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大湾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_______的支撑。之前,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阻隔,香港对珠江西岸的产业辐射能力有限,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存在______。而大桥开通后,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将从原先的向北、向东,__________地向西延伸。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站在珠海滨海大道上,远远就能望见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正如珠江口老渔民所熟知的一句谚语,“开船要趁涨潮”。如今,粵港澳大湾区建设____________,三地深化合作大势已成,珠江口岸将书写新的繁荣传奇。
A.不可或缺 千差万别 循序渐进 如火如荼
B.至高无上 天壤之别 水到渠成 日新月异
C.不可或缺 天壤之别 水到渠成 如火如荼
D.至高无上 千差万别 循序渐进 日新月异
2、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 无乃尔是过与。 B. 又何求焉。
C. 夫晋,何厌之有。 D.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市场是否规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B.《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称,为了实现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中国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为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
C.马杜罗在视频中承认委内瑞拉面临着“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的大量问题,并表示委内瑞拉人可以在没有任何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D.在《荷塘月色》第6段的最后,朱自清终于发出了“我什么也没有”的恍然若失,这就和开头写的“颇不宁静”的心绪照应起来。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汹涌(yǒng) 湮没(yīn) 荡漾(yàng) 畏葸不前(xǐ)
B.困惑(huò) 杜撰(zhuàn) 崇敬(chóng) 刨根究底(páo)
C.踪迹(zōng) 斑斓(lán) 栅栏(zhà) 惊诧不已(zhà)
D.晕车(yūn) 怪诞(dàn) 酬谢(chóu) 撒手人寰(huán)
5、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施耐庵——《水浒传》——林冲
B.鲁迅——《祝福》——柳妈
C.曹禺——《雷雨》——鲁大海
D.莫泊桑——《项链》——于勒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哨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B. 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C. 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 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2】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中划线一段独具匠心,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如果害怕骄傲自满就要“______________”,如果施加恩泽就要“______________”。
(2)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写庭院中风景优美,每月十五的夜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十分可爱。
(3)“英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作品中常用来表达对某人的敬仰或作者的某种抱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赤壁赋》中,苏轼描绘箫声具有超强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且挥霍无度之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论语·里仁》也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身方法,由此可见自省的重要性。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宫车远去的场景,从侧面反映了宫殿规模之大。
(3)在古典诗词中“铁马”多指身披铁甲的战马,诗人常用此意象来表达保家卫国的理想抱负和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谷与鱼鳖不可胜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11、阿房宫赋 (杜牧)
(1)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肌一容,尽态极妍,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望幸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5)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市人之言语
(7)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1】
杜牧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注】张郎中,即张文规,出为安州刺史。公元841年,诗人途经安州,曾与张文规同游。本诗写于公元842年诗人再一次途经安州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雨将停未停,诗人和友人在朱阑边谈心,首联的“同倚”渲染了二人关系亲密。
B.去年看到的楼下流水,现在不知道流到哪里,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同游人的思念之情。
C.诗歌前四句追忆旧游,后四句重在渲染离愁,先记叙,后抒情,诗歌行文脉络分明。
D.诗人从去夏的相逢,写到今年的别离,语言自然,全诗寄寓了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是如何表达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为名字焉。充少孤,居丧以孝闻。袭父爵为侯。拜尚书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课。辩章节度,事皆施用。累迁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参大将军军事,从景帝讨册丘俭、文钦于乐嘉。帝疾笃,还许昌,留充监诸军事,以劳增邑三百五十户。后为文帝大将军司马,转右长史。帝新执朝权,恐方镇有并议,使充诣诸葛诞,图欲伐吴,阴察其变。充既论说时事,因谓诞曰:“天下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诞厉声曰:“卿非贾豫州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及还,白帝曰:“诞再在扬州威名风著能得人死力观其规略为反必也今征之反速而事小不征事迟而祸大。”帝乃征诞为司空,而诞果叛。复从猛诞,充进计曰:“楚兵轻而锐,若深沟高垒以逼贼城,可不战而克也。”帝从之。城陷,帝登垒以劳充。帝先归洛阳,使充统后事。进爵宣阳乡侯,增邑千户。迁延尉,充雅长法理,有平反之称。时军国多事,朝廷机密,皆与筹之。帝又命充定法律。假金章,赐甲第一区。充有刀笔才,能观察上旨。初,文帝以景帝恢赞王业,方传位于舞阳侯攸。充称武帝宽仁,且又居长,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及文帝寝疾,武帝请问后事。文帝曰:“知汝者贾公闾也。”帝袭王位,拜充晋国卫将军、仪同三司、给事中,改封临颖候。及受禅,充以建明大命,转车骑将军、散骑常停、尚书仆射,更封鲁郡公,母柳氏为鲁国太夫人。
(节选自《晋书·贾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观其规略/为反必也/今征之反速而事小/不征事迟而祸大
B.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观其规略/为反必也/今征之/反速而事小/不征/事迟而祸大
C.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观其规略/为反必也/今征之反速而事小/不征事迟而祸大
D.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观其规略/为反必也/今征之/反速而事小/不征/事迟而祸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用一定的礼仪授子某种官职或名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此处指授予某种官职。
B.迁,指的是调动官职,包括升迁、降职、平级转调三种情况。累迁,指多次升迁。
C.禅代,是指帝位的禅让和接答。禅让,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君主祭社稷,后来就用“社”代表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充建立功业,不负父望。他成年之后不断建立功勋,官职逐步升迁,封邑不断扩大,使得他的父亲在他名字里寄托的期望得以圆满实现。
B.贾充善于识人,见解深远。他通过了解诸葛诞在扬州的情况,对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预知诸葛诞必反,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C.贾充擅长法理,深得圣心。他擅长法理,有纠正错案的名声,奉文帝的命令修订法律条文。文帝非常信任他,允许他参与很多国家大事的抉择。
D.贾充平叛有功,善察旨意。他先后随景帝讨伐册丘俭、文钦以及诸葛诞,都因有功晋爵加封。他能体察垒上的旨意,适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带疾笃,还许昌,留充监诸军事,以劳增色三百五十户。
(2)帝新执朝权,恐方镇有异议,使充诣诸葛诞,图欲伐吴,阴察其变。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类用各种方式记录生活和历史,如结绳、图画、文字等。现在,更直观的视频成为民众普遍用来观察世界、记录生活的手段。世界之奇妙、生活之多彩、时代之变迁,有很多值得你记录的东西。
请以“我要拍这样一个视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价值观正确,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