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宜兰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江山相发挥 B.行李之往来

    C.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震摄试金石薪火相传鸿篇巨制

    B. 登陆制高点别出新裁激浊扬清

    C. 商榷跑龙套弊绝风清张灯结彩

    D. 底蕴敲竹杠因噎费食沧海桑田

  • 3、选出对下边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 )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A. 并列复句   B. 选择复句   C. 转折复句   D. 因果复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012“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 ,以致有些地方传言出现了耸人听闻的所谓末日现象。但是2012年12月22日,大阳照样升起,地球并未像谣传那样瞬间毁灭,“世界末日”的谬论也就 。一切具有科学头脑的人们,应对这种无稽之谈 ,相信明天会更好。

    A. 不翼而飞   土崩瓦解 置之度外

    B. 不胫而走   不攻自破 置之度外

    C. 不翼而飞   不攻自破 置之不理

    D. 不胫而走   土崩瓦解 置之不理

     

  • 5、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B.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C.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 只有咬文嚼字,才能达到艺术美。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安风骨是指怎样的文学风貌呢?

    首先,它是指建安时代的诗文(主要是诗)内容充实、感情丰沛的特点。风是指文章的生气,能够感染人的精神活力。但这种生气和活力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作者情志活动的表现。内容空泛、感情贫乏的作品,显然不可能有多少生气和感人的力量。建安时代的作家,由于摆脱了儒学的束缚,原本就很注意作品的抒情性。他们又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更是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篇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因而他们的创作容易显得有风骨。

    其次,它是指建安诗文所突出具有的明朗刚健的艺术风格。刘勰说:“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也就是说,有风骨必然造成明朗刚健的艺术特征。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民歌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也讲究辞采,但仍然保持了乐府民歌质朴爽直的本色,不像后来的文人诗那样过分追求纤密富丽的藻饰,这样,其明朗刚健的风格也就十分突出。

    其三,它是指建安诗文风骨与藻饰恰当的结合。南朝的文学家认为,光有风骨没有藻饰也不是完美的境界。刘勰说,有藻饰而无风骨的作品犹如野雉,羽色美丽而无力飞扬(即品格不高);有风骨而无藻饰的作品犹如鹰隼,虽能高飞而不够美丽。最好是藻饰与风骨结合,这才是文章中的凤凰。钟嵘也说,文章应“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而建安作家的诗文(尤其是曹植)既有一定程度的华美,又不至伤害风骨。因而人们在提倡建安风骨时,实际不止肯定了它有风骨的一面,也肯定了它风骨与藻饰相结合的一面。所以钟嵘对曹植的评价特别高,说他“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是自古以来最杰出的一家。

    (节选自骆玉明《“建安风骨”是指怎样的文学风貌?》)

    材料二: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他自幼以才思敏捷为曹操所宠爱,几乎立为太子。因而曹丕称帝后,他就一直受到猜忌与压迫,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以曹操的死为界,曹植的生活与创作可以划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诗歌中,《送应氏》之一描绘洛阳荒芜的景象,表现了对战乱时事的感慨。《白马篇》《鰕䱇篇》则以高昂豪迈的词句,抒发自己“捐躯赴国难”的志向和建功立业的愿望,后期的诗歌中,《七哀》《美女篇》借女子不遇的哀伤,写出自己空怀壮志而无从施展的痛苦。《野田黄雀行》以少年拔剑破网救雀的故事为喻,抒写自己不能解救朋友脱离危难的悲哀。《赠白马王彪》用愤激的语言,指斥曹丕所加于他的迫害,并反复倾诉了他的苦闷以至对人生绝望的情绪,感情极其强烈。此外《杂诗》六首也是抒情的佳作,尤其是第五、六两篇,表现出不甘闲居而宁可以死报国的壮烈情怀。在建安诗人中,曹植留下的作品最多,历来也最受人们的推崇。他的诗非常讲究艺术形式,刻画工致,辞藻华丽,并注意到对仗的运用和锻炼警句,由此明显地改变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面貌,成为杜甫以前诗界最高的典范。不过他仍然注意吸取乐府民歌的长处,而且所作大都有充实的内容与深厚的情感,所以能保持刚健明朗的风格。此外他的《洛神赋》也是一篇千古名作。它以精炼妍丽的语言和浓厚的诗情,描绘出洛水女神艳美绝世、多情而纯洁的动人形象,从中寄托了作者某种迷惘的追求。

    (节选自骆玉明《“三曹”是指谁?“建安七子”是指谁?他们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材料三:

    每年3月5日或6日为惊蛰节气,万物以荣。进入惊蛰节气,天气回暖,万物萌动,雷鸣也越来越多。这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唯一一个以强对流天气(雷暴)为主要特征的节气。惊蛰节气时,太阳到达黄经345°。

    惊蛰所谓“惊”,指的是春雷响动,惊醒了正在冬眠的动物;而“蛰”就是蛰虫。在此期间,因南方暖湿空气进一步增强,南方对流性天气明显增多,以汇南和华南的雷暴最为频繁。相比之下、北方此时鲜有雷声。对天津地区而言,常年初雷日大约在4月23日前后,已为谷雨节气了。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又恰逢“九九”,这一时节,多地全天气温回升到0℃以上,意味着大地融化,天气变暖,万物复苏。

    在惊蛰期间,到室外运动锻炼,适宜走跑交替运动,增加腰背和腿部力量,增强体质。对北方地区而言,虽然气温逐渐升高,但是波动仍然较大,有时初春气温升高较快,而到了春季中后期,气温反而较常年偏低,俗称“倒春寒”。老年人此时应注意防范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惊蛰时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应以加强营养、慎吃“发物”为主。雪梨清甜润肺,春雷生新笋,南方地区食用春笋正当时,此时节食用洋葱亦有促进血液循环、发散风寒、降血压的功效。

    惊蛰在农业生产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曰“过了惊蛰地门开”,此时黄河中游晋南地区土壤开始解冻消融,冬小麦进入返青生长期并开始起身,果蔬进入萌动期,畜禽进入繁殖季节。华北地区正是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水量多,玉米、棉花等播种成苗,也需要充足的水分,因而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材料四

       

    (材料三、四节选自“天津气象”公众号)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时期,很多作家将战乱激发的慷慨激昂的感情倾注于诗文创作中,使文学作品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

    B.较诸建安时代之前、之后的诗文创作,建安诗歌继承并保持了乐府民歌质朴爽直的本色,不追求藻饰,明朗刚健的风格十分突出。

    C.生活境遇的变化使曹植的精神境界随之变化,其后期作品不仅情感深厚、强烈,而且讲究艺术形式,他的诗改变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面貌。

    D.曹植早期作品高昂豪迈,直抒胸臆,后期由于受到曹丕的迫害,情感变得低沉,借助故事婉曲地表达情感。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与“惊蛰”节气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蛰节气,南北方天气差别明显,江南和华南的雷暴频繁,而天津的初雷一般要等到谷雨节气才能炸响。

    B.惊蛰又恰逢“九九”,多地全天气温回升到0℃以上;北方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但波动较大,有时会出现“倒春寒”。

    C.对天津地区而言,相对于冬季,春季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冬季各节气昼夜温差均在10℃以下,到了惊蛰时节,昼夜温差已增大至10.5℃。

    D.相较于雨水节气,天津惊蛰节气内每天日照时数增加了0.6小时;春季,天津日照增量持续增长。

    【3】下面对四则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诗文呈现出风骨与藻饰结合的风貌,曹植和杜甫的诗文不仅藻饰华美,而且不失丰沛的情感,因此可称中国诗界的最高典范。

    B.《洛神赋》语言精练妍美,吸收乐府民歌的长处,洛水女神塑造得形象动人,诗人的情感含蓄而丰沛,是“建安风骨”的完美代表。

    C.惊蛰期间,北方的老年人在到室外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还应注意温度变化,防范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此间食用雪梨、春笋与洋葱对人体有益。

    D.惊蛰节气,黄河以北地区动、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此时雨量丰沛,那么,这一年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用 “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自由漂流的状态。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述“高官厚禄如果不合礼仪就不应该接受”这一道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

  • 8、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骛齐飞,①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②_______________”,都描绘了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景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讲究“画意”的特点。

  • 9、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认为整个世道已经颠倒混乱,人们投机取巧,苟合逢迎,导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惨处境。

    (2)《赤壁赋》中,洞箫客羡慕水、月,是因为他只从变化的角度去看事物,而苏轼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又何必要去羡慕?

    (3)韩愈《马说》认为,千里马有时一顿就能吃一石食,但因为“___________”,所以常常吃不饱,力不足,无法日行千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看淡荣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师说》中,韩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颠覆了老师与学生关系一传统观念。 。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志。

    (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希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论语》中阐述了君子就应在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 11、名句默写。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蒙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李郢(唐)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注】①枳花:盛开于4-5月。②玉尘:喻雪,此指用雪水煮茶。③相如病渴:司马相如有消渴病(糖尿病)。④生台:谓指施食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洁白的枳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醉酒醒来的诗人,欲烹茶一瓯提神。

    B.幽居村野的诗人收到了朋友寄来的枳花茶,烹茶的水汽如云雾殷萦绕。

    C.一“拍”一“放”,把诗人煮茶的过程写得生动可感,富有生活气息。

    D.“雨露”“烟霞”等词营造了迷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敏感彷徨。

    【2】尾联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容县学重修记

    李东阳

    岳州华容县学,在县治南,旧地苦水。国朝洪武初,始迁于北一里许,久乃浸圮。天顺间,知县许杰尝修庙庭,备祭器,有意于学,未逮也。

    成化己亥,湖广按察佥事李公文中,行部至县,知学久不治。慨然曰:“吾事也,吾不以烦民。”乃取赢于官,得白金数百两,命府知事吴正董其役,剔朽除秽,易为坚完,焕然大新。于是县官、师儒合而言曰:“李公之功,吾徒曷敢忘。惟刻石纪事,昭于后世,俾引而无穷者,吾徒事也。”兵部郎中刘君时雍上京师,则以诸君意属予,请为记。

    予惟士之学,将以为世用也,然必养而后成。故其平居,穷理明义,使中有定见,而力足以守之。于是出而应世酬物,庶几不失其正。盖必断于取舍得失之际,然后不为利害生死所移易。自易及难,由恒达变,涵养成就,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国家之养士,知其不可易而成也,故学校以居之,师傅以教之,堂庑斋室之居,廪给馔食之制,课之以书史文艺之业,肄之以祭祀饮射之礼,申之以孝悌忠直廉耻之义。日涵月泳,使学成而德立,然后禄而官之。其勤且厚,固如此。

    士之庐居而馔食者,念夫养我者之厚,必畜德积学以称为士,曰:“其无负兹馔与兹舍也。”于是出而有守与责,则念夫爵我禄我者之重,必致志竭力建功业以称为臣,曰:“其无负此爵与此禄也。”然则士之养于国者,恶可不思所以自养哉!

    华容文献地,多奇才伟器,登巍科,名列卿者踵相属。方圣天子谒贤图治,贤有司又振而承之,兴学明教,亦进德修业之基也。他日有以名行功业,不为物夺,卓然在天下,使而乡之士不为虚名,今日之举不为美观,而吾之文不为虚言者,非国家建学养士之意哉,亦非吾李公及予之心哉!

    公暨予同举进士,以刑部员外郎出佐湖臬。尝预立边功,救荒除盗,锄强暴,植柔懦,有功吾民,盖不独于学政为然。故并书之。

    (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命府知事吴正其役   董:督察

    B. 之以祭祀饮射之礼   肄:学习

    C. 名列卿者踵相   属:嘱咐

    D. 不为物 夺:改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华容县南地势低洼,县学长期遭受雨水浸泡倒塌,天顺年间知县许杰将县学迁到县北。

    B. 李文中到华容县巡视,了解到县学长久没有修建,就把修建县学当作自己的职责来完成。

    C. 当时学子学习内容比较广泛,既有书史文艺,也有祭祀饮射之礼,还有孝悌忠直廉耻之义。

    D. 作者希望华容学子加强自我修养,不要辜负国家建学养士的期望以及李公和自己的希望。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刻石纪事,昭于后世,俾引而无穷者,吾徒事也。

    (2)方圣天子谒贤图治,贤有司又振而承之,兴学明教,亦进德修业之基也。

    4从文中第四段看,“自养”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