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定安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C.《核舟记》选自清代涨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魏学洢。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毅,他是江苏常熟人。

    D.《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汉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鼻祖。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天,文房四宝并没有因为现代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B.政府大力打造莲花湖湿地公园,使得这一块原本荒凉偏僻的区域变得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仿佛一夜之间,周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

    C.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庄稼都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皱(zhě) 脑(bàn) 迁(xǐ) 手旁观(xiù)

    B.沙(lì) 徨(páng) 游(sù) 正危坐(jīng)

    C.驰(chěng) 掇(cuān) 立(chù) 草莺飞(zhǎng)

    D.死(pián) 磅(bó) 杂(róng) 然而止(jiá)

  •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背诵默写。

    (1)黄发垂髫,________。(《桃花源记》)

    (2)青树翠蔓,________,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3)________,辗转反侧。(《关雎》)

    (4)微君之故,________?(《式微》)

    (5)________,白露未晞。(《蒹葭》)

    (6)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回延安》)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人运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想求仕又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文中“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什么事?这件事完成了吗?请简要作答。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材料二) 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材料三) 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领会到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和”的思想,常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B.“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也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C.人们在生活中,大都将“和为贵”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和为上”等。

    D.在学习中,时常会有观点的交锋,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这就是“和而不同”的现象。

    2阅读材料二,请简要说说“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的重要意义。

    3如何让更多人接受“以和为贵”?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文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追求真理的人是要以与患难搏斗为乐。困难给有志者以战斗之情绪与斗胜之智慧。有了情绪、智慧还不够,必须有战斗到底之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你应该拿出你干的精神来,翻书,求师,访友,再自己去经验,更重要的是教大家同去做,再加上一个恒字,我想你一定成功。

    ——陶行知

    作文要求: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⑵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⑶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⑷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