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一共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二次是________说的,第三次是________说的。
2、从语文课本中,我们认识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________,他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分别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3、重点词语理解
昏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屏_____以_____ 应______不______ _____世_____目
如_____以_____ 斗______星______ _____尽_____力
其中__________是表示时间变化的,另外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查字典填空。
失声( ) 张( )李( ) ( )然大悟
( )经风霜 囫囵( )( ) 一知( )
张冠李戴的冠,用音序查字法 ,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6、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雨知时节 ( )
A. hǎo B. hào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花重锦官城( )
A. chóng B. zhòng
【3】解释下列字词。
乃: 发生:
潜: 润物:
【4】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第一句写了 ,后面三句集中写
【5】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的___(人名)。
【2】下列选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苔”写出了江南多雨季节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B.“花木”“成畦”不仅交代了花围的整齐,也喑示花草丰美,品种单调,令人陶醉的清幽之美。
C.三四两句将山水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也表现了主人的志趣高洁。
D.“两山”“排闼”“送青”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也写出了山势若奔,兴奋而热烈地扑向庭院而来的情态,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8、春 山 夜 月
于史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________”。
【2】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__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______ 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说说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一读下面的课文片段,然后做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下面是对贝多芬《月光曲》的4种理解,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舒缓——渐强——激越的音乐变化,表现了大海的变化。
B.用沉郁——突变——高昂的音乐变化,表现了大海的变化。
C.用舒缓——渐强——激越的音乐变化,表现了月光的变化。
D.用沉郁——突变——高昂的音乐变化,表现了月光的变化。
【2】选出下列描写中不属于联想的一项是( )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B.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C.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D.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3】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D.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4】如果用诗句来概括段意,下面的哪个诗句,最能体现上面段落的意思?(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唯见江心秋月白
C.新月似钩涛声动
D.海上明月共潮生
【5】文中说“她仿佛也看到了”,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用“仿佛”一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选文中写出了五位壮士跳崖时奋不顾身的词是哪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说说“我们的任务”指的是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班长”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壮士们跳崖时的情形?你从中体会到了壮士们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剪不断的乡愁》,回答问题。
剪不断的乡愁
①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②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39年!39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
③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
④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是亲,不只是‘人’呀!”
⑤不过,我毕竟不需担扰,因为我和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和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手续。拿到手续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只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听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39年的隔阂,可能已经想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⑥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壶。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⑦计划回大陆行程时,鑫涛问我:“你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
⑧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漓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的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结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
⑨“可是,你没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能去40天!”
⑩将近40年的乡愁,却要40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家园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
⑪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和结婚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有“京华烟云”!还有我……
⑫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琼瑶于1988年11月,略有改动)
【1】文章所提到的消息是指什么消息( )
A.文章获奖的消息
B.开放大陆探亲
C.隔壁邻居女儿出嫁
D.全中国解放了
【2】根据文中所写的时间推算,作者离开大陆赴台湾的时间大约是在( )
A.1950年
B.1988年
C.1948年
D.1962年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A.剪不断的乡愁
B.回家探亲
C.故乡的美景
D.故乡的亲人
【4】文中倒数第二自然段括号内的句子使用了______修辞手法,主要起______作用。( )
A.反复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乡愁生动。
B.反复 增强气势,使乡愁生动。
C.排比 增强气势,表达对北京的一往情深。
D.排 比强调突出,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5】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本文着力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B.作者用“乡愁”,而不用“乡思”、“乡恋”作标题,则更深切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的忧伤心情。
C.“剪不断”一词很形象,作者巧借李煜词句来表明离开祖国的“乡愁”是无法剪断的。
D.文中的“乍然”和“不敢相信这是事实”都说明了作者对回乡探亲这件事压根儿就没有心理准备,激动的感情纯属意外产生的。
【6】文章围绕作者回大陆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39年!39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这句话中,反复使用“39”这个数字,作者有什么用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要“经香港,去北京”,那当她来到北京时会有哪些想法呢?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写几句话,拟写出作者到北京后下飞机时的感受。(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选自(百度百科——毛泽东对鲁迅评价)
“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给全世界文学表现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fěng( )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选自(百度百科——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对鲁迅评价)
【1】结合语境,给“fěng”选择正确的汉字。( )
A.疯 B.枫 C.讽 D.沨
【2】幽默的词义: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下面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幽默”一词最接近?( )
A.风趣 B.冷静 C.可笑 D.严肃
【3】下列哪句鲁迅的名言与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在思想上相近 ? ( )
A.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B.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C.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D.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3、法国著名作家生性风趣幽默。在英国流亡期间,他写成著名小说《悲惨世界》。他把小说稿投寄给一家出版商。可是,寄出的稿子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不知出版商如何打算。于是,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很大的“?”,一个字也没写就寄给了出版商。没隔几天,出版商回信了,上面也是一个字都没有,只画了一个“!”。
他知道有希望了。果然,他的《悲惨世界》很快就出版了,并且销路很好。
读故事,写出“?”和“!”的意思。(2分)
(1)“?”:
(2)“!”:
14、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田野是多么美丽啊!
早晨,田野像仙境似的。一来到田野,举目远眺,使你心旷神怡。蒙蒙的云雾,还带着湿润的露水,这样的环境,你会不由自主地说:“真凉爽!”如果你来到田间,就会看到周围都是白茫茫的,把你和整个田野都笼罩在一起,又像白纱一样披在你的周围。
中午,田野里有“隆隆”的机器声,“呱呱”的蛙叫声,小溪那潺潺的流水声。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傍晚,收工了,农民伯伯神采飞扬地从地里挑着一担担金黄的稻谷往家走。
田野多美丽啊!
(1)结合短文解释词语
举目远眺:
神采飞扬:
心旷神怡:
(2)短文主要写了(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早晨抓住了( )写的,中午抓住了( )写的,晚上抓住了( )写的。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是( )的关系。
15、按要求写句子。
(1)悦耳的歌声被王强的思路打断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沙舟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相反的木块。(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观看演出。(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您是国王,您答应的事情怎么可以反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斯说:“我想要一管笛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斯就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用带点词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斯是一个聪明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对我们说:“雷锋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一句话。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照样子,补充句子)
心爱的小狗走失了,我伤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任选一个,写出自己心情“好”与“不好”时的情感。
鲜花盛开 狂风暴雨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添枝加叶(扩句)。
詹天佑是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枝剪叶(缩句)。
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
地球同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病句。
两个学校的乒乓球队正在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岩缝中的小草,心向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乐观顽强地生长;山谷里的小溪,神往着天涯的壮阔海洋,昼夜不歇地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20、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以“一次活动”为主题写一篇习作,这个活动可以是室内也可以是室外,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新奇的。要具体描写出活动的场面,表达清楚,语句通顺,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