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景德镇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天一色无尘   纤:细,小

    B.不知月几人归   乘:趁着

    C.青枫浦上不愁   胜:超过,胜出

    D.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 2、最能集中体现魏晋风度的著作是南朝刘义庆的( )一书,书中记载了很多体现魏晋风度的逸事。

    A.《世说新语》

    B.《梦溪笔谈》

    C.《东京梦华录》

    D.《北堂书钞》

  • 3、我国第一所创办国学研究机构的大学是(       

    A.东南大学

    B.清华大学

    C.厦门大学

    D.北京大学

  •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绮丽  凯旋  向往  点缀

    B. 嵯峨  遐思  澎湃  糊涂

    C. 暴雨  想象  羡慕  强悍

    D. 濛胧  神秘  眺望  飘渺

  • 5、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年我国南方先是持续大旱,江河湖泊几乎见底,而现在又是大涝,一段时间以来,南方各省暴雨连连,江河满溢,积水成渊,洪涝灾害频现。

    B. 在刚刚结束的“2012—海上联合”中俄联合海上军演中,中国的“022”轻型隐身导弹艇的上佳表现,引发了世界的关注,它的隐身性能和机动灵活的打击能力,不但赶上了世界同类舰艇,而且大有青出于蓝的势头。

    C. 我对他那种锲而不舍的工作热情和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正是有了他的这种热情和作风,我们这个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D. 今年,正在西瓜上市的季节,江苏却出现“瓜裂裂”现象,大面积的西瓜因为不恰当地使用了膨大剂,导致西瓜一个个的“爆炸”,这种“瓜裂裂”现象,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作别三峡纤夫

    韩永强

    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名叫A·K的外国人,在一本英文版《长江三峡》的画册里,为古老的长江三峡留下了极为精彩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文字。

    书中最叩击我心弦的,是关于峡江纤夫的描述。“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供纤夫拉纤时通过的栈道。狭窄的地方仅供一人通过,远望就如绝壁间的一段凹槽。纤夫们就光着脚行进在尖利的岩石上。夏天他们顶着炎热的骄阳,冬天他们必须跃入刺骨的冰水中游到岸上。当行走在高高的栈道上的时候,一旦有人不慎打滑跌入悬崖,另一个人就必须迅速补位,从而不让船下滑……这就是纤夫的生活。”

    读着这些情景交融的文字,我的眼前就呈现出一条条结实的竹缆,竹缆一头连着在险滩上挣扎的柏木船,一头连着悬崖峭壁上的纤夫。那条紧绷绷的竹缆绳上,悬挂着我祖辈的灵魂。

    每一个纤夫都有自己或妻子或老母亲或情人细心缝制的“扯扯儿”(即拉纤的搭肩)。这些“扯扯儿”,长六尺宽半尺,一律用上好的“白官布”制作,对折成三尺长,另一头则固定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厚竹板。拉滩的时候,纤夫把竹板向纤缆上一别,把宽的一头斜挎到肩头,就开始艰难的跋涉了。搭在肩上的白官布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否则拉纤时哪怕一个细小的线头或者折痕,都会让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而别在纤缆上的一端则可做些文章,纫得越密实,就越牢固安全。

    船到滩头,领纤的一路如风一般旋去,纤夫们没有一个敢怠慢,都会一边以极快的速度

    奔跑,一边迅捷地把扯扯儿别到纤缆上。这时,纤夫的腰就马上绷成了一张弯弓,而纤缆就如弦上的箭。

    险滩喧哗着咆哮着猛烈撞击柏木船的船头,激起高高的水浪。纤夫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毫无选择地把手指抠进岩缝中,赤裸的脚板则要尽量寻找悬崖上的缝隙。苍凉无情的崖石上, 只有汗珠碎成了八瓣,只有纤夫从胸腔中挤压而出的“嘿咗”声如闷雷滚过……

    长江三峡中,自古“西陵滩如竹节稠”。纤夫们战胜了一个险滩,而下一个、下下一个以及每一个险滩,都是夺命的关口。所以,长江三峡的两岸边,总有望郎的妇人化作奇峰异石苦守崖顶。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们把山崖上的竹叶都撕成了丝丝缕缕的心事,把自己的血肉之躯都望成了冰凉的望夫石!于是,七百里峡江中,总有“望郎滩,望郎滩,我望郎君早回还”的呼唤。

    但真正的纤夫从不恐惧。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回家,回家,回家同妻儿团聚。在这个目标的导引下,纤夫们有时会十分快活。在拉纤时含泪而唱的“拉纤小调”,他们在顺风顺水时唱得有滋有味——

    三尺白布四两麻啦,做个扯扯儿把滩拉啊!

    大坪大蹚各顾各啊,石旮浪里脚蹬脚啊!

    一声号子一声汗啊,幺儿连三都使力啊!

    一声号子一声胆啊,一声号子过险滩啊!

    喊声号子加把力啊,船过滩头把家还……

    A·K 先生作为一名外国人,毕竟只是三峡的匆匆过客。假如他进一步走进纤夫中去,他会在对长江三峡纤夫的同情悲悯中增添更深的敬意,写出更为深情的文字,让世人更清楚 地知道在中国,在长江三峡,有一群人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当年的长江三峡是外国人看中国最好的“看本”,今天的长江三峡,更是世人看中国的必到之地。那些慕名而来的人们,已经看不到《长江三峡》中记录的栈道、纤夫和柏木船了。但是,新的长江三峡提供给人们的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和豪气。在巍然矗立的三峡大坝之上,昔日“滩滩都是鬼见愁”的一百多道险滩杳如黄鹤,今日三峡只有碧波荡漾的浩瀚!

    桀骜不驯了千万年的长江三峡,在如水月光的映照下,同我一起在梦幻中迤逦而行,去作别永远的三峡纤夫。我要告诉巫峡的神女和遍布三峡两岸望郎的山峰,她们的悲剧会永远 谢幕,他们的子子孙孙因为有了新三峡的滋润,会永远幸福而甜蜜。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3月1日,有删节)

    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峡纤夫的形象特点。

    2赏析文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3文中引用“拉纤小调”有什么作用?

    4文章标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同时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生命短暂、个体渺小之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写白居易和友人探寻琴声,琵琶女欲答话却又迟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色电影《1921》中革命者李达说:“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他凝重的神情和扎心的话语让我深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一语的份量,每一个有志之士都应当担负起民族国家的希望。

    (2)高适《<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满含悲悯地刻画士兵浴血奋战的细节并礼赞士兵的质朴和勇敢,也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3)李白喜欢用数字夸张渲染某个写作对象或者抒发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句。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表达自己谪居浔阳城听到村野音乐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居室主人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政务的轻松自在。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无穷魅力和独特的吹奏效果。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以论述秦兴亡为中心,上下延伸,总结历史教训。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直接在向当朝统治者敲警钟。

    (2)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写出了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而早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对此有所体现。

    (3)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也可以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令变化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寓意深刻。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的迷恋以及对人生不幸的无奈与伤感。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鸟欢鱼跃写出一片晴明之景。

    (3)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其中斗宿和牛宿相邻,合称“斗牛”或“牛斗”。作为天文名词,“斗牛”或“牛斗”经常出现于古代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瓶梅

    谭元春

    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

    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

    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

    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

    (注)①谭元春:明末文学家,“竟陵派”创始人之一。性格孤傲,命途多舛,终生未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开门见山,点明所咏对象——瓶梅,并且这枝梅花插在瓶中已经超过十天。

    B.首联下句表达诗人因担心梅花过早凋落而庆幸它晚开的心理,看似反常却合乎情理。

    C.颔联紧扣瓶梅特点,突出其不用春风催发、不受夜雨欺凌,悠闲自在的舒适生活环境。

    D.颈联从“香”和“韵”两方面刻画瓶梅形象:香气令人心灵清净,风韵使人心生寂寥。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曰:“彼众我寡,其若之何?” 韶曰:“所谓众者,得众人之死;强者,得天下之心。尔朱狂狡,行路所见,裂冠毁冕,拔本塞源,邙山之会,搢绅何罪?兼杀主立君,不脱旬朔,天下思乱,十室而九。王躬昭德义,除君侧之恶,何往而不克哉!”高祖曰:“吾虽以顺讨逆,奉辞伐罪,但弱小在强大之间,恐无天命,卿不闻之也?”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世祖自邺倍道兼行赴救。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咸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范等面缚,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谥曰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B. 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C. 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D. 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搢绅”,即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文中即为此意。

    B. “县男”是官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正五品曰县子,从五品曰县男”。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死了母亲。

    D. “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如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韶颇有战略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 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 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 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省部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2) 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消除一切压力与焦虑,摆脱所有传统习俗与社会舆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还是体认到自由与责任永远相伴相生,人必须在责任与压力中淬炼生命?前一种只是乌托邦,后一种才是真实世界。既然如此,我们只有并且最好欣然接纳世界的真实模样,接纳生活的本来面貌。在此基础上,不堕信心,不失希望,不断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中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主题,面向本校(统称“中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