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长沙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他的代表作有《 基地》《新疆域》等。

    B.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通过对一个长不盈寸的核桃的描写,赞美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C. 陕北“信天游”是流传在陕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是陕北汉族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D. “灯笼”,又称“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它不仅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船(zhào   裂(ɡuī   手旁观(xiù

    B.择(jüé   jīn   挑拨离jiān

    C.劣(zhuó   lüè   大悟(chè

    D.默(jiān kàn   纷至来(

  • 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陶渊明之后,痴迷于田园耕读的中国知识分子比比皆是,其中尤以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为代表。②三千年读书不外功名利禄,九千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③田园耕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成为早已挥之不去的一种理想情节。④随着人类文明的迅疾发展,我们早已告别那个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充满诗情画意的传统“乡土中国”,取而代之的是行色匆匆、精神焦虑的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⑤我们行走于钢筋水泥构成的“都市丛林”,却愈加耿耿于怀那种云淡风轻、田园牧歌的生活。⑥田园耕读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一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生活方式。⑦如今,我们谈论田园耕读生活,并不是要大家回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而是让大家能够在喧嚣、浮躁的日常生活之外,有所淡然、有所超越,能够亲近我们之前熟视无睹的风景,沐浴阳光雨露,赏味山水林泉,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进而达到身心两安的境界。

    A.第②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B.第③句有语病,应改为“田园耕读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一种挥之不去的理想情节”。

    C.第④句中,“乡土中国”后面的逗号应移至引号里面。

    D.第⑤句中,“耿耿于怀”使用不恰当,宜改为“念念不忘”。

  •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B.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C.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因为”)

    D. 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删去“使”)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阀,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2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是从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化用而来。

    B.这首词上阙表达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了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C.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式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俗话说,“多年父子如兄弟”,“父子如朋友”。《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的信中多次说过这一点。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做一股清流

    徐文秀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   , 等等。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言行有格调,生活有品位,阳光干净、超然脱俗,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说真话、道真心、做真人,多一些率真、多一点坦诚,不掩饰、不矫情。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直,有所坚守而不随波逐流。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古人云:“源洁流清。”做人的本源,就是做人的本色、本真和本来。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一纠,歪了则正一正。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澈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人不一定过得富贵,但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⑦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让世人“独爱”。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1第②段为什么要叙述有些人混浊灰暗的生活?

    2“活出清流人生”是一种怎样的人生?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3仿照前句句式,为第③段横线处补上一组事实论据。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亘古至今,古诗一直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精髓。它们就像我的一个亲密好友,伴我成长,使我受益。

    请以“古诗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补全题目再写作;②写出真情实感,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等。如要出现,一律用“××”代替,否则扣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