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欺侮(fu) 怠慢(dài) 撺掇(cuān) 大彻大悟(chè)
B. 过瘾(yǐn) 酬谢(chóu) 衣襟(jīn) 如法炮制(pào)
C. 亢奋(kàng) 羁绊(jī) 震撼(hàn) 戛然而止(jiá)
D. 晦暗(huì) 恣意(zì) 挑衅(xìn) 纨绔子弟(kuā)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翻来覆去地装订成了两本完整的书。
B. 那些美丽的花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纷纷落下。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雨,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愣了片刻。
C. 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海浪陪伴着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D.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C.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中国
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D.根据国家卫健委统一部署,四川省卫健委发出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是英国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作品,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
B.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经常通过书信指导远在波兰的儿子傅聪。
C.《社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在文中刻画了一群鲜活的农家少年形象。
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专门以小说形式写给中学生的,作者是朱光潜。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 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
【2】【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6、诗文名句默写。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3)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体现的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济世情怀,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7、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和本册教材“名著导读”学习的读书方法,完成下题。
选段: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1)该段是原著第二部分第9章的选文,请你阅读保尔的情感变化,然后做笔记,记下阅读心得。
(2)选文中提到“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请简述原著中这一幕的相关故事情节。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而然就会来了
——史铁生写给盲童朋友
崔卫平
各位盲童朋友:
①我们是朋友。我也是个残疾人,我的腿从21岁那年开始不能走路了,到现在,我坐着轮椅已经度过了21年。残疾送给我们的困苦和磨难,我们都心里有数,所以不必说了。以后,毫无疑问,残疾还会一如既往地送给我们困苦和磨难,对此我们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想,一切外在的艰难和阻碍都不算可怕,只要我们的心理是健康的。
②譬如说,我们是朋友,但并不因为我们都是残疾人我们才是朋友,所有的健全人其实都是我们的朋友,一切人都应该是朋友。残疾是什么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却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这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健全人也有局限,这些局限也送给他们困苦和磨难。很难说,健全人就一定比我们活得容易,因为痛苦和痛苦是不能比出大小来的,就像幸福和幸福也比不出大小来一样。
③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④我们残疾人最渴望的是与健全人平等。那怎么办呢?我想,平等不是可以吃或可以穿的身外之物,它是一种品质,或者一种境界,你有了,你就不用别人送给你,你没有,别人也无法送给你。怎么才能有呢?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而然就会来了。就是说,我们不因为身体有残疾而有任何特殊感。我们除了比别人少两条腿或少一双眼睛之外,除了比别人多一辆轮椅或多一根盲杖之外,再不比别人少什么和多什么,再没有什么特殊于别人的地方。我们不因为残疾就忍受歧视,也不因为残疾去摘取殊荣。如果我们干得好别人称赞我们,那仅仅是因为我们干得好,而不是因为我们事先已经有了被称赞的优势。我们靠货真价实的工作赢得光荣。
⑤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尊不意味着拒绝别人的好意。只想帮助别人而一概拒绝别人的帮助,那不是强者,那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残疾,因为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需要别人帮助的人。
⑥我们既不能忘记残疾朋友,又应该努力走出残疾人的小圈子,怀着博大的爱心,自由自在地走进全世界,这是克服残疾、超越局限的最要紧的一步。
(有删改)
(1)信的开头介绍“我也是个残疾人”有什么作用?
(2)作者劝导盲童朋友要保持健康的心理,他有哪些建议?
(3)比较文中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
(4)有人认为,举办残奥会,让残疾人竞技是残忍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9、作文
11.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家乡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家乡的秀美景色,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味。请以《我家乡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或最有特色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