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 首联写得洞庭湖的湖水浩荡满溢,与岸齐平,天空倒映湖面,湖上湖中浑然一体。“虚”和“太清”均指天空。
B. 颔联写洞庭湖的水气蒸腾迷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发出震天撼地的洪响,诗人直感城墙也在撼动。
C. 最后四句写诗人想要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说得很直接。“端居耻圣明”表露出他的心迹。
D. 这首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盛世出仕建功立业的心志;在写景上则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
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______)
A.礼节 B.几样礼节
C.礼物 D.礼貌程度
(2)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______)
A.竟然 B.抄近
C.径直 D.拐弯
(3)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______)
A.某种联系
B.原因、条件
C.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
D.关联、牵涉
(4)小小年纪便有见识(______)
A.见闻、知识 B.认识
C.胆识 D.阅历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B.《<诗经>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D.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蛮横/横竖 诬蔑/竹篾 砾石/矍铄 撞骗/接踵而至
B. 苍劲/劲道 颠簸/簸箕 什么/什物 迂回/长吁短叹
C. 瞭望/燎原 缅怀/沉湎 翌日/后羿 衰竭/怒不可遏
D. 载途/记载 连翘/翘首 驰骋/招聘 拙劣/相形见绌
5、请阅读《送友人》,完成各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②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③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④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⑥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在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上一致的句子是“ ”。
②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现落花的生命将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生命的真正价值的句子是“ ”。
7、名著阅读
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保尔面对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变得更加坚强。
请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简要说说“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不少于100字)
8、关于游记
“关于游记”之“360百科词条”
基本解释:对游历进行记录的文体。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路东的《一路东去》最为代表。
游记分类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马可波罗游记》
相传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出身于1254年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他也是欧洲当时著名的旅行家、商人。在17岁时他跟随了自己的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出《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他在东方国家-中国的旅途见闻,激起了很多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向往。
游记共分四卷,在游记的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游记一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关于游记”之《游记选题记》节选
作者:林举岱
前人的游记,多归入“秦记类”中,就它的文体和题材看,原是记叙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一种:拿绘画来譬喻,这好像“野外写生”那一种作品。但是我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或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所感到惊奇的,喜悦的,未必只是那地方的景致,人物、风土、各种社会环境,比起山光水色有时会给我们更新鲜的印象,更深刻的刺激,于是我们运用这些材料写成游记,便成为各地各式的“社会相”了。
古人旅行,山轿蹇驴,竹杖芒鞋,时时刻刻都拥在自然的怀抱中,所以感觉最亲切的是自然,体味最深刻的也是自然,游记最好的题材便只有自然风景。现代人的旅行却不同了,凭借轮船火车的利便,走遍各国各地的都市;而在大都会中,人的活动常淹没了自然,于是“社会相”又代替了自然风景成为游记最好的题材。这是古今游记两种不同的趋向,也是游记题材两个不同的“面谱”。
游记的一般作法,是将自己插入景物中流转:随着作者视线或位置的不同,景物便陆续地被描绘出来,这正像银幕上各种镜头不断地换映。这种一一味叙写景物而作者完全居于旁观地位的办法,自古认为正宗的游记文都应如此;但是呆板的毛病,究竟难免。作品的生命,要靠着作者个性的渗透,才能体现。好的游记,不在贪婪于景物的叙写而完全忘却了自己,最重要的,还是要写出自己在新的环境中,所得到的新的观感,新的发现,有力的批评。
在一篇游记中,作者完全忘却了自己,那是纯粹的记叙文;发现了自己,或写出了自己,记叙文中便混合了抒情,或论说的成分了。
我们平常写文章,常会感到无话可说,不知道从何下手;可是写游记却少有这种苦恼,因为要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耳闻目见的光景。但是在游历中所看见过的东西,全部都要记录下来,不但无此可能,而且也没有这种必要;一番严密的选择,是决不可少的。这叫作题材的抉择,或题材的处理。我们在某一一种景物中, 假使接触到它的新奇,或发现了它新的情味,新的教训,这些,才是可宝贵的材料,是我们所需要的题材。上面说过,作品中要有自己,才有生命,便指作者在写作时精于选择这种题材。
“关于游记”之《幽静的峡谷一樱桃沟》
作者:周沙尘
①櫻桃沟,又名暖谷,俗称周家花园。它位在寿安山麓,从西山卧佛寺西行,便进入了通往它的曲径,徐徐前行,来到一处幽静的峡谷,这就是闲名京城的樱桃沟,是一处避暑胜地。昔日这里有座明代的庙字,叫广慧寺,庙后庙前有果因,其中以樱桃最多,故而得名。
②进入櫻桃沟,便可听得溪水潺游,水清见底,两旁怪石林立,溪上拦水成池,可养鱼、游泳、浇灌林田。抚奇石,观游鱼。已足使人其乐无穷:而沿溪西北行,山间有野花,溪边有芳草,这野趣横生的地方,真使人流连眷恋。
③沿小径前行,至谷前,就可听到涂深铮锋的悦耳泉声:循声入谷,便见一股清泉泻流石球之间,乱石参差,泉水被怪石所阻,分作若干缕,或伏石而出,或跌石而下,其状似丝、似带,纷呈多姿,声细疾徐,顿挫有韵。清泉甘冽微寒,饮它一口也是莫大的享受。
④山林间有一处山沟,名日“退谷”。据说这是明未清初的学者孙承泽隐居的地方。他在此著有《天府广记》一书,流传于世。孙承泽利用天然山势,种植松竹。余树森先生对退谷的松与竹,颇有见解,他写道:“退谷的松与竹,虽无庐山那种‘无径不竹,无荫不松’的气派,却也自有妙趣。传说里的金章宗看花台前‘横拖岭半’的古松,虽已无处可觅;但是,‘水源头’侧畔的‘石上松’,却也引人入胜。在‘清泉茶座’吃茶,可以看到两株白皮古松,为你撑开两把翠绿巨伞。再看四周山岩,也间有古松屹立。松占山岩而将谷中一片平地礼让于绿竹,由于独得清泉的滋灌,所以长得葱翠茂密、生意盎然。看着这苍松翠竹交映的景象,我更觉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付应须斩万竿’这两句的偏颇。松,挺拔苍劲,逾百岁而不衰,固然可钦;而竹,又何‘恶’之有?它循乎自然规律,送旧更新,老了。就让位于新竹,而自己却又转到另外的岗位上去,或建舍,或做器物,造福于人类。”而孙承泽种松植竹,建造亭台,却并非如此;他只想使这北国的山林变成南国山庄,据为私有,成为个人的世外桃园。虽经三百年的沧桑变化,至今山中还有个亭子被称作“退翁亭”呢。亭系孙承泽所建,他自号“退谷”。
⑤沿着小路西行北折,又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穿过松林边沿的青翠竹林,还有一座小巧的石亭,亭柱上刻着王维的两行诗句:
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⑦亭子对面的岩壁间有篆文刻石,上镌“白鹿仙迹,退谷幽栖” 八个字。据说曾有一骑白鹿的仙人在此停留,这自然是传说。由此西行,有一座从城里端王府移来的汉白玉精雕石桥,过桥走一一段山路,闪出一处高大的石阶,石阶末端有座小门,门额上书“鹿岩精舍”四字。踏进小门就是樱桃沟花园了。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曾这样描写过此处的幽静:“鸟树声壮,泉昔昔,不可骤闻,坐久,始日:‘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今人寄水先生则认为,樱桃沟花园是以“天然”二字取胜,他写道:“石阶层层变幻,小径曲曲迁回,数间精舍,半隐于树荫之中,几座土台,微露于石峰之侧,翠竹临风,野花匝地,早春便有燕来,盛夏可闻蝉鸣,无时无处不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寄水之笔,描绘樱桃沟,四时皆有美景,睛雨各秉异趣。只有身临其境,静坐片刻,才能识别峡谷中的情趣。
【1】对照上文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游记要精于选材,没必要记录自己全部的所见所闻。
B.游记可用来记录叙事,可用来写景抒情,也可用来议论说理。
C.《徐霞客游记》是这部说理型的游记不仅具有地理学价值,还具有文学价值。
D.《马可波罗游记》是作者在40多岁时写成的,书中除了写中国的情况外,还写了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情况。
【2】林举岱认为古今游记有两种不同的趋向,游记题材有两个不同的“面谱”,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徐霞客游记》和《马可·波罗游记》的“趋向”、“面谱”的不同之处。
【3】《幽静的峡谷一 樱桃沟》一文以游踪为线索,依次写了樱桃沟的哪些景物?请补充完整下面的路线。
小溪一一___________一_____一石亭诗句一岩壁刻石一汉白玉石桥一石阶、小门一_____
【4】《出静的峡谷一樱桃沟》 在写景状物时,颇注重语句运用上的表达效果。请以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例,试作简要分析。
【5】有人认为《幽静的峡谷一樱 桃沟》一文的第④段大量地引用余树森先生所写语句,显得多余累赘。你认为呢?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述理由。
【6】文中画横线句指出了“好的游记”的标准,你认为《幽静的峡谷楼桃沟》是否符合这个标准?请结合该游记的相关内容陈述理由。
9、就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