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
①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
②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悄头。
③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
④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⑤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④③⑤② C. ④②①⑤③ D. ③②①⑤④
2、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摇摆,它穿行于山野巷陌间, 出对盛夏的一丝憧憬。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绿,由高及低,错落有致。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青翠欲滴的新鲜。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 绚烂。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 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倾诉。
A. 透露 随意 渲染
B. 透露 肆意 浸染
C. 流露 肆意 渲染
D. 流露 随意 浸染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成语,全都是褒义的一项是( )
A.写文章时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反而会造成长篇累牍。
B.他总是好为人师,缺乏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C.与那些千篇一律的设计相比,他的作品构思新颖,独树一帜。
D.在抗震救灾面前,解放军军官个个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火势蔓延 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漫无边际
B.苍茫大地 沧海桑田 沧海一粟 苍天在上
C.意气风发 意正词严 义形于色 义不容辞
D.嘻笑怒骂 嬉皮笑脸 喜笑颜开 喜怒无常
5、下列诗句中吟咏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
A.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柴进与林冲正吃酒间,洪教头进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
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真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见林冲手轻,便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
【1】下列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经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
B.小旋风柴进,好礼贤下士,较棒一节,作者饱蘸笔墨写他对林冲礼遇有加。
C.较棒的过程写得非常曲折。先是吃酒等月上,较起棒来又是穿插开枷,又是发利物(彩头),真正较量起来,不过两个姿势(“把火烧天”“拨草寻蛇”)、—个回合,真是吊足了观众(庄客)和读者的胃口。
D.林、洪二人枪棒的较量,也是人物性格的较量。林冲隐忍退让,处事冷静;洪教头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小说把二人描写得栩栩如生。
【2】选文中用了很多手法刻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请选取两种手法简要分析。
【3】选文的主要内容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然而真正写到林洪两人交手的笔墨很少。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中国传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写道“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有“________”。
(3)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缺乏从师学习风尚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衣服上的图画,反衬人物内心孤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石钟山记》中有一脍炙人口的警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告诫人们在对事物作结论前要注重搜集第一手资料,不可妄加臆断。
(3)杜鹃,又名子规,相传是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其啼鸣声哀婉凄切。杜鹃、子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__。
②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率出兵,虽有“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的结局。
10、《谏逐客书》: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在横线处填写出相关课文原句。
(1)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直接表明自己对待逐客一事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原因是逐客不但会使“________”,而且会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
(2)《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________,________”。
(4)《谏逐客书》中李斯写地广人多兵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秦国“弃黔首”“却宾客”就好比“________”,是资助了敌人而削弱了自己。
(6)李斯在《谏逐客书》的末尾作结时指出秦人“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具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眼泪常与悲愁练习在一起,如《诗经·氓》中“_____,_____”写出热恋中的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
(2)《出师表》开篇,诸葛亮劝谏刘禅要“开张圣听”,最后用“________,_______”再次表明这片苦心。
(3)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一句中以“酒”抒怀,而有些文人在将这一意象写入诗文时常以酒器代之,如苏轼游黄州赤壁写下的 “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简吴郎司法①
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籍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②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7年,杜甫寓居夔州之时。②姻娅: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诗代信,从客人来处写起,叙吴郎借居瀼西古堂前后之事,写得至为亲切。
B.颔联的上下两句交代诗人购买瀼西古堂的初衷:既因其开阔敞亮,又因可设宴交友。
C.颈联描写秋天的晨景,由“风江”“乱帆”“飒飒”,可见清冷、肃杀的秋气之重。
D.全诗情感深切低沉,意境浑厚开阔,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诗人对吴郎借居一事是怎样的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B.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C.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D.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即庶子,指非正妻或宗族旁支所生的孩子,封建宗法时代,庶子比正妻所生的嫡子地位低。
B.“表”、“漏”是古代测时器具,“表”以日影方向长短测定时刻,用于白天。“漏”以水滴或漏沙的刻度来测定时刻,用于夜晚。
C.“节”是符节,是缀有耗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如《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
D.齐威王善于纳谏用能,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国力日强,故名著史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所以受到齐景公赏识。在齐国连遭败绩时,经晏婴推荐前去抗敌,主动请求君王派大臣来做监军。
B.穰苴从严治军,以法治军。杀了不守约定、违反军纪的监军庄贾,既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告诫三军:在军队中将领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必须严格遵守,不容一丝懈怠。
C.穰苴体恤士卒,得到士卒的拥护。他亲自过问士兵的饮食,探问疾病,安排医疗,把自己专用的军需品拿出来款待士兵,并和士兵平分粮食,当他率兵抗敌时,士卒都争先出战。
D.穰苴劳苦功高,但晚景不佳。战胜回国后,齐景公先是对他礼遇,但听信谗言后解除了他的官职,他最后病发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2)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古人以二十四节气指导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遵循这些规律,人类的生命得以在循环反复中独特存在,绵延不息。每个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
材料二: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战士在-40℃的环境下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成为一座座永恒的丰碑!他们背离自然界的求生之道,获得了生命的永存。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