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唇焦口躁呼不得 B.布衾多年冷似铁
C.心忧炭贱愿天寒 D.老翁逾墙走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际上是公开的掠夺,“宫使”,即为皇宫的使者。“南山”指的是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B.诗歌的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生活。先写“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艰苦劳动过程。次写卖炭翁的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可见其生活之艰辛,“两鬓苍苍十指黑”则可见其苍老。最后写到“牛困人饥日以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更是写出了老翁精疲力尽的情态,也可以看出卖炭路途的遥远和难行。
C.诗的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翩翩”原意是轻快洒脱的样子,而这里则是为了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而卖炭翁悲惨的结局也在诗的最后写了出来,用数量极少,对于老翁根本没有用的红绡和纱换走了老翁全部的生活的依托。
D.在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宿紫阁山北村》中所说“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与本诗的“手把文书口称敕”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写出了宦官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作者表达的都是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行文至此,作者终于大彻大悟,“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真正进入了忘却自我、超越功利的自由自在的境界。
B.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C.这起贪污案分布范围之广、团伙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D.他们在上海滩风云变幻的时局中为了保护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上演了一场革命志士与敌人之间惊心动魄的较量。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
A.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B. 吴伯箫,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 舌耕笔耘, 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北极星》等文集中。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0篇,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
D.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散文家,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心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孙猴子善“偷”,偷蟠桃,偷金丹,偷妖怪宝贝……可是他们师徒也有被人偷的时候。请结合相关情节,举出一例。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工智能2.0
①“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心态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 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的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会和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成为 AI2.0。
③“30年后的 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
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的创造新产
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力,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将这些大数据汇和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的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么样的改变。
⑨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
⑩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和他的印象如何。
⑪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你上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⑫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真切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
⑬于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AI会控制人类吗?
(节选自《读者》有删减)
【1】第④段中加点词“到那个时候”能否删去?为什么?
【2】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AI会控制人类吗?为什么?
9、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月夜归航的罗汉豆,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里,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作文。
还记得《背影》里的“父亲”吗?“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我”,“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攀爬”是最美的姿态,它或许是身体的苦旅,也或许是心灵的跋涉。
请你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场景,恰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