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B.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使得教室焕然一新。
D.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他没有把握住自己。
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B. 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它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C.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的是奥林匹克的广泛性,只有全民参与,才有可能把奥林匹克的理想变为现实。
D. 在人类构筑未来的全部力量中,奥林匹克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辐射 震撼 人情世故 轻歌曼舞
B.迁徙 弛骋 挑拨离间 海枯石滥
C.抉择 狡辩 振耳欲聋 漫不惊心
D.帷幕 污篾 目眩神迷 草长鹰飞
4、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A.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离开母亲约束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B. 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C. 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D.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自由地独自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5、阅读现代诗,回答问题。
红帆船①
北岛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路,怎么从脚下延伸?
滑进瞳孔的一盏盏路灯,
滚出来,并不是星星。
我不想安慰你,
来自热带的太阳鸟,
并没有落在我们的树上。
而背后的森林之火,
不过是尘土飞扬的黄昏。
如果大地早已冰封,
就让我们面对着暖流,
走向海。
我们只求静静地航行。
你有飘散的长发,
我有手臂,笔直地举起。
(选自《北岛诗歌选集》,有删节)
注:本诗写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经历文革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
本诗选取了“路灯”和“星星”,“森林之火”和“ ”,“冰封”的大地和“ ”等几组对比鲜明的事物,书写了特殊年代里青年的独特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否定以及 。
6、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3)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1)以上语段出自名著《 》,作者傅雷主要通过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_______(人名)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2)这部作品主要讲什么内容?读了选文,你认为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亲近自然
①每年开春,仿佛无意中突然发现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树木抽出小小的绿芽,那时候会有一种多么纯净的喜悦心情。记得小时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几粒黄豆或牵牛花籽,当看到小小的绿芽破土而出时,感觉到的也是这种心情。也许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许我曾经是这么一棵树,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欢欣越过漫长的进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复苏了?
②唉,人的心,进化的最高产物,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在这小小的绿芽面前,才恢复了片刻的纯净。
③人,栖居在大地上,来自泥土,也归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园。如果有一种装置把人与大地隔绝开来,切断人的来路和归宿,这样的装置无论多么奢华,算是什么家园呢?
④人,栖居在天空下,仰望苍穹,因惊奇而探究宇宙之奥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伟大,于是有科学和信仰,此人所以为万物之灵。如果高楼蔽天,俗务缠身,人不再仰望苍穹,这样的人无论多么有钱,算是什么万物之灵呢?
⑤现在,我们与土地的接触愈来愈少了。砖、水泥、钢铁、塑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把我们包围了起来。我们把自己关在宿舍或办公室的四壁之内。走在街上,我们同样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围着。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我们已经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赏土地的悲壮和美丽。
⑥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实。我思念被这一切覆盖着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乡。
⑦精神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土地和天空,土地贡献了来源和质料,天空则指示了目标和形式。比较起来,土地应该是第一位的。人来自泥土而归于泥土,其实也是土地上的作物。土地是家,天空只是辽远的风景。我甚至相信,古往今来哲人们对天空的沉思,那所谓形而上的关切,也只有在向土地的回归之中,在一种万物一体的亲密感之中,方能获得不言的解决。
⑧唯有在辽阔的大地上方才会有辽阔的天空。可以说,一个人拥有的天空是和他拥有的大地成正比的。长年累月关闭在窄屋里的人,大地和天空都不属于他,不可能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每天夜晚守在电视机前的现代人来说,头上的星空根本不存在,星空曾经给予先哲的伟大启示已经成为失落的遗产。
⑨我们都会说人是大自然之子的道理,可惜的是,能够记起大自然母亲的面貌的人越来越少了。从生到死,我们都远离土地而生活,就像一群远离母亲的孤儿。到各地走走,你会发现到处都在兴建雷同的城镇,千篇一律的商厦和水泥马路取代了祖先们修筑的土墙和小街,田野和村庄正在迅速消失。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因而也很难在他们身上唤起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了。
⑩我们切不可低估这一事实的严重后果。一棵植物必须在土里扎下根,才能健康地生长。人也是这样,只是在外表上不像植物那么明显,所以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远离土地必定会付出可怕的代价,倘若这种对大自然的麻木不仁延续下去,人类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精神上的退化。在电视机前长大的新一代人,当然读不进荷马和莎士比亚。始终在人造产品的包围下生活,人们便不再懂得欣赏神和半神的创造,这有什么奇怪呢?
⑪孩子天然地亲近自然,亲近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孩子自己就是自然,就是自然中的一个生命。
⑫然而,今天的孩子真是可怜。一方面,他们从小远离自然,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自然最多只剩下了一点儿残片。另一方面,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也是非自然的,从小被电子游戏、太空动漫、教辅之类的产品包围,天性中的自然也遭到了封杀。
⑬我们正在从内外两个方面割断孩子与自然的联系,剥夺他们的童年。他们迟早会报复我们的!
(文/周国平,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读第⑤段,简要概括“我们与土地的接触愈来愈少”的原因。
【2】读第③④⑦⑧段,为什么“精神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土地和天空”?请简要概括。
【3】第⑩段中,作者说“我们切不可低估这一事实的严重后果”。结合上下文,“这一事实”指的是什么?又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请简要概括。
【4】文章最后,作者说“今天的孩子真是可怜”,又说“他们迟早会报复我们的”。作者是想提醒“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们亲近自然呢?请简要概括。
9、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里打盹,忽然一阵急促的路门声……
请以这个句子为开头,自拟题目,续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故事。
写作提示与要求:(1)故事要具有完整性;(2)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3)合理的联想与想象;(4)详略得当,重点突出;(5)请勿套作,不得抄袭;(6)文中出现真实的区域名、学校名、人名--律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