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师鼓励他,考试不要紧张,要漫不经心地答题,确保正确率
B. 孩子阅读传统经典,父母不能袖手旁观,最好和孩子一起研读和辨析。
C. 他在沙漠中跋涉了半个月,眼看就行将就木到达森林了,他却支持不住倒下了。
D.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2、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斡(wō)旋 羁绊(bàn) 蓦(mù)然 亢(kàng)奋
B.晦(huì)暗 糜(méi)子 撺(cuān)掇 凫(fú)水
C.潺潺(chán) 偏僻(bì) 欺侮(wǔ) 桕(jiù)树
D.船楫(jí) 归省(xǐng) 幽邃(suì) 连翘(qiào)
3、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年的钟声雄浑激越,响彻天宇。钟声召唤着天边那新年第一抹红霞,钟声歌唱着神州大地又一个灿烂的春天,____________。
A. 我们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B. 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
C. 我们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D. 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字彰显了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B.2018 年的春晚,各家卫视使出浑身解数,笼络各方演艺大咖,来吸引观众眼球。
C.元宵佳节夫子庙张灯结彩,游人纷至沓来,最耀眼的是那一组组花灯。
D.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叙述了什么?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名句默写
①________,在河之洲。
②________,君子好逑。
③________,左右流之。
④求之不得,________。
⑤________,白露为霜。
⑥________,道阻且长。
⑦________,宛在水中沚。
⑧《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⑨《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⑩《蒹葭》中描写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童话故事中,不是出自《安徒生童话》的一项是 ( )
A.《海的女儿》 B.《豌豆公主》
C.《拇指姑娘》 D.《灰姑娘》
(2)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根据你的积累,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 → →流沙河收沙悟净
8、阅读《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完成下面小题。
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负责人员之所以拒绝这个国内和平协定,是因为他们仍然服从美国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匪首蒋介石的命令,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推进,阻止用和平方法解决国内问题。经过双方代表团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表示了对于战犯问题的宽大处理,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官兵和国民党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宽大处理,对于其他各项问题亦无不是从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作了适宜的解决。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国民党决心将他们发动的反革命战争打到底。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在今年一月一日所提议的和平谈判,不过是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前推进,以便反动派获得喘息时间,然后卷土重来,扑灭革命势力。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谓承认中共八个和平条件以为谈判基础是完全虚伪的。因为,既然承认惩办战争罪犯,用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国民党反动军队,接收南京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以及其他各项基础条件,就没有理由拒绝根据这些基础条件所拟定的而且是极为宽大的各项具体办法。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命令你们:
(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三)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者,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协定。
(四)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1】用一句话概括《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主要内容。
【2】第一段中反复出现多个“拒绝”。 结合上下文,请准确说出“拒绝”了什么。
【3】文中画线句“在此种情况下”是指哪种情况?
【4】文中的四条“命令”,其顺序可不可以调换?为什么?
9、作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笔下的秋山傍晚,日落月出。明月之下,是清新洁净的,是澄澈明朗的,是宁静幽远的……
请以“明月之下”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