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瓦翁以85岁高龄尚能倾力读书,即便如陶渊明所说读书不求甚解,也值得敬佩。
B.24户贫困群众激动地接过新房钥匙喜迁新居,大家随声附和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感谢党的好政策,圆了俺们的迁居梦!”
C.直到民警将陈某带到反电诈中心,她才恍然大悟,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差点就落入了骗子的腰包。
D.他总是担心同伴因路太远不能及时赶来,真是杞人忧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B.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马之千里者
C. 虽有至道,弗学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其此之谓乎 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孔乙己》《阿Q正传》等文章。
C.“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在的杂文。如《爱莲说》《马说》等。
D.阿西莫夫是德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的选项是( )
A.2020年的春节,当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人数急剧增长时,各种坏消息接踵而至,让我们胆战心惊。
B.今年的元宵节,人民路上再没有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大家都宅在了自个儿家里为抗疫做贡献。
C.疫情发展局势瞬息万变,谁能想到历经三个多月中国反倒成了世界人民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了呢?
D.对于别国愈来愈严重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无时无刻在关注他们,对他们给予援助,展示了大国风范。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描写了诗人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
C.诗的结尾句把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6、默写填空。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2)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______________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4)天大寒,砚冰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北冥有鱼》中,从广度和高度写大鹏起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思古人之幽情。听杜甫,身居漏茅舍仍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系苍生:听苏轼,被贬仍呐喊“西北望。射天狼”,心念国防。(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此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8、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9、请你以“从 到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标题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