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他已经毕业两年,但校园的一草一木至今还清楚地历历在目。
B.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深受好评。
C.济南轨道交通R3线顺利通车,离不开城铁建设者们无所不为的工作态度。
D.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峻 马前卒 蓑草连天 惊心动魄
B.褶皱 岛屿链 毫无疑问 悬崖绝壁
C.凋零 沼泽地 草长莺飞 不加思索
D.稀疏 磁共震 海枯石烂 天衣无缝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我国著名气象学家、文学家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科普说明文。
C.《诗经》亦名《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后人又称其为“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4、下列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一般认为本诗主要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健康明朗。
B.“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睡时和醒时,可见君子对淑女思恋之苦。
C.诗歌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增强了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D.本诗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切合诗意,自然流畅。
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谐》之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3)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7)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8)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送友人》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的别离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傅雷家书》选文,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傅雷是一位翻译家,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其中最著名的译作有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_______,罗曼·罗兰的________________。
(2)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封信中可看出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德天瀑布记
赵丽宏
①无风,无雨,无雾。蓝天下群山叠翠,几片白云凝固在若有若无的峰峦间,路边的兰草和头顶的桉树叶纹丝不动。天地间,仿佛只写着两个字:幽静。
②然而静寂中却有奇异的声响传来,使人忍不住屏息诗听。这声音来自极遥远的地方,虽然不大,却浑厚深沉,如山谷中林涛喧腾,夹着风雨哗然而至。绿荫中白光一闪,眼帘豁然大开。河道尽头,群山壁立,一挂瀑布自天而降,如一道巨屏,气势万千地横陈在绿色的崖壁上。那震撼天地的巨响,是高山流水的声音,是瀑布的喧哗。这就是德天瀑布,是我追寻的目标。沿着归春河畔的小路,迎着越来越响的轰鸣声,一步一步走近大瀑布,呈现在我眼帘中的德天瀑布犹如天缸倾翻,大水滔滔滚滚,轰然而下,像要淹没整个世界。流水奔泻的情状惊心动魄,使我想起唐人诗句:“涛似连山喷雪来”“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然而山下早已为瀑布准备了落脚之地,流水泻入深潭,翻卷起一簇簇雪浪,飞溅起一缕缕水雾,气势汹汹,最终却还是循规蹈矩,在阔大的水潭里盘旋了片刻,又匆匆涌入河道,缓缓向下游淌去。当地的友人告知,这瀑布,古已有之,归春河流淌了多少年,这瀑布就奔泻了多少年,不知多少代居民在水声中老去,瀑布却长流不竭,永远像活泼的孩童,像雄姿英发的男子汉,保持着勃勃生机。
③随友人坐上竹筏,长篙在河滩上轻轻一点,筏子便稳稳地滑到河中心。透过清澈的水波,能看到水底的岩石,水浅处石滩不时搁到筏底, 深处则墨绿一片,深不可测。撑竹筏的是一个肤色黝黑的小个子船工, 不说话,只是盯着水面,灵巧地将手中的竹篙左右点拨,撑着筏子逆流而上,渐渐靠近瀑布。在阔大的瀑布面前,我们的筏子是漂浮于水面的一只小甲虫,游动得小心翼翼,唯恐被急流颠覆。我的周围,轰鸣的水声和 飞扬的水雾笼罩了整个世界。瀑布前有一组岩石从水底崛起,色泽斑驳,形状怪诞,如一头巨大的异兽浮出水面,对着瀑布昂起脑袋,似乎在追寻那空中的水流。
④“看,彩虹!”
⑤筏子上有人惊呼。无须指点,坐在筏子上的人都看见了出现在阳光和水雾中的奇观。一座七彩虹桥,在朦胧的水雾中凌空而起,一端在水花飞溅的瀑布底部,一端升入飘忽速蒙的空间,任凭波流翻涌,水声如 ,那光彩斑斓的虹桥却在空中岿然不动,像是在等候游人上桥登空,步入仙境。在瀑布前,只要有阳光和雾气,这彩虹就不会消失。
⑥我坐竹筏在归春河上观瀑时,河对岸也有越南人三五成群前来, 两国游人隔河挥手致意,互相能看到脸上友好的笑意。将两国游人吸引至此的,是跨越国界的大瀑布。这瀑布,在这里飞泻了千年万年,轰鸣了无数个春秋,然而从前却没有人称道它的奇丽和美妙。我想,不是这里的人没有欣赏自然的眼光,没有迷恋天籁的情趣,而是没有那种心情。 此刻,站在国界上,无拘无束地观赏大自然的奇妙馈赠,倾听这震撼天地的动人天籁,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默默感叹:和平,是多么珍贵多么美好。在和平的岁月里,自然之美,才成了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1】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梳理作者的写景顺序。
屏息谛听德天瀑布的声音→___________→近观德天瀑布奔泻而下→____________。
【3】用语生动是本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结合文中画线的语句作具体分析。
【4】《壶口瀑布》中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写了“脚下的石”;《德天瀑布记》在写了德天瀑布后,写了“越南的游客”。有人说“脚下的石”“越南的游客”在两篇文章结尾起了相同的作用。请结合两篇文章具体分析。
9、题目:留点感动在心头
要求:①自选文体,自定立意;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