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tiǎo) 归省(xǐng) 豁然(huò) 戛然而止(gā)
B.堕落(duò) 崭新(zhǎn) 农谚(yàn) 怒不可遏(è)
C.佁然(yǐ) 布衾(qīn) 携带(xié) 风雪载途(zǎi)
D.助兴(xīng) 鲦鱼(tiáo) 霎时(sà) 慷慨激昂(kǎi)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3)无耻啊!无耻啊!
A. 设问 引用 反复 B. 反问 比喻 反复
C. 反问 引用 反复 D. 设问 比喻 反复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捶击(chuí) 闸口(zhá) 蛮横(hèng) 挑拨离间(jiàn)
B.抉择(jué) 丰硕(shuò) 掺入(chān) 出类拔萃(cuì)
C.屠杀(tú) 阻碍(ài) 署名(shǔ) 强词夺理(qiǎng)
D.毁灭(huǐ) 堕落(duò) 蘸到(jiàn) 讲信修睦(mù)
4、下面各句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制造假药的商贩们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B.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C.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王明虚心好学,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阅读《蒹葭》,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清晨露滴尚未完全消散的情景。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为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都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节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叹咏,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可望不可及的绝望情绪。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以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东西。
C.本诗是一首热情的恋歌,感情坦率明朗,表现主人公的无限情意。
D.这首诗描写秋景的语言凝练精妙,由“苍苍”到“萋萋”再到“采采”,写出了蒹葭色彩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的变化过程。
6、诗文名句积累。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
(5)晏殊在《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1)这段文字是作者写给长子__________(姓名)信中的话。
(2)作者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他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跷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
【2】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3】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途上,我们留下了一个个走过的足迹。我们走过童年,走过游戏;走过苦读,走过奋斗;走过成功,走过失败;走过温暖,走过冷漠;走过沙漠,走过草原;走过春走过秋,走过风走过雨……走过这些旅程,我们体验过快乐、悲伤,品尝过酸甜苦辣,有过彷徨、迷惘,也有过深深的思索。这些经历和思考,促使我们更好地成长,
在你走过的成长旅程中,有什么经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那时,你遇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如何“走”?怎样“过”?走过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或思考?
要求:①以“走过 ”为题②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