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组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平心而论,唐代的军队并不太强,在边界战争中打过很多败仗。
②因此,如果纯粹从军事、政治的角度来看,唐代有很多可指摘之处。
③但是,一代代中国人都深深地喜欢上了唐代,远比那些由于穷兵黩武、排外保守而显得强硬的时代更喜欢。
④唐代的疆域也不算太大,既比不过它之前的汉代,也比不过之后的元、明、清。
⑤这一事实证明,广大民众固然不愿意国家衰落,却也不欣赏那种失去美好精神心态的国力和军力。
A. ①④③②⑤ B. ①④⑤②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②③⑤①④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柱端做成莲蕾形的垂珠,垂珠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如风摆柳和雕花的方形等,但以垂莲形为最正规。
①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
②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③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
④它之所以叫做垂花门,是因为他有垂莲柱——由前檐下垂不落地的短柱。
⑤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A.①②⑤③④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④②⑤ D.③⑤②④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表面装好人,背后说坏话,挑拨离间,没人理他。
B.快考试了,他还是若无其事的样子,父母真为他担忧。
C.近年来,全国各地道德模范络绎不绝,传播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D.来参观工艺品展览的人川流不息。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霎时(shà) 翌日(yì) 矗立(chù) 险恶用心(wù)
B.拾级(shè) 眼眶(kuāng) 漩涡(xuàn) 相辅相成(fǔ)
C.褶皱(zhě) 堕落(duò) 虔诚(qián) 怒不可遏(è)
D.拙劣(zhuó) 缄默(jiān) 追溯(sù) 悄怆幽邃(qiǎo)
5、阅读《国风·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
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①,莫我肯顾。逝②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③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②逝:通“誓”。③爰:乃,于是。
【1】下列诗句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句是( )
A.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B.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C.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说说你对“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中“逝”字的理解。
【3】这首诗采用了“比”的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6、诗文默写。
(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蒹葭》中,用“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4)《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别诗是我国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江水轻流,依依不舍,“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万水千山,情深意厚,“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名著阅读
“蝉儿啊,你自有解渴的妙计:你用尖嘴戳进细嫩多汁的树皮,钻一口井。蜜汁从细管中涌出。你将嘴巴凑近汩汩流淌的甘泉,美美地把玉液琼浆吮吸。可太平日子好景不长,噢,不!这些强盗!邻居和浪子在附近游荡,看到你在凿井,便匆匆赶来,干渴难当,只为与你分一滴蜜浆。当心,我的美人,这些家伙囊中空空,原先谦卑,然后会变得疯狂……”
(1)法布尔在《蝉和 的寓言》中引用这首诗歌,是因为“它科学而严谨地刻画了蝉和 的关系。”
(2)法布尔说“我把这首诗歌的美学形象和道德观点交给这位诗人去负责。”你从诗中看到了蝉怎样的形象?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道德观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他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方言词语,意思是性格特殊,与众不同)。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看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上厕所,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⑧“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在这个年代,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⑨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略有删改)
【1】冯骥才在小说集《俗世奇人》中创作了很多奇人奇事,“苏七块”便是其中的一个奇人,请结合文本说说“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综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读完本文后两位同学在讨论“苏七块”,小州应该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你也结合第⑥段内容说一说。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如何理解作品以“苏七块”还钱为结尾?
9、阅读下面的文字后作文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关怀……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洋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请以“那一抹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