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以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色味俱佳。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在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了。
A.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茶味纯,香气浓。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延年益寿之功效。
B.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而且还有生津止渴,清凉解暑之功效。
C.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而且还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
D.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
2、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矜(jīn)持 挨 (āi)批 髌(bìn)骨 不着(zháo)边际
B.鳞(lín)爪 忸(niǔ)怩 画片(piàn) 蹑(niè)手蹑脚
C.耕(gēn)耘 揩(kāi)油 垮(kuǎ)塌 撑(chēng)杆跳高
D.翩(piān)跹 妊娠(shēn) 重创(chuāng) 因噎(yī)废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两孩政策在全国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
B. 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非万众一心、攻坚克难才行。
C. 东部电商发达地区的物流规模增速开始放缓,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物流功能向外疏解等国家战略方针影响,北京市快递物流规模增速已降至27%。
D.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主旨,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4、与七言古诗相比,七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将所给四句诗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每逢佳节更情衷,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 ③寒霜不减一旗红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兼容并蓄,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A.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B.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C.正是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D.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得以绵远流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中华礼乐的建构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到西周中叶,形成了覆盖政治、宗教、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礼乐文明。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产生儒家学说的母体。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数千年的中华历史表明,儒家思想只有根植于礼乐文明的地基之上才能根深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之情。至于仁和礼的关系,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指出礼乐是以人的真诚情感为基础的。没有此种真情,礼乐就会走向形式主义。他同时又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以礼为仁的前提。在孔子那里,仁与礼互为前提。从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礼的精神前提;从实践工夫而言,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但儒学是知行合一的工夫之学,因此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非仅仅满足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爱好,而是为了通过揭示礼乐文明的精神,重振礼乐文明的生机。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中华礼乐文明以天为最高神明,其他各种自然与社会要素均被整合到天命和天道信仰之下,这种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内涵的天命和天道,是任何文化与信仰都不能否定且必然包括的。同时,儒家崇尚和而不同,反对单方面的强制,这打开了与各种外来文化沟通融合的大门。
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但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方面,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被长期激进的反传统摧毁;另一方面,儒学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远。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儒家义理的哲学化其实是儒学在社会层面被否定和解构之詹的必然选择。而一旦脱离了与生活的联系,丧失了儒学思想借以栖身的礼乐制度,儒家也就从一种以天下体系为特征的文明形态,异变为一种只能满足少数人形而上学思辨兴趣的哲学理论,儒学本身也就丧失了其平治天下的恢宏精神追求,此种追求本来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神魂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建礼乐文明注定是一个漫长艰难的历程。当然,儒家礼乐本身也需要因时通变,向现代转型。在此前提下,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的人伦规范,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复兴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成于西周中叶的礼乐文明孕育了儒家学派,为儒学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
B.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学知行合一的特点,但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
C.孔子创立的儒学,与近代哲学化后的儒学,虽有相似之处,但功能与价值大不相同。
D.儒家的核心思想赋予了中华礼乐文明巨大的包容空间,使它能够涵融各种外来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指出礼乐文明的形成过程,然后论述它对儒学和外来文化的“母体”意义。
B.文章三处引用孔子的言论,简洁精当地揭示了仁和礼之间互为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
C.文章剖析了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为揭示孔子创立儒学的目的奠定了基础。
D.文章指出近代传统儒学向哲学转化的利弊,并揭示了产生这种转向的社会根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春秋时期没有出现礼崩乐坏的状况,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学就不会建立起来。
B.孔子认为礼乐应根植于人的真情,这表明他对周礼中的形式主义弊病持反对态度。
C.如果礼乐制度在近代没有被摧毁,那么儒学平治天下的精神追求就不会丧失。
D.让儒学重新融入社会基层,成为百姓日用人伦规范,是礼乐文明得以复兴的关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2)《石钟山记》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苏轼写作此文的目的。
(3)《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如此方能称得上好学。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一句写秦国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________”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族秦者,秦也”蓄势。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中呈现“悲秋”的氛围。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老子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样,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借“行路”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助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战况的激烈,画面感很强。
10、填写下面古诗文空缺的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念如娇》)
(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苏洵《六国论》)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乙:(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4)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6)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2)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3)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鲩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
成化十三年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
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①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廷臣复连章言纮可大用。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驰至因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
十七年加太子少保,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
(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鞫: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B. 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C. 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D. 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B. 奥援,意为内援,指在内部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
C. 尚书,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
D. 廪,有“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也可指俸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俭省、清贫。
B. 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贸易”“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
C. 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
D. 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震,取得了卓著的军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2)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
14、(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一家网站调查了1 000位成功人士。在这些人士中,99%的记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成功;在成功之前,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走向成功的计划书。
随后网站又向公众征集1 000份最完美的成功计划书。评选出来的成功的计划书可谓十分完美,不仅极具诱惑力(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作家、企业家及各类超级明星等),而且具可操作性。计划书详尽地列出了为了成功每年、每月、每天直至每小时应该做的事,还列出了启动资金和所需的费用。经网站了解,这1 000人全是未成功人士:正在努力追求实现梦想但还未成功。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联想?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什么?请联系社会的、个人的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议论文或记叙文;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