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百色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B.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与日俱增。

    C. 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我们受益不浅。”

    D. 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姥姥慢慢向家人讲述着往事,似乎想起来了什么,她突然渐渐加快了语速。

    B.传统节日富含中华文化基因,既是世界文化财富,更是中华民最珍贵的文化财富。

    C.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长期喜爱,是因为它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

    D.在体育训练中,同学们务必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

  •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fú)慢(dài) 潺(chán) 销声迹(nì)

    B.酒(zhēn)橄(nǎn) 谢(chóu) 屋舍然(yǎn)

    C.农(yàn)连(qiáo) 甘(chún) 然开朗(huò)

    D.途(zài)热(yán) 簌(sù) 胸露乳(tǎn)

  • 4、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xǐnɡ) 眼kuànɡ然()   接而至 (zhǒnɡ

    B.zhuó) 农yàn) 骨ɡé)   怒不可

    C.默(jiān)   水()   落(duò) 目神迷(xuàn

    D.丽(xuàn劣(zhuō)   爱(zhì) 挑拨离jiàn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文阅读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共笑语 ,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这首诗作于嘉祐五年(1060 年),当时王安石将出使辽国。王安石与他的大妹长安君王文淑感情很深,这次隔了三年再见面 ,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②怆情:悲伤。③草草:随便准备的。④杯盘:指的是酒和菜。⑤昏昏:昏暗,光线暗淡。⑥后会的日期。

    1下列有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寄书应见 雁南征”中的“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用来借指书信,“南飞的大雁”常含有思归之意。

    B. 尾联中,妹妹挂念地问:“后会在什么日子?”兄长给出了下次相会的明确的日期,此次相会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

    C. 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叠字。“草草”二字,虽说酒席是随便准备的,也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D. 后四句写离别,呼应首联。刚刚在叹息经三年没有见面,知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到万里外的辽国去,诗便自然而然地转入惆怅,话题也就引人别后。

    E.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法,如比喻和用典,诗歌语言华丽,意蕴深远,情意非常亲切真挚,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

    2诗人为什么说“老去相逢亦怆情”?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8分)

    ①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______》)

    ③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⑤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在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后,推己及人,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1)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

    (2)《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性格迥异,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宋江私放晁盖就是“义”。请从《水浒传》中再举能体现“义”的一例,并简述其故事情节

    (3)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缺点。

    ①猪八戒(《西游记》) ②武松(《水浒传》) ③祥子(《骆驼祥子》)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的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节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⑧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⑨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⑩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1】文章第①段用欢快的儿歌开头,有什么作用?请写出两点。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

    【3】请概括第④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作者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作家曾说:“不管生活多么繁忙,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相信你也有各种各样的喜悦,这喜悦使生活多了趣味,让心灵得以舒展,为人生增添亮色。”

    请根据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