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武汉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miǎo   明xī   羁绊jīpàn

    B. 静tián   然mó   烧zhuó

    C. 淋漓lín ní   仁tóng   颤栗zhàn lì

    D. 杂rǒng   耳bàn 磅礴páng bò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 世代传承的好家风,能让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C. 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 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因此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 3、下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suǒ   怠(xiè   戛然而止   纷至踏来

    B. pàn   绕(yíng 亭台楼阁   穿流不息

    C. 旋(   销声匿迹   不知所错

    D. 皱(zhě   媚(   怒不可遏   接踵而至

  • 4、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皎洁 怠慢 戛然而止

    B.然()   静穆 怅惘 草长莺飞

    C.皱() 枯躁 缄默 销声匠迹

    D.暗(huì)   弥漫 亢奋 天衣无缝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B.诗歌语言精练传神,如“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C.诗歌写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D.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蜚声中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___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且在主人公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分餐制向合餐制的演变

    ①“分餐制”是古代饮食文化发展中,不可多得的以“礼”而食的重要用餐礼节。据考古发现宋朝之前的古人其实一直采用“分餐制”,大家席地而坐,每个人一张桌子。而且根据地位和身份不同,每张桌子上的餐食也不一样。当然老百姓家里虽然也分餐,但却不会从食物上做出太多变化。

    ②唐朝时期由于国力比较强盛,附属国也非常多,这就为唐朝的多民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在多民族交流之中饮食礼仪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条件有限,所以基本上都是采用“合餐制”,而这种用餐文化或者习俗也传入了唐朝。

    ③但这种“合餐制”的风俗也仅限于普通人家,对于条件比较好或者是王公贵族家庭,其实依然在实行“分餐制”。因为唐朝时的“分餐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唐代后期开始,一家人围坐于“高椅大桌”就是一件比较普遍的事情了。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王公贵族,基本上都已经认可了“合餐制”,尤其是在老百姓家庭中“合餐制”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④其实如果追根溯源,“合餐制”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宋朝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椅子或者胡床基本已经普及,并且已经成为了老百姓家里的必备用品。这就为“合餐制”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条件,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子前吃饭,不但气氛更加温暖,而且可供选择的菜品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宋朝的中后期的时候,“合餐制”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其实,“合餐制”在宋朝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从宋朝王庭到下层老百姓,“合餐制”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但是在“合餐制”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头脑中的“分餐制”饮食礼仪依然没有淡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餐制代替分餐制也是民俗文化发展的一种进步。

    ⑤据《明史》载宣德五年冬,“久未雪,十二月大雪,帝示群臣《喜雪》诗,复赐赏雪宴。群臣进和章,帝择其寓警戒者录之,而为之序”。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宣德年间依然还是采用“分餐制”,并且认为“分餐制”可以让宴席更加有秩序,同时也可以体现出皇帝与臣子们的尊卑地位。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分餐制”所表现的尊卑关系越来越淡化。

    ⑥尤其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讲,皇权与官权的尊卑关系不仅可以用“分餐制”来划分,其实通过座次来体现尊卑显得更加正规。所以,明朝中后期开始“合餐制”逐渐取代“分餐制”。但是关于饮食方面的礼仪和文化并没有被废止,而且随着皇权不断加强更加重视饮食文化和礼仪。

    ——节选自《从古人“分餐制”谈起——分析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

    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分餐制向合餐制的演变有哪些原因?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其作用。

    3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按照唐代、宋代和明代分类说明演变过程。

    B.“分餐制”是古代饮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以“礼”而食的重要用餐礼节。

    C.文中多次使用“基本”“几乎”等词,避免绝对化用语,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⑤段引用《明史》说明为了体现秩序和尊卑,明代早期还存在分餐制。

    4本文介绍分餐制和合餐制更多的是从社会文化角度展开,因此更强调合餐制的优点。现在国家一直在提倡分餐制,请从科学角度说说分餐制有哪些优点?(不少于3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以“余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释义】①余留的气味、味道;②留下的耐人回味的意味。

    要求:

    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⑷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