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狩猎(shòu) 羊肚手巾(dù)
B. 亢奋(kàng) 蓦然(mò) 冗杂(rǒng) 海枯石烂(kū)
C. 斡旋(wò) 幽悄(qiǎo) 龟裂(guī) 风雪载途(zài)
D. 翩然(piān) 悬殊(chú) 山麓(lù) 戛然而止(jiá)
2、下面语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盖/大苏/泛赤壁云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下列句中加点文言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安得广厦千万间
B.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猿则百叫无绝
D.才美不外见/见渔人,乃大惊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往事历历在目,再次提起,还是能够让人唏嘘不已。
B.他成天考虑个人的私事,对班集体的事情漫不经心。
C.经过老师的提醒和点拨,小韩豁然开朗,解决了一直以来的疑惑。
D.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在表演安塞腰鼓,他们有力地疾速地搏击着,令人叹为观止。
5、阅读下面一首《诗经》,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请简析“悠哉悠哉”一句中连用两个“悠”字的妙处。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古诗文积累。
(1)踏寻诗歌的历史足迹,在先秦的《诗经》中,我们遇见美好的爱情,如“窈窕淑女,①____”又如“青青子衿,②___________。”在唐诗中,我们遇见真挚的友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③_______ ”,又如李白《送友人》中的“④______, 落日故人情”;我们还遇见济世的情怀,如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⑤______”,又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⑥_________”。在宋词中,我们遇见高洁的情操,如“⑦_______,⑧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诗文句子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D.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①文句体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两项(_____)(_____)
②文句作者是唐宋八大家的两项(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作答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以上内容出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一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① 开船,在桥石上一 ②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 ③ 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④ 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戏途中 B. 渔火点点 C. 月夜行船 D. 水乡夜景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 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 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点 磕 夹 飞 B. 点 敲 混 飞
C. 磕 点 混 箭 D. 点 敲 夹 箭
【4】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 味觉 视觉 听觉 B. 嗅觉 听觉 视觉
C. 嗅觉 视觉 听觉 D. 味觉 听觉 视觉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喜 惬意 B. 迷茫 困惑
C. 沉醉 忘我 D. 惆怅 烦闷
【6】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 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 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 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 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7】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 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 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9、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