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农谚(yàn) 褶皱(zhě) 砂砾(lì) 销声匿迹(nì)
B.行辈(xínɡ) 怠慢(dài) 眼眶(kuànɡ) 怒不可遏(è)
C.寤寐(mèi) 羁绊(jī) 瞭望(liáo) 目眩神迷(xuàn)
D.虔诚(qián) 龟裂(guī) 坠落(duò) 接踵而至(zhǒnɡ)
2、下列加点问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糜子(mí) 静穆(mù)
B.絮叨(xù) 脑畔(bàn) 怅惘(wǎng)
C.凫水(fū) 羁绊(jī) 萌发(méng)
D.踊跃(yǒng) 震撼(hàn) 农谚(yàn)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疫情结束后,我和小林在镇上一条小巷中狭路相逢,我俩又是拉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B.《核舟记》中王叔远雕刻的核舟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C.去年暑假,我登上泰山之巅,目空一切,胸中自然涌起“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D.国庆7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B.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这首诗诗题在流传过程中阙失了,所以叫“阙题”,诗写访问友人山居情形。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也暗示主人住处之幽僻。
B.“春与青溪长”一句,是说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此处将春色与清溪对举,将春色比拟为清溪,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使景物更为灵动。
C.“闲门向山路”一句是说,门开在山路的旁边,暗示主人有致仕用世之志。但是又用一个“闲”字,说明前来拜访的人很少,隐隐的传达出主人才高却不得志的不平之情。
D.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风景来描写。春日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柳树枝缝,柔和地洒在读书人的衣服上。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注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诗歌颔联所呈现的画面。
6、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________地搏击着,____________地搏击着。它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________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________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________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________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7、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谈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①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阅读上面语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家书》这本______集,凝聚着傅雷先生对儿子________(填人名)、傅敏等人深厚的爱。
②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的原因是什么?
③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学校决定将《傅雷家书》推荐为全民共读书目,请你结合上文及原著内容,写一段简明的推荐语。
(2)她有一头金色的长发……还好她的头发天生微卷,不需要像她那些朋友一般费尽心思,只为了让头发卷起一点点。她的另一个优点是一双深绿色的眼睛。
句中的“她”是________(人名)。她是“苏菲的世界”的旁观者,被启蒙者,具有_____的性格特征。
(3)《__________》是朱光潜先生在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每次一个话题教会中学生学会生活。我们可以运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推荐的_______方法进行阅读,其中《谈读书》篇提醒我们:能否在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__________。
(4)阅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可以加深对“_________”内涵的理解.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笑
冰心
①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③“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④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⑤“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⑥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 向着我微微的笑。
⑦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⑧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选自《冰心散文集》,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衣的安琪儿出现在雨后天凉,作者生病看不清楚的情况下。
B.道旁的小男孩是因为我骑驴摔跤,捧着花来看望我。
C.茅屋里的老妇人怕我忘下了东西,到门口提醒我。
D.作品以微笑为线索,连缀编织三幅美景,创造了爱和美的理想和谐的境界。
【2】下列对文章语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滴映照着月儿,显出闪烁不定的样子,表达了作者的愉悦心情。
B.“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中的“笼”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空气的湿润。
C.文中两次出现“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这样写语言重复,可以将⑤段删去,因为后面两处的微笑都是她回忆中的场景。
D.文章语言清新隽丽、自然凝炼,有一种明媚、温润、鲜丽之美。
【3】简要概括文章中的三种微笑,并指出每种微笑的深刻含义。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9、按要求作文
我国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起行囊,你都去过哪里,见到过怎样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呢?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或是介绍你家乡的一处景观,把所见所感有声有色地记录下来。
请以“__________游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交代游踪,串起全文;描写景物,抒发感受;②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过程具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