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次讲演》选自《闻一多全集》,作者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女神》等。
B.《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所以又名《小戴礼记》。
D.白居易的《石壕吏》一诗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 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
C.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D.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明听了老师的理想教育课,他马上海枯石烂地发誓要认真学习,实现人生目标。
B.小李的这次考试成绩名列年级前茅,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具答之
B. 乃记之而去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忘路之远近
5、(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小序)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诗词常常讲究照应,本词中“_______”照应“荷叶荷花”,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2】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与友人团聚的欢乐,也有深沉的怀念。
B.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惬意。
C. 下片抒情,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D.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4)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艳丽,描绘出桃花源的绝美景色。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留着棕黄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地往地下一按。刺刀刮着石头哧哧地响着。彼得留拉匪兵没有防备这个突然的攻击,马上吓呆了,可是立刻就拼命往回夺枪。
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放手。枪啪的一声响了。子弹打中石头,跳到沟里去了。
朱赫来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在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夺回自己的枪。他扳着枪转了个半图,扭鉸着那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握住不放。这时候,那个彼得留拉匪兵气昏了,猛一推,把保尔摔在地上。可是他还是不能够把抢夺回来。保尔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块倒下去。这时候,无论多么大的力量也不能叫保尔放开手里的枪。
朱赫来两步就跳到他们旁边,挥起他那只铁拳朝那匪兵的脸上打下去。一秒钟后,脸上挨了两下铅块一般沉重的拳击的押送兵,已经放开了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条笨重的袋子似的,滚到壕沟里去了。也就是这双强有力的手臂把保尔从地上扶起来。
(1)文段选自文学名著《 》,作者是 。
(2)用一句话概括文段故事内容。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雨中登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从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 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 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 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綺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蜂,旬旬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趟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大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蚬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
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1】第1自然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用杜甫的“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2】文章前两个自然段并未描写泰山景观,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述理由。
【3】文章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描写“雨”?写“雨”有什么作用?
【4】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 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字书写;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