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淮南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爸爸不会做家务事,烧出来的菜更是索然寡味

    B. 他自懂事以来一直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原来不过是肥皂泡似的幻想。

    C.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家们约定俗成了的,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经常要使用的。

    D. 世纪之交,青年一代肩头的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志存高远,向着更高更强迸发!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前不久,欧盟对外事务发言人发表谈话,对伊朗重启铀浓缩活动表示严重关注和忧虑,并____伊朗尽快回到核谈判桌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但这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如果不_____经济增长方式,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难以实现。

    中国____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一直倡导并积极推动六方会谈,希望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敦促 改变 历来   B.督促 改变 从来 C.督促 改革 历来 D.敦促 改革 从来

     

  • 3、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的温暖)   (身体)   (收拢、聚集)

    B.缩(皱缩)   间或一轮(偶尔)   享(喜爱、羡慕)

    C.沸反天(满)   陷(幽深)   (安闲)

    D.(轻蔑)   罪(抵偿)   不相识(向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女排在第一局中大比分输球,随后就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最终逆转对手,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②审讯之初,他依然负隅顽抗,甚至还不可一世地口出狂言,但最终还是在检察官所呈现的如山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当堂认罪。

    ③某些媒体从业人员缺乏敏锐的新闻触觉,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一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可悲可叹。

    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

    ⑤在创作之初,他是以写言情小说而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而当下却成为了科幻小说创作群体中的有名之士,真是云泥之别啊!

    ⑥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解说,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论文抄袭事件在学术圈外的领域也频频发生,这就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不管哪行哪业,动辄将论文作为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的标准,是否完全合适?

    ②王蒙的作品《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③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④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⑤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⑥我们同时拾起同一片秋叶,愕然地抬头看着对方:两只手都握着枫叶的一端,好似都对那片枫叶情有独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寅恪先生轶事

    1925年,陈寅格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仅36岁。清华大学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相比,陈寅格既没有显赭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无著作、无文凭的陈寅恪受梁启超(一说吴宓)举荐为导师时,一度为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所拒绝。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令人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等都来听他的课。 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本土派认为,留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

    1941年受香港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许地山所邀,任职客座教授,讲授隋唐史,仅讲授韦庄《秦妇吟》一诗,耗时两个月。1941年8月4曰,许地山逝世,他接任系主任。1941年底香港沦陷,学校停课,生活物资奇缺, 由于陈寅恪懂日文,日军十分礼遇之,寅恪拒不接受日人馈赠。期间寅恪闭门治学,撰《唐代政治史略稿》一书,香港日本政权欲以高薪聘请其任香港东亚学院院长,未果。

    陈寅恪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53年中科院拟任命他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他1953年12月1曰的 《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学习政治。” 第二条:“请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陈寅格讲学还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的规章举行,没有不及格的。 他常说:问答式的笔试,不是观察学生学问的最好办法,因此每次他都要求学生写短篇论文代替大考。但陈寅恪又强调:做论文要有新的资料或者新的见解,如果资料和见解都没有什么可取,则做论文也没有什么益处。

    陈寅恪在讲授历史研究的心得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他的学生曾经回忆道:“陈老师在讲历史研究时,常说: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 为‘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因为如你只查了一二种有关的文藉而不见其‘有’,那是还不能说定了,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 ”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由此可见一斑。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中国近 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陈寅恪逝世后,因一直未能真正平反,各地政府不愿接受寅恪先生的遗骨。骨灰先是寄存火葬场,后寄存银河公墓。直到2003年才与夫人合葬于江西穿山植物园。墓碑旁一大石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制陈寅恪终生恪守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有改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陈寅恪受举荐为导师时,为校长曹云样所拒绝的原因是没有显赫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

    B. 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遂 等都来听他的课,主要是因为刘文典对他评价甚高。

    C. 1941年底香港沦陷,生活物资奇缺,寅恪拒不接受日人馈赠表现出他的民族大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D. 陈寅恪讲学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尤其让学生佩服不已的是他对学术研究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的规章举行,没有不及格的,说明陈寅恪比较善良和关心学生。

    B. 不管是本土派还是留洋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主要原因是他博学、治学面广,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

    C. 在陈寅恪看来,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载或追述,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委实不易,因为资料是很难找齐全的。

    D. 文章列举了傅斯年、梁启超对陈寅恪的评价,目的是突出陈寅恪的博学、治学严谨以及在学术界崇高的地位。

    E. 文章介绍了陈寅恪传奇的经历,让读者比较立体地了解一代大师的风采。他生前获得众人的尊重,逝后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3陈寅恪墓碑旁大石上镌刻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在陈寅恪身上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本加以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将读者从眼前苦闷的现实带回对早年军旅生涯的回忆。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创造出一个成语,既写出了女主人公吃苦耐劳的品格,也抒发了她的怨愤和凄苦。

    (3)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借自己的动作神态侧面展现了洞箫声音的悲凉。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钳制各派思想的“________________”,还有《阿房宫赋》中的索取无度“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用蛟龙来侧面描写音乐,《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李凭箜篌引》“_________________”突出箜篌声的感物至深。

    (3)古诗中,猿猴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借猿啼写别离和悲苦之情,写猿啼的诗并不少见。请从高中阶段所学的“诗仙”“诗圣”“诗魔”的诗中任意摘取两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句子。

    赤壁赋(苏轼)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郁乎苍苍。

    (5)舳舻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客至》中表现寂寞之中因嘉客临门而喜出望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客至》中写招待寒酸简单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强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对学习的重要性,如果拿刀去刻东西,中途停止了,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用芳香与光泽的融会,比喻自己纯洁的品质水远不会亏减。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明君重用,从而实现内心抱负的愿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而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枝词(九首之二)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处觅,不知转入此中来。

    【1】下面对两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民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作为把民歌变成诗体的文人,对后代影响很大。

    B.刘诗用一个心地单纯的女子的口吻直接抒情,更采用民歌体,使诗歌朴素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更加突出,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C.刘诗以诗歌形象抒情,白诗以作者形象抒情;刘诗即景抒情,由景入情,一个“愁”字道尽诗眼;白诗情景交融,一个“恨”字尽道作者的伤感。

    D.刘诗末句有“恰似江春水向东流”意境,带给人遐思。刘诗第二、四句的意境分别由第一、三句成全,使景和情有机结合在一起,读来让人沉醉。

    【2】这两首诗构思非常巧妙,有人说刘诗妙在比喻,白诗妙在拟人,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解释文章重要词句。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______________。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_____________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_____________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_____________遗策,南取汉中,西举_____________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_____________秦,不爱_____________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_____________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____________。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_____________,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_____________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_____________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_____________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_____________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_____________敌,九国之师,逡巡_____________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_____________追亡逐北_____________,伏尸百万,流血漂橹_____________因利乘便_____________,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_____________长策_____________而御_____________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执敲扑_____________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_____________。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_____________,以愚黔首_____________;隳_____________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_____________,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_____________,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_____________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_____。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_____________金城_____________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_____________。然陈涉瓮牖绳枢_____________之子,氓隶_____________之人,而迁徙之徒______________也;才能不及中人_____________,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_____________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_____________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_____________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_____________山东_____________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_____________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_____________谪戍______________之众,非抗______________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_____________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_____________,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材料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科学院瞄准科技前沿,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干细胞筹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立德中学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征集五四青年节活动的主题语,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的思考与推荐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