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福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离不开戏曲。 而我是在用写话剧的方式学习中国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段。

    ①戏曲作为一种艺术的基本形式,也是长盛不衰的。

    ②可以说,小说和戏曲所追求的最根本的东西都是深入到人物灵魂当中。

    ③但是它能够通过白描表现人的最丰高的内心世界。

    ④它曾是老百姓学习历史、培育道德的最重要的课堂和教材。

    ⑤戏曲虽然不能让观众直接读懂角色的内心活动,

    A.②④①⑤③ B.①④②⑤③ C.②⑤③④① D.④①⑤③②

  • 2、下列与《滕王阁序》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棨戟,有套的戟,古时皇帝、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官员常用的仪仗还有对锣、对牌等。

    B.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为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C.宣室,指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D.桑榆,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树和榆树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

  • 3、下列对《归田园居(其一)》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B. 诗人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C. 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刻的总结,对尘世中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D. 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的习惯,让书香浸润心灵。

    B.扎西瞒着老师和同学帮助孤寡老人提水扫地。

    C.近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素材,积累了大量贪官的资料。

    D.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 5、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就科学家而言,这句话既是对其科学建树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其人格价值的突出强调。

    ②这也是所谓学科学,首先要学做人的道理所在。

    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④可见,具备良好的品格对科学家是何等重要啊!

    ⑤让我们铭记:一个有高尚人格的科学家,才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A.③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④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耍猴世家秘诀

    尹全生

    初中还没毕业,我的同桌葫芦就被他爹逼着退学,继承祖业学耍猴去了。耍猴的第一道“工序”是驯猴。他家驯猴有术,祖上秘传,驯出的猴子鬼精,会骑山羊会写字,还会给人剃头呢!

    我大学毕业从事物种研究后,总想找机会了解葫芦家驯猴术的玄机。

    一次借出差的机会我回到了故乡。见到阔别的葫芦后,我就问起他家的驯猴术。也许是因为我们儿时关系极铁,也许他断定我不会与他争市场,没给我吃闭门羹,说:“驯猴子并不很难,诀窍在如何选猴。”

    他说他将要成立一支新的耍猴队,要从经过初步驯化的猴子中优选,并让我亲眼看看。

    选猴地点在他家围着高墙的后院里,接受优选的猴子有十几只。葫芦说这些猴子是从几百只猴子中初选出来的。初选时,在南瓜上掏个小洞,当着猴子的面塞进好吃的,猴子便会伸爪子进去掏。笨猴子抓一大把,紧攥着不放,爪子就扫不出来,急得吱吱叫;而这十几只猴子则知道松开爪子,一点一点朝外扒食物。

    我眼见的优选,是让猴子们顶砖块。葫芦挥鞭一甩,猴子们就个个头顶砖块飞跑。等到猴子们发喘时,葫芦拉我进屋里,隔着窗帘缝向外窥视。

    有只斜眼猴子见葫芦离去,随即丢了砖块捉虱子。葫芦看了一阵去推窗。听到窗响,那只斜眼猴子忽地爬起来,顶着砖块就疯跑,而且装出气喘吁吁的样子。

    葫芦对我说:“这就是我选出来的猴子。”

    “你选这只斜眼猴?”

    “对!耍猴耍猴,要靠猴子挣钱。只有聪明伶俐的猴子才能学成高明招数,也才能帮主人挣到钱。”

    我说:“可这畜生太奸猾了!”

    “奸猾倒不怕。有绳子拴着、吃食引着、鞭子管着哩!”

    葫芦靠耍猴起家,成了方圆百里的首富。他早已不再亲自耍猴了,只管驯驯猴子,大多时间是想怎么逍遥就怎么逍遥。他雇了不少人,组成十几支耍猴队到外地挣钱,北到哈尔滨南到三亚都有他的耍猴队,每年向葫芦交款。我问款怎么个交法,葫芦说一年交一次,按实际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交纳。“你没有跟着,怎么知道每个耍猴队实际收入是多少?”

    “这不用担心,他们都会如数交来。”

    我摇头表示怀疑。

    葫芦坦然一笑道:“这里面有个选人问题,必须选出精英人来。精英人比精英猴更重要。”

    我问如何选人,他说还是让我亲眼看看。

    选人的地点仍在他家后院里选猴的地方。接受选择的是十几个外乡打工的小伙子。葫芦端来十几碗绿豆,一人面前的水泥地上撒一碗,之后让他们各捡各自面前的,一颗不能少,看谁捡得快。

    喊一声“开始”后,葫芦便带我进屋里,还是隔着窗帘缝向外窥视。

    那些小伙子见我们离去,大都伸出双手,急匆匆把绿豆拢作一堆,用手捧进碗里,转眼就完事了。只有一个歪嘴小伙子,不急不躁,一颗一颗地捡,而且还在皱眉数数,一五一十,极其认真。

    葫芦看了一阵带我走出去,对那帮小伙子说:“不论捡完的没捡完的,都停下来。你们到外耍猴,一个月想得多少钱哪?”

    众人七嘴八舌地喊,有的说两千,有的喊一万,而那歪嘴小伙子却一言不发,只是缩头缩脑地站着,夹尾巴狗似的。

    葫芦问他:“你想要多少?”

    歪嘴小伙子又抓脑袋又抓屁股,抓出了一脸苦兮兮的笑,吭吭哧哧道:“你说给多少,俺就要多少。”

    葫芦把歪嘴小伙子留下了,说这就是难得的耍猴人选。

    我说:“为什么要选这个笨的家伙?”

    “笨倒不怕。再笨的人,有绳子有吃食有鞭子,还能管不住猴子?”

    晚上葫芦请我喝酒。我称赞葫芦的选猴选人之道,他则说惭愧,说小时候的理想也是上大学、搞物种研究,如今却沦落到下九流田地。

    我说:“假设你同我一样搞物种研究,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自然条件具备,那十几只猴子哪个先进化为人?”

    “当然是斜眼猴。”

    “还有——如果自然条件具备,那十几个小伙子谁先退化为猴子?”

    葫芦说当然是歪嘴。他想了好久又笑着补充说:“我在前,歪嘴在后。”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既是故事的亲历者,又是“耍猴世家秘诀”的见证者,同时正是我的好奇和追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 小说借葫芦在“选猴”“选人”时标准截然不同的情节安排,表达了对朴质品质的肯定,引发读者对纯真人性沦落现象的反思。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选人时歪嘴小伙子“一言不发,只是缩头缩脑地站着,夹尾巴狗似的”等,就充分表现了歪嘴的“笨”。

    D. 小说生动有趣,将主人公取名为“葫芦”,把选出的“精英猴”称为“斜眼”,“精英人”称为“歪嘴”,都颇富意蕴,极具讽刺效果。

    2简要分析文中“耍猴世家”的“秘诀”是什么。

    3小说的题目为“耍猴世家秘诀”,却在讲完“秘诀”后又加入晚上“我”和葫芦的谈话,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题目要求填空。

    (1)蟹六跪而二鳌,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劝学》)

    (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____________________。(《八声甘州》)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宁死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壮美的自然景象,又蕴含新事物不可阻挡的哲理。

    (3) 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

  • 9、按要求填空。

    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_______(《兰亭集序》)

    ⑵王国维在《______》中借用了柳永的词句“__________”来类比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第二境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和《老子》中的“____________”都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既老且病、无处安身的孤危之感和道尽晚景的凄凉之意。

    (3)在表现怀人主题的古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方着笔,婉曲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秋夜

    罗隐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铩羽而归。②[欹]倾斜,歪向一边。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达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暗含后悔之意。

    B. 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的冷遇与打击。

    C. 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景,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 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在长安秋夜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E. 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2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曾孝序,字逢原,泉州晋江人。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监泰州海安盐仓,因家泰州。累官至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过阙,与蔡京论讲议司事,曰:“天下之财贵于流通,取民膏血以聚京师,恐非太平法。”京之。时京方行结籴、俵籴之法,尽括民财充数,孝序上疏曰:“民力矣。民为邦本,一有逃移,谁与守邦?”

    ②京益怒,遣御史宋圣宠劾其私事,追逮其家人,锻炼无所得,但言约日出师,几误军期,削籍窜岭表。遇赦,量移永州。京罢相,授显谟阁待制、知潭州。复以论徭事与吴居厚不合,落职知袁州,寻复职,再知潭州。

    道州人叛,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官军不得前,于两山间仆巨木,横累以守。孝序夜遣骁锐攀援而上,以大兵继进,破平之。进显谟阁直学士,迁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缮修城池,训练士卒,储峙金谷,有数年之备,金人不敢犯。

    ④高宗即位,升延康殿学士,召赴行在。既而青州民诣南都借留,许之。

    ⑤先是,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失利而归。孝序责以力战自赎,定乃以言败卒,夺门斩关入,孝序出据厅事,瞋目骂之,遂遇害,年七十九。城无主,遂陷。后赠孝序五官,为光禄大夫,谥威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二,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京____________

    (2)民力_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锻炼无所得________

    A.刑讯

    B.推敲

    C.考验

    D.锤炼

    (2)定乃以言败卒________

    A.震撼

    B.震慑

    C.怂恿

    D.使……害怕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道州人叛,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官军不得前,于两山间仆巨木,横累以守。

    4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失利而归

    5第④段写青州百姓到南都请求曾孝序留任。请联系全文合理推断其原因。

    6《逸周书·谥法解》中解释“威”字有“刚果”“感行”“执正”等意思,请结合曾孝序生平事迹分析其谥号中“威”字的含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二年的语文学习,我们在课本中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烛之武、荆轲、项羽、刘邦、张良、范增、蔺相如、廉颇、苏武等,也认识了不少文学人物,如曹操、周瑜、林冲、鲁智深、王熙凤、杜十娘、祥林嫂、孔乙己等,甚至还有不少外国人物,如奥楚蔑洛夫、保尔·柯察金、于勒、玛蒂尔德、别里科夫。无论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引发我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请你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任意选取两个进行比较分析,写一篇副标题为“        之比较”的文章,横线上需填写的是你选取的人物名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