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全会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直面现实,充满自信,蕴含着质朴真挚的为民情怀、许党许国的担当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B. 2月21日是2017年春运的最后一天,为期40天的2017年春运落下帷幕,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显示,截至当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共发送旅客约30亿次。
C.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当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D. 治霾,是在负重前行,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多种污染物交织在一起,其根源在于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高消耗、高废弃的生活方式。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文学科的作用是一种“大用”,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检查,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B.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黄河流域要实现产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融合发展,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措施。
C.山艾树上分泌的这种物质一旦被天蛾幼虫摄入,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D.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3、(题文)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卫星导航终端中采用的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是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在导航基带中,一般通过导航专用ASIC硬件电路结合应用处理器的方案来实现。我国此前的应用处理器多选用国外公司ARM处理器芯片核,________,技术还受制于人,无法彻底解决产业安全及保密安全问题。而通过设立重大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项目等方式,北斗多模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国产化现已实现,中国人自己的应用处理器也在北斗多模导航芯片中得到规模应用。
A. 需向国外支付较高的IP核使用许可费用
B. 需向国外支付较高的IP核使用许可费用的同时
C. 国外公司需要我国支付较高的IP核使用许可费用
D. 国外公司需要我国支付较高的IP核使用许可费用的同时
4、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D.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孟子和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另一方面又各自有所发展,但是他们都赞成“人性本善”的观点。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是亦走也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非我也,岁也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
(摘编自赵慧宁《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
B. 中国建筑在必须面对自然时,不是像西方那样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而是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
C. 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等同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D. 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两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B. 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特点时,都运用了相当丰富的具体建筑实例,增强了真实性和准确性。
C. 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内涵。
D.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的一个方面,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截然分离的体现。
B. 中国古民居“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乡镇民居呈现出字、曲尺、三合院、四合院、自由式等不同格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
C. 中国的宫殿是一种将帝王的权威神化了的建筑,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
D. 中西方建筑的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用琵琶女的动作以及擅长弹奏的名曲来表现她有高超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在解说人们应从师的原因时,认为“__________”,不可能没有疑惑。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蜀道山势的高危和人们无可奈何的神态。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江面开阔,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昼夜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
(3)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即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甚至相反。如《赤壁赋》中以变的角度看,则“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不变的角度看,则“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5)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___。
(6)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屈原志向远大,能与日月的光芒相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元录事开元①所居
刘长卿
幽居萝薜情,高卧纪纲②行。
鸟散秋鹰③下,人闲春草生。
冒风归野寺,收印出山城。
今日新安郡④,因君水更清。
【注】①元录事:诗人朋友,时任睦州录事。录事是官职名,掌管纠察之事,与御史相似。开元:此指睦州开元寺。②纪纲:法度。③秋鹰:古时以鹰隼喻御史。④新安郡:睦州古称,有新立安定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录事幽居于睦州开元寺,第二句的“高卧”表现了他的悠闲自得之态。
B.第三句是比喻,把元录事纠察官员的气势与恶吏们的散逃写得十分生动。
C.颈联写元录事工作结束回开元寺,至于工作情况则作为留白供读者想象。
D.诗人提到睦州,特意用了其古称“新安郡”,旨在突出睦州的历史悠久。
【2】诗歌也不乏“卒章显志”。这首诗以“因君水更清”作结,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陈参军永华,字复甫,泉郡同安人。父某科孝廉,以广文①殉国难。公时年舞象②,试冠军,已补龙溪博士弟子员。
②因父丧,遂随郑成功居厦门。成功为储贤馆,延四方之士,公与焉,未尝受成功职也。其为人静穆,语呐呐如不能出诸口,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群意所动。与人交,务尽忠款。平居燕处无惰容,布衣蔬食,泊如也。成功常语子郑经,指公曰:“吾遗以佐汝,汝其师事之!”
③成功既没,郑经继袭,以公为参军,职兼将相。公慨然以身任事,知无不言,谋无不尽,经倚为重。知公贫,常以海舶遗公,谓商贾僦此,岁可得数千金,聊资公用。公却不受,强与之,辄遭败,更与之,亦然。公笑曰:“吾固知吾命穷,徒损他人资,无益。”台郡多芜地,公募人辟之,岁入谷数千石,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计己所存,足供终岁食而已。
④逮耿逆以闽叛,郑经乘机率舟师攻袭闽粤八郡,移驻泉州;使公居守台湾,国事无大小,惟公主之,公转粟馈饷,五六年军无乏绝。初,郑氏为法尚严,多诛杀细过,公一以宽持之,间有斩戮,悉出平允,民皆悦服。相率感化,路不拾遗者数岁。
⑤一日,命家人洒扫厅事,内设供具,户闭甚严,日斋沐具表入室拜祷,愿以身代民命,或曰:“君秉国钧,民之望也,今为此,实骇观听,其若民心何?”公曰:“此吾所以为民也”,复叹曰“郑氏之祚不永矣!”居无何,诘朝端坐而逝。
[注]①广文:指同安县教谕(官职名)。②舞象:男子15岁—20岁。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布衣蔬食( )
(2)郑氏之祚不永矣(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谓商贾僦此,岁可得数千金( )
A.租金 B.运费 C.租赁 D.使用
(2)君秉国钧,民之望也( )
A.拿着 B.掌握 C.坚持 D.承受
【3】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
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
【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初,郑氏为法尚严,多诛杀细过,公一以宽持之,间有斩戮,悉出平允,民皆悦服。
【5】概括郑成功要求郑经对陈参军“师事之”的原因。
【6】第③段“公却不受”和第⑤段“入室拜祷”两件事分别反映了陈参军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国庆阅兵仪式上,“米秒不差”的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误差……受阅部队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现场与屏幕前的观众,无不为这样的“阅兵精度”所震撼。中国航空产品零件精度是0.003毫米,航天器手控交会对接的误差控制在18毫米内,这些精确的数字刷新着“中国精度”。
请以“精度”为主题,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国庆后的晨会发言稿,倡议大家把握好“人生精度”,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写出具体建议与举措。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