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气魄(pō) 宛转(wán)
B.发源(yuán) 赞歌(zàn)
C.滋长(zhī) 浊流(zuó)
D.哺育(pǔ) 九曲连环(qǔ)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未果,寻病终。 寻:不久,随即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
D.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接近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吟咏(yín) 演绎(duó) 霎时(chà) 如丝如缕(lǒu)
B.内涵(hán) 魅力(mèi) 调侃(kăn) 接踵而至(zhǒng)
C.恐怖(bù) 剥削(xiāo) 描摹(mó) 强词夺理(qiáng)
D.阐释(shàn) 严谨(jǐn) 精湛(shèn) 旁征博引(bó)
4、学雷锋志愿者们要到孤儿院看望孩子们,同时为他们送上一台精彩的慰问演出,请问下列演出筹备流程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拟定演出方案——开展演出活动——赠送礼物
B.确定演出主题——拟定演出方案——排练各项节目
C.拟定演出方案——确定演出主题——排练各项节目
D.拟定演出方案——赠送礼物——开展演出活动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破山寺后禅院的环境特点是“________”,作者的心境是“________”。(各用诗中一字概括)
【2】诗的颔联现已化为哪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诗经·子衿》)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④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时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⑥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记之而去”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漏雨茅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的其中一封家书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那就是学问第一、________第一、真理第一。傅雷的儿子傅聪最后成为了_____________大师。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_______(人名)在看到铁路如期修通时说出了“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8、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偷父
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叉指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抢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们那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竟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选自《文学故事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这在结构上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B. 少年在叙述他父母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行为中心灵逐渐变得冷漠了。
C. 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是因为少年辍学流浪却仍深念其父,竟为此而冒险入室偷盗的行为使我深深地感动。
D. 文中我三次想要报警但最终都没这样做,是因为我被这个孩子的爱父之心打动,想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 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又冲下楼梯去寻他,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孩子。
【2】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3】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品味语言。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4】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
9、作文
生活中,“小”无处不在: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请以《小小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