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诗词感作者。
从“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从“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受到诗人不怕牺牲的意愿、洁身自好的品质;从“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我们体会到诗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2、我来填。
①查字典,“颓”字按________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按________查字法,先查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②有的人活着,________;有的人死了,________。
3、词语天下。
全神贯(____) (____)气冲冲 (____)视眈眈
大步(____)星 呆头呆(____) (____)咤风云
1.补全词语,这些词语大部分是描写人物______的,____________是描写动作的。
2.观察画横线和波浪线的词语,各仿写一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个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
4、加标点,想想引号的不同用法。
毛主席在城楼上不断地向群众挥手________不断地高呼________人民万岁________同志们万岁________
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的江水从xuán yá( )峭壁上冲下来,映入yǎn lián( )的是漫天的云烟,一片mí méng( )。
6、沙白的《秋》令人称奇,你最喜欢我国现代或当代诗人的哪首小诗?请说说原因。
7、阅读古诗词,完成习题。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借江南的黄莺、_______、_______ 等景物描绘江南春景的明丽;诗句_______、________则写出江南的烟雨之色。江南春有莺啼之声,还有_____之色,有近处风中的_______,还有远处迷蒙的________ ,诗中“有声有色”“有远有近”的景物,皆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 的情感。
8、诗词曲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的一句诗,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D.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5】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我爱大自然
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去爱,而藏在我内心深处永恒的爱却是对大自然的爱,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我爱的对象,那美丽、辽阔的草原就更令我迷恋。总之一句话,我爱大自然的一切。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四季风景送给了人类。不管是暖风阵阵的仲春,烈日炎炎的盛夏,秋高气爽的深秋,还是银装素裹的寒冬,都令人回味无穷,遐想联翩。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裁缝,她挥动自己神奇的剪刀,为森林、山峰裁剪了一套又一套的衣服。首先,她给它们做了鲜艳的裙子,让夏小姐给它们换上;之后,她又做了金黄色的连衣裙和银白色的大衣,让秋冬两位使者带来。就这样,一套又一套神奇而美丽的衣装,给大地、森林、山峰增添了许多光彩。
大自然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她派松树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的道理;她让绿叶告诉人们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要计算报酬的道理;她又叫小草告诉人们顽强生存的道理。人类在这位神奇老师的指导下,不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
大自然又像一位慈母,她抚育弱不禁风的小花,锻炼身体强壮的大树,她让人们在树下遮阳,她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她让人们摘食树上的果子,她让人们畅饮河里的清水……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她都满足,只要是她能够原谅的错误,她都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原谅。人类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成长,她也心甘情愿地去奉献自己。
大自然又像一位严父,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从不宽容。
正是因为这一切的一切,我才爱大自然,爱她的神奇、善良和美丽。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遐想联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甘情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眼里,大自然像魔术师、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写出了大自然的______、______和______。从这些想象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分论点结构
D.并列式结构
【4】第2~5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 )
A.因果关系
B.转折关系
C.递进关系
D.并列关系
【5】这篇文章的作者想象奇特,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竹节人(节选)》,完成习题。
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③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④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⑤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⑦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⑧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⑩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
⑪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⑫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1】阅读时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1)想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应浏览选文后仔细阅读第_____________自然段。
(2)想知道怎么玩竹节人,浏览选文后,重点阅读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
【2】根据选择的阅读内容,完成下面的“竹节人制作及操作指南”。
【3】张华在阅读选文时,重点阅读了第⑨、⑩自然段,他的阅读目的很可能是( ),他应采用的最恰当的阅读方法是( )
A.写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 B.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
C.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D.一边详细阅读,一边制作并演示。
【4】如果要聚焦对老师的描写,你会读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这两段对老师进行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也从___________(正面/侧面)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工作到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经极度xū ruò 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扶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林俊德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zhàn fàng 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读选段中的拼音,把词语规范地写下来。
【2】读短文第二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你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
【3】再读短文第三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句子中的“冲锋”是指:___________
这一幕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林俊德为什么要求把自己埋在马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文章
除夕
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gōu lóu)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腊月廿九。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祷告,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①于是,除夕噼哩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哩啪啦大笑着离去。
②于是,除夕就这样来了,又这样过去了。
—选自思妤的《除夕》,有改动。
【阅读链接】:《围炉团聚》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过年,南方人喜欢吃丰餐盛宴庆祝春节。在我们福建,许多地方都有做年糕的习俗,过年吃一块年糕,预示来年一切都“高”,岁数高了一岁,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高了,家庭的运气也高了,财运滚滚来。年糕,“年高”也。在莆田,家家还做一种叫做“红团”的民间食品,用糯米粉做皮,绿豆或糯米拌砂糖馅儿,然后在朝上的一面涂抹上红颜色,蒸熟后,红艳光鲜,香甜糯软,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家庭幸福美满。闽南地区有一种用豆腐皮裹陷儿的食品,叫做“果根”,馅儿是用荸荠(bí qi)、豆面、花生、猪肉等绞成泥。闽北地区吃年糕、芋饺、烧麦、冬果等小吃,喝冬酒、吃腊肉、板鸭等。
大年初一女儿女婿要回岳父家,送上猪脚和线面,岳父母做一两件新衣裳。岳父一家请来乡邻一起喝酒,十分热闹。有的地方还要给岳父家送春联、贴春联,给小舅子送铜钱压岁。
【1】两篇选文都介绍了南方除夕夜要吃的美食和一些习俗,阅读短文,完成表格。
选 文 | 地 域 | 美 食 | 习 俗 |
《除夕》 | 闽南老家 | 年糕、炸枣、①____ | ①____ |
《围炉团聚》 | 福建闽南闽北地区 | 年糕、红团…… | ②____ |
【2】结合两篇选文中画“——”的句子想一想,南方围炉的意义是( )
A.大家围坐在火炉旁烤火。
B.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
C.大家团聚在一起庆祝节日。
【3】《除夕》介绍了闽南老家的除夕日,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①____和②____,其中略写的是____(此空只填序号);《围炉团聚》写了过年的美食和习俗,其中详写的是____
【4】《除夕》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____
【5】《除夕》中的两个结尾①和②,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____
13、阅读与理解。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想大家如果知道我是怎么制作陶器的,肯定会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太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②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
③后来阳光彻底把这两只大坛子烘干了,而且看起来很坚固。为了防止出现磕碰碎裂的情况,我小心翼翼地搬起来,分别把它们放在提前特制的两个大筐里面。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我打算用这两个大坛子来装我的粮食,以及由粮食加工出来的面粉,有了这个容器,我的粮食就不会受潮了。
④说实话,我这大坛子做得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而且,岛上灼热的阳光,也使得这些小器皿都晒得极为坚固耐用。
⑤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⑥一段时间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堆篝火烤东西,烤好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⑦在这个陶器碎片的启发下,我开始研究如何掌握火候,给自己烧制几个陶罐出来。
【1】画“ ”的句子中,“怪模怪样的家伙”指的是______。从两个“记不清”中可以看出______
【2】默读短文,梳理故事情节,用小标题的方法列出来。反复试验,制成坛子→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三位同学针对选文内容发表的观点,判断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李硕:鲁滨逊做的大坛子勉勉强强,小陶器一类的还不错,这已经让他感到了满足。
( )
(2)王琳:从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中我可以感受到陶器制作的过程很繁琐,鲁滨逊很不耐烦。
( )
(3)张欣:在第⑥段中,鲁滨逊的偶然发现是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很坚硬。
( )
【4】读完选文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什么困难?你认为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中年闰土(节选)
鲁迅
一、回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美丽的故乡全不如此。
二、重逢前
第二日清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听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
三、重逢时
一日午后,我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这来的便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猪,……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四、重逢后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萧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瑟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回故乡”,用“~”画出其中一个环境描写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当时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两次写到了“美丽的故乡”。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____,好处是可以使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分)
【3】与中年闰土的此次重逢,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发生了一连串微妙的变化。请仔细阅读全文,引用文中词语填空。
重逢前 相见 交谈 重逢后
作者情绪:(好极)→_______→______→______
【4】二十年后,终于同儿时的好伙伴重逢,闰土神态却发生了“欢喜—凄凉—恭敬”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不改变原意改写句子。
①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换一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内。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外。(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改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型转换
1.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勇闯句子关。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缩句: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会把矿产资源供给人类使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名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大观园
1.新冠病毒被勇敢的白衣战士打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21、作者对沙漠玫瑰的描写十分细致:从“一把干草”到“中心有点绿”,再到“显出玫瑰形图案”,然后“绿色渐渐延伸到所有的枝丫”,到最后是“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你能仔细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用一个小片段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