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
B.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C. 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D. 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实至名归的车夫之王啊。
2、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 公与之乘 B. 杀之以应陈涉 C. 何陋之有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齐鲁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深受好评。
B.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C.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D.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______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________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______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_________,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A.懂得 传语 注意 花香鸟语
B.知晓 喧闹 掌握 莺歌燕舞
C.掌握 警示 倾听 莺歌燕舞
D.注意 传语 懂得 花香鸟语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结合诗句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包含的思想感情。
(2)全诗紧扣“苦”字来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卖炭翁有哪些“苦”?
6、诗文名句默写。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3)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体现的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济世情怀,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想到骆驼与洋车的关系,他的精神壮了起来,身上好似一向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假若他想到拿这三匹骆驼能买到一百亩地,或是可以换几颗珍珠,他也不会这样高兴他极快的立起来,扯起骆驼就走他不晓得现在骆驼有什么行市,只听说过在老年间,没有火车的时候,一条骆驼要值一个大宝,因为骆驼力气大,而吃得比骡马还省他不希望得三个大宝,只盼望换个百儿八十的,恰好够买二辆车的。
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琐忆
①我读书不多,也没有什么大收获,但是故事还是不少的。
②开始读书时就闹了笑话。我们那时的孩子,尤其是我,混沌得让人不知如何评说,连一些生活常识都不懂得。一次读林觉民的《与妻书》,首句是“意映卿卿如晤”,其中的“卿卿”我就犯了难,不知是何方神圣。问别人,无解,(许是那些伙伴们诚心出我的洋相,不告诉我。)只好去问老师。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上班的姑娘,很腼腆,但很认真,对孩子也很热心。
③“老师,那卿是什么意思?”
④老师瞪大了眼,看着我。“注释上不是有吗,夫妻间的呢称?”
⑤“对,这个呢称是怎么回事?”
⑥老师红了脸,看着我,无奈地笑了。她顺势问了句“你那个妻字怎么写的?”我一低头,发现自己把妻字的下边的女字边写成了走字的下半边。但我不知道异常,因为我一向这样写。老师让我把题目和自己写的仔细对照一下,还说了一句“让你一辈子讨不到媳妇”。同学们哄笑起来,老师也笑起来,连她那嘴边的酒窝也笑红了。我就成“讨不到媳妇的卿卿”了。
⑦笑话是闹了,我却因祸得福,从老师那里讨来了《唐宋词浅析》一书,足足地,美了一段日子。
⑧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我至今记得书中写表先生在排演《姚期》期间一看到街头骑自行车倒地的情形就立即联想到姚期听到儿子姚刚打死郭大师时的动作处理。其投入情景让人折服,这已足以和卓别林拿着扳手在路上拧人家风衣纽扣的细节相媲美了。只是卓氏那是在剧中的表演,而表先生是在生活中的实景罢了。我很喜欢这本书,买到后就忘情地读了起来。
⑨我当时在教室的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径自看着我的书。有同学喊去吃饭。放下书。发现教室里狼藉一片,地上还有不少血迹,就大瞪着两眼问同学。同学冲着我笑,说班里打架了,打了群架!我吃惊地点点头,知道天色已经很晚,就和同学吃饭去了。
⑩国老师是我们的历史老师,很严厉。在他的课上从不允许学生看闲书。他有一个非常严厉的处罚方法:只要从他的课上被发现看闲书,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他就用这本书在你头打,直到把这本书打飞为止。有一次他就当众把我们班一个叫李胜男或者叫李亚男的女生给打了,而且真把书给打飞了。这位女同学红肿着眼哭了一天,据说她现在已经做了编剧或者导演了。“打飞了”就成了那时对我们最严厉的惩罚。我也不幸有了这样的经历。
⑪一次上晚自习,我在看我的书,忘记了时间。第一节课是国老师的课,他进来了。我有一个毛病,就是看书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一支笔在手边的本子上画来画去。国老师走到我跟前,看我一边看一边写,高兴地说:“看书呢。”我吓了一跳,赶忙回答。国老师说:“看吧,看吧,边看边写好,写写记得牢!”我长出了口气,趴那里不吱声。国老师转身要走,我的后桌同学(他不在人世也已经好多年了。)发话了,“国老师,还好?也不看看看的什么书?还记得牢?”我回头瞪了他一下眼。国老师转过身,戴上眼镜,推开我,拿起了我的书。“《世界著名悲剧选》”他一字一顿地自言自语道,看看我,又看看书,犹豫了一会。书放下了。
⑫“打飞了,打飞了。”后桌又多嘴了了。
⑬“不说能死!”
⑭国老师犯了难,阴沉着脸,掂量着书,看着那多嘴的同学,他的手一会抬起,一会放下,始终犹豫不决。教室里一片死寂,我的心几乎要蹦出来。许久,许久。
⑮“我把它扔楼下去吧。”声音是那样的无奈和无助。“您把它扔了我也得捡回来。”那声音小到只有我自己才能听得到,而且还带了灵腔。
⑯“打飞了,打飞了!”我回身蹦了那同学一脚,他不做声了。
⑰“把书收起来吧,这时候看不好。”
⑱国老师慢慢地回转身,弯着腰,疲惫地走出了教室。那一晚,老师再也没有来我们教室,以后也再没听说有同学因为看课外书而挨打的事。
⑲我爱看书,因此就忽略了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有一年我到了一个新的班级,老师把我安排到一个经常空着的位子上。同桌是一位女生,挺文静的。他们说她很漂亮,也很有风味。我到了新的班级,新的位置上,人生地不熟,又少言语,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看闲书,不想还结了书缘。我后桌的男生突然给我弄来了我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我很感激他,感谢之后就沉没到克里斯多夫的世界里去了。有一次上政治课,我竟然喊了一声好,引得老师和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我。老师以为我是为他的讲课叫好,也没太在意。我逃过了一劫,继续读我的书。这可引起了我同桌的警惕,她开始注意我这个土小子了,老替我担着心,也劝过我几次。我也试着隐忍,但当我再次为罗曼罗兰正合我意的匠心安排而大呼“该出现了”的赞许时,她竟然用胳膊肘使劲捅了我一下,小声严厉地说“上课呢”。我猛地一惊,刚想发火,见她娇嗔地怒视着我,吓得如梦初醒,忍着痛冲她笑了笑。
⑳危机解除了。
㉑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阴着天,我正在屋里看书,有人喊我,就出去了。
㉒在走廊里一个极不像学生的人问我,你叫张卿卿吗?我说是。他又说你知道你做什么了吗,以后小心着点。还没等我明白怎么回事,一记重拳就砸在了我的左脸上。我当即大怒,挥拳要打,那人却逃跑了。回到教室,如坠云里雾里。后来终于晓得,是我的那个给我书读的后桌起了歹意,他怕我夺了他的至爱而出的下策。他给我书读也并非善意,那个经常空着位子也不是班里缺人用不着,而是都被他打跑了。我也没太在意,倒是朋友们觉得丢了面子,纠集了人众,要和他较量。他胆怯了,央人求情向我道了歉。
㉓“哥,我不是有意对你,我是真的怕失去了她。”
㉔“你怎么知道你的灵芝就不是我的杂草!”
㉕我没有好声气,当即把书交还了他,也搬离了那个位置。那套书的后两本,是两年后我央人从外地借到寄给我读的。
㉖许多年了陈年往事,芝麻绿豆。
【1】文章共写了哪些读书的故事?
【2】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㉔段中的划线句。
【4】第⑭段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猛地一惊,刚想发火,见她娇嗔地怒视着我,吓得如梦初醒,忍着痛冲她笑了笑。
【6】选文的题目原为“书趣”后来又改为“琐忆”,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一些,请简述理由。
9、按要求作文。
请以“这里风光无限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