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噤(jìn) 推搡(sǎng) 演绎(yì) 目眩神迷(xuàn)
B.迂回(yú) 沟壑(hè) 矗立(chù) 怒不可遏(è)
C.蠕动(rú) 蜿蜒(wān) 穹顶(qióng) 纷至沓来(tā)
D.敦实(dūn) 翌日(lì) 虔诚(qián) 接踵而至(zhǒng)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C.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3、下列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的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B. 书中的故事取材于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小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C.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D. 保尔·柯察金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内容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B. 《灯笼》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并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C. 鲁迅的《社戏》一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在外婆家的美好往事,刻画了一群淳朴友爱的农家孩子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D. 《时间的脚印》多处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可以记录时间以及怎样记录时间。
5、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的氛围。
【2】词的下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蒹葭》)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5)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默写《题破山寺后禅院》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____________________(奥斯特洛夫斯基)
(2)你是怎样阅读名著的?有什么收获?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8、达古的春天
阿来
①春天了,这些年的春天里总想回乡。如今城乡疏隔,即便很近,回乡也需要理由,高原的春天便是我回乡的好理由之一。
②高原的春天来得晚。在成都,繁花开过,眼看就是绿色深浓的夏天,家乡那边才传来春的消息。达古的朋友来信说,高山柳开花了,落叶松和桦树发芽了。所有这些消息,都在诱惑着我。
③我要回去看家乡的春天。达古在四川阿坝州黑水县,在小时候常常仰望的那座大雪山的北边。大雪山的南边是我家乡马尔康县。
④从成都去黑水县城,将近300公里,一路都沿岷江峡谷而上。一路上,见有道路宽阔的地方,我就停下车来,爬上山坡去寻找开花的植物。
⑤春天进到岷江峡谷已经有些时候了。公路两边人工栽植的洋槐正密密地开着白花,河谷台地上,寨子里的桃树已经丛丛翠绿,河谷两岸干旱的山坡上,灌木丛依然一派枯黄。但我知道,这些枯瘦的灌丛里一定有早开的花朵。这一路,走走停停,爬上爬下,果然遇见了好几种开花的植物。其中有一种开满细小黄花的带刺的灌木丛,叫做堆花小檗。米粒大的小黄花一簇簇拥挤在一起,抢在绿色叶片展开前怒放,很符合它的名字里“堆花”二字。小檗的根茎中可以提炼一种叫小檗碱的物质,也就是平常所称的黄连素。还有耐旱耐瘠薄的带刺灌丛沙生槐也开出了密集的蓝色花。我一次次半蹲半趴地摁着快门,累了,便坐在山坡上,翻看相机里的花朵,却突然弄不明白,大自然为什么要让植物开出这么多的花。
⑥傍晚时分,我到达黑水。第二天,大家坐观光车游览达古冰山景区。这一天,我们要去的便是这雪山群中两座从未被人逾越的雪山——有冰川群的达古雪山主峰和洛格斯神山。
⑦我已是第三次来这里,不急于和同行的人们马上冲向外面的雪山。我为自己在雪山小屋中要了一 杯香喷喷的热咖啡,在宽大的观景窗内落座。窗外的情景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感觉有些奇异。海拔5200多米的达古雪峰覆盖着厚厚的雪被,横卧在眼前,仿佛一个未知的庞然大物。山体上是深雪,雪下,才是冰川。这道冰川每年只有7、8两个月,积雪融化时才可以看见。但那冰川的力量却随时可以看见。下冲的冰川在雪峰下几百米处刨出一个巨大的深坑,夏天和初秋,那是一湖碧水。
⑧喝完咖啡,走到窗外的雪野中。瞭望台上,雪深盈尺。瞭望台外,雪深就有三四米了。在这个高度上,群山变成了波浪,在眼前奔涌。只有身边几座山峰超出我们所在的高度——海拔5200米。在这里,惟有搞地质出身的李栓科兄面不改色,为大家指点冰川在这雪山之巅造就的地貌杰作:相互错落在云幕下金字塔一般的锥形峰顶、锋利峭薄的山脊——地理学名词叫脊线,被冰川从对面山体上剥离又搬运到面前来的巨大岩石——叫冰漂砾,而在我们脚底的深雪下,就是冰川挖掘出的巨大的冰斗,夏天时,是一汪湖水,现在冻成了一块坚硬的冰。
⑨我总觉得,达古冰山这样的地方,可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体味自然之美的课堂。地理之美,植物之美,共同构成自然之美。虽然时兴的国学热中,常有人说中国人如何有天人合一观,如何取法自然,但在实际情形中,却是自然界大面积的退缩与毁败,是中国人与大自然日甚一日的隔膜与疏远。
⑩达古景区冰雪覆盖之下的达古雪山,其自然之美真是无处不在啊!
⑪海拔3000多米处,积雪刚刚融化,落叶松柔软的枝条上就绽放出了簇簇嫩绿的针叶。而刚刚从冰冻中苏醒的高山柳、报春花已经忙着开花了。再往下,开花植物更多。路边草地上,成片的小白花是野草莓,星星点点的蓝花是一种龙胆,那是比蓝天更漂亮的蓝!到了达古村附近,湖边的野樱桃开花了,有风轻摇树梢时,薄雪般的花瓣便纷纷扬扬飘飞起来。还有藤本的铁线莲,遇到灌丛和乔木就顺势向上攀爬,用这样的方式,把一串串鲜明的白色花举向高处。那些花朵也真正漂亮。
⑫大家散去的时候,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我想起自己曾经为景区想过的那句广告语:最近的遥远。便说,因为这是距离大都市最近的完整的大自然。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理清“所至”】
【1】“所至”即游踪,它是游记的线索。请根据上文。补充下面作者的行程图。
成都→(1)_______________→黑水县城→(2)_______________
【关注“所见”】
【2】“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本文作者着力描写的“所见”有哪些?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赏析“语言”】
【3】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湖边的野樱桃开花了,有风轻摇树梢时,薄雪般的花瓣便纷纷扬扬飘飞起来。还有藤本的铁线莲,遇到灌丛和乔木就顺势向上攀爬,用这样的方式,把一串串鲜明的白色花举向高处。
(2)公路两边人工栽植的洋槐正密密地开着白花,河谷台地上,寨子里的桃树已经丛丛翠绿,河谷两岸干旱的山坡上。灌木丛依然一派枯黄。
【体悟“所感”】
【4】“所感”是游记的灵魂。文中提到:“我想起自己曾经为景区想过的那句广告语:最近的遥远。便说,因为这是距离大都市最近的完整的大自然。”请结合句子中的加点词和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慰藉。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师、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③不得抄袭和套作,力求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