⑧ C.②④⑦ D.⑥⑦⑧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祖国的土地上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逐渐使祖国成为震古烁令、名扬天下的强大国家。
②《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一开播,立即成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最喜欢的节目,16岁的少女武亦妹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③进入高三后,我们班的同学无不为自己的大学梦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家互相鼓励,决心以优异成绩迎接祖国挑选。
④我随团到小三峡旅游,在景点入口处与分别十多年的老同学张小岩萍水相逢,正谈得投机,导游催促我赶快去检票。
⑤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不问家事,躲进书房,目不窥园,辛苦耕耘,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滋养了一代代人的心灵。
⑥这位科学家的建议当时虽没有获得如水投石的强烈效果,但引起了中央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调研实施。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有利于激活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品牌、增加城市魅力。
城市是一个活态的生命体,需要不断更新。可城市更新又面临着诸多悖论,比如大拆大建和不当的整治更新会导致老城风貌消失;若将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封存固化,又会使其失去活力和使用价值。保护文化遗产既不能进行大规模改造,也不能将文化遗产封存固化,而应采取一种渐进的、由点及面的城市更新方式。具体而言,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和最大隐蔽原则,在保护城市整体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老城进行必要的小尺度提升性改造,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活态化改造,按照“点(文化遗产建筑)、线(历史文化街区)、面(活态城市空间)”的顺序进行老城更新。
文化是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尤其要注意的因素。城市更新改造时,“被保留”的文化不应仅仅作为一种静态化修辞的“建筑”而存在。要想让文化遗产成为活的文化,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而必须依托人进行活态传承,即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进行自然传承,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对特定的文化空间进行微改造,如增设社区美术馆、创意书店、生态绿地等,以实现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与百姓生活的活态融合。作家冯骥才在描述对历史名城巴黎的观感时曾说,巴黎的卢浮宫、凯旋门和圣母院等,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而巴黎真正的历史感则表现在城中一片片的老街和老屋中,因为这些昔日的空间中有活生生的历史,有血有肉,生动而真实。
因此,在探索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追寻历史的角度、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操作,还要从关爱人、体谅人的角度出发,关心当下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尽可能地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建立诸如“老北京文化活态博物馆”等以居住为主要形态的社区,使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硬件展示。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就要通过文化遗产增加社会互动、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建构新的传播模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文化遗产的价值脱离不了其原本的社会体系,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中,不仅要关注媒介对文化遗产器物层面的信息呈现与符号表达,更应利用新媒介的传播优势阐释文化遗产的符号所指和意涵。文化遗产传播是文化遗产价值增值的过程。因此,不能将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存量看待,例如将文化遗产看成文物、遗物、不动物、过时物等,而应将其看成动态的流量——随着多媒体、互联网、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文化遗产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将得到空前增强。
总的来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社会效益,还具有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效益,更能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国际影响力,更能增强文化自信。
(摘编自于小植《在城市更新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材料二:
有着2800余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宛若一幅行走的画卷,呈现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万千气象。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300余处文物、近3800座古民居错落其间,相映生辉。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平遥有了世界坐标,中华血脉绵延未来。
古城南街窑门巷12号,历经300余年岁月,迎来了“逆生长”。政府出资6.7万元,将破损严重的地方修好,把西边倾斜的小二楼扶正。近10年间,平遥古城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财政资金修缮了104处院落。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挂上了“历史建筑”的标牌。
“80后”肖旭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在外从事文创产业多年,返回故里专事汉服研究与旅拍,复原了双林寺“供养人”服饰,少女们身穿这样的服饰在古城徜徉,“活起来”的文物走进更多年轻人的世界。像这样返乡创业的还有很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平遥漆器产业不断发展,“国礼”品牌快速发展……
走过2800余年,古城依然有着蓬勃生命力,至今,在这里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近年来,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的同时,高度重视百姓生活。平遥人也为保护古城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平遥古城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历史样貌。
山西省政府下发文件,规划建设平遥非遗数字展示馆,打造中国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并将之发扬光大、推向世界。平遥古城历久弥新,未来可期。
(摘编自李倩倩、侯琎《山西平遥古城:守护千年 今又芳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各类文化传统与历史文脉。
B.文化遗产需要依赖于人,进行活态传承,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
C.保护文化遗产要多方施策,这不仅要保护文物、追寻历史,还要关爱人、体谅人。
D.文化遗产塑造城市品牌。传承传统文化,既要坚定文化自信,也要担承历史责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拆大建势必会封存固化历史文化街区,因而老城区更应该按照“点、线、面”的顺序进行有序更新。
B.材料一用冯骥才描述巴黎的观感来说明,城市真正的历史感在于老街老屋,那里才是文化价值的所在。
C.80后平遥人肖旭的创业故事,是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的生动个例,也是平遥古城活化文化遗产的缩影。
D.材料二引入具体数据,讲述真实故事,列举政府文件,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文化遗产传承的任重道远。
【3】以下做法中,不属于“活化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
A.在老城文化核心区域搭建实验性的舞台化互动与活动空间。
B.平遥古城企事业机关单位搬出老城区,严格控制居住规模。
C.开办社区艺术画廊,吸引当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学习交流。
D.深入开展研学旅游活动,让更多的人体验古城的淳朴之美。
【4】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平遥古城在保护与发展中活化文化遗产,有很多成功之处,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认为,小有小的凭借,大有大的凭借。比如“____________”,那么就只能承载草芥;而学鸠不理解,所以对大鹏的行为提出“___________”的质疑。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即使“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仍能“晏如也”。而在《论语·述而》中孔子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乐在其中”。
8、种树郭橐驼传
(1)《种树郭橐驼传》中写人们之所以称呼传主为“郭橐驼”,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总结他种树成功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种树时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写他种完树后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
(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其他种树人“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表现除了“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5)《种树郭橐驼传》中,描写俗吏烦令扰民的神情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将纷纷扰扰,鸡犬不宁,百姓疲于奔命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6)《种树郭橐驼传》中直接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诗经》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可以“_______,______”,还可以知道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
(2)《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_”两句由展现辽阔的江天景象过渡到描写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
(3)诗人揽镜自照,常常引发时日消逝、青春不再、老大无成等感慨,如“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
(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苏洵在《六国论》中开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总结了后唐庄宗灭亡的惨痛教训,阐述了和孟子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同的道理:“______,_____。”
(3)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苏轼曾有两句诗“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夹叙夹议。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心境和处境已跃然纸上。
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皇帝保不住自己的宠妃。从章法上来看,这是对前文的总结。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夫妻恩爱,长相厮守。从艺术构思上来看,这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
D.本诗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既暗含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指责,又表达了对玄宗的深深的同情。
【2】这首诗最突出的手法是对比,请举例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①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姊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冑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几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取材于唐代李翱《杨烈妇传》)
注:①李希烈: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建中三年称王,公然反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力不足,死焉,职也 职:本分
B. 不如亟去 亟:赶快
C. 侃遂忍之,复登陴 陴:城墙
D. 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超:超过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B. 君如逃,则谁守
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C. 以瓦石中贼者
有以弱弓射贼者
D. 力不足,死焉,职也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既无兵又无钱,怎么办?
B. 百姓皆其战土也
老百姓都是你的战士
C. 虽然,岁满则罢去
尽管县令是一城之主,但是任期一到就会离开
D. 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
古代有贤德的人也不多,岂止是后代少?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希烈叛军攻取项城,县令李侃无计可施,其妻杨氏勉励他应忠于职守,为国尽责。
B. 杨氏认为仓廪之积、府库之财及全城百姓,都是抵抗叛军进攻可以凭借的有利条件。
C. 杨氏以项城百姓“义不为贼”、誓死抵抗的信念晓谕叛军,从而遏制了叛军的气焰。
D. 作者认为,杨氏以妇人之身,而能明辨行列、攻守,她的勇、智,堪比宠旌守御之臣。
【5】把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②若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
【6】文中称杨氏为“仁者”,《论语·颜渊》中,孔子释“仁”为“爱人”。请结合文意,概述杨氏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仁”。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民网报道,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出席一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讲座时表示,孩子早餐要吃好,多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例如牛奶和鸡蛋,早饭别喝粥。
这个小小建议竟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网友认为,中国很多家庭早餐都会喝粥,这是传统习惯,难道现在连粥也不能喝了?更有网友表示,“早上不许喝粥”是否算是崇洋媚外、不够爱国?
对此,张文宏表示,关于吃不吃粥问题的讨论,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知道很多网友在批评我,但粥还是不能喝。因为针对病毒有一个特异性的抗体要产生,靠的就是蛋白质,靠粥和咸菜就麻烦了……我觉得有讨论就是好事。我相信大多数不从事这个领域的民众,还是需要一些中立、客观、值得信任的知识。我希望能够持续性的——当然我也没有很多时间——提供这些知识。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郑重的身份完成写作。
(1)给张文宏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
(2)写一篇“告网友书”,表明你的观点和态度,提出希望与建议。
(3)给报社写一篇评论文章,负责任地表达你的观点和态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