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一填。
1.种树者必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养其心。
2.“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这是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芙蓉楼送辛渐》。
3.下面的句子属于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抓住了居里夫人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并结合作者的联想,把人物刻画得很传神。填完后,再认真读一读,试着写一段。
居里夫人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请你写一条宣传口号,要求形象易懂,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鼎”是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第六笔是_____。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一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是_________。
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答题。
天_____之音 虎_____眈眈 高山______水 气______败坏
鞠躬尽______ 视死如_____ 张冠李______ 斩钉______铁
1.划横线词语出自曹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自己愿为国家奋勇献身的豪迈气概。
2.表示非常生气,鼻子都气歪了,可用上面“__________”来形容。
3.伯牙和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古书有所记载,后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_______”,用“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齐白石( )住北京,( )仍来往南北,经常居住在故乡湘潭。
(2)老人画中( )只是一只小虫( )栩栩如生,神气十足。
(3)( )齐白石先生对农村生活感情深,积累厚,( )老人画中哪怕只是一只小虫都栩栩如生,神态十足。
5、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________
②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________
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 ________
④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________
6、阅读与理解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根据原文补全诗文。
【2】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清平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词意,解释下列词语。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 亡赖:____________。
【4】词的上片和下片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江南春 惠崇春江晚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 竹外桃花三两枝,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1】将文中古诗补充完整,注意书写规范,笔迹工整。
【2】《江南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_________。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3】《江南春》的前两句中,诗人抓住莺啼、_______、________、依山傍水的村庄、_______等独具江南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表现出江南春景的_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前两句中,诗人借竹子、________、________鸭子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的特有风光。
【4】下列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春》后两句写出了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
B.《惠崇春江晚景》的后两句,诗人借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以及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了“春”字,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
C.“南朝四百八十寺”和“竹外桃花三两枝”中的数字都是具体真实的,前者突出了寺庙之多,后者突出了桃花之少。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商山①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④驿墙⑤。因思杜陵⑥梦,凫雁⑦满回塘⑧。
(注释)①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②征铎(duó):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③槲(hú):一种落叶乔木。④明:使……明亮。⑤驿墙:驿站的墙壁。⑥杜陵:这里指长安。⑦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⑧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1】下面哪句诗最能表现出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 ( )
A.鸡声茅店月 B.人迹板桥霜 C.槲叶落山路 D.凫雁满回塘
【2】全诗紧扣“__”二字,选取了鸡声、___、__、人迹、___、槲叶、枳花等典型景物,将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3】诗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是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被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如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 )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 )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 )陌生黑暗的,( )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就是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摩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心灵。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灌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
(2)情有独钟: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章中的括号内。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3】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句话。
例: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一下。
第一件: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
【6】阅读全文,简要说说小群为书包责怪父亲时,父亲为什么愣住了,半天没吱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真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父亲追悼会上的一句话震撼了小群,又“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1)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是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星星点灯
胡 敏
星星是个盲人,她的名字是小时候被人送到儿童福利院时院长给起的。院长充满怜悯地说:“这孩子眼睛瞎了,名字上该给她点亮光,就叫‘星星’吧。”
星星长大后进了盲人福利工厂工作,以后又在一条小巷里有了自己的住房。这条小巷一到晚上就黑咕隆咚。小巷没有路灯。这和星星无关,反正她看不见。小巷的路坑坑洼洼,谁走过都会骂娘。星星起初也有些窝火。盲人就靠一双脚在世界上摸索,路的好坏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后来,星星不生气了,她发觉路的高低不平能帮助她记忆,比如说家门口有个坑,她一走到这里就知道到家了。
星星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工作以后,她就开始攒钱。她听人说过,做手术需要很多钱。星星终于攒了一千元,她想该差不多够了,于是就去医院。然而,医生的诊断却使她万念俱灰:先天眼组织缺损性失明,没法治!命中注定,星星将永远和黑暗为伴。星星恨透了黑暗。
一天,星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上床睡觉。到了晚上,她能做的事就是睡在床上,听隔壁人家电视机里传过来的声音,一直听到困乏了睡着为止。突然,她听到与电视节目无关的一声惨叫,像是有人骑车在门口摔了一跤,跟着就是一个女人痛苦的呻吟。星星赶紧起床,打开门问谁摔倒了。女人说:“快救我,我的腿大概断了。”星星就摸到隔壁居委会主任陈大婶家去拍门,还大声呼喊救人。邻居们闻声都出来看,摔伤的女人很快被几个好心人送去了医院。剩下的一些人还站在黑暗里议论纷纷,有人愤愤不平地问陈大婶:“为什么路灯管理所总是不肯到这里来装路灯,就不能让电视台、报社来采访一下吗?”陈大婶解释说:“人家讲了,这小巷不在路灯规划范围内,居民要求装路灯也可以,但需要大家出钱。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千元。”此言一出,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
只有星星一人还站着,她突然有了很古怪的想象,小巷变成了一个人,跟她一样没有眼睛。星星就像可怜自己一样地可怜起小巷来,一个已冷却的愿望重新热切起来。
后来,星星拿着一千元钱找到了陈大婶,说由她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陈大婶不同意,说这笔钱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陈大婶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星星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对了!”之后,任凭陈大婶再怎么劝,星星也不愿放弃这个决定。
星星的义举也感动了路灯管理所的人,他们很快组织施工,在小巷装好了路灯。
亮灯那天,小巷里的人都像过节似的高兴。有人说:“这装灯的钱不该让星星掏,该我们出!”星星也在一片光明里跑出了家门,她依然只能是靠想象,她似乎看到小巷睁着明亮的大眼睛冲着她笑呢。
星星想着想着也甜滋滋地笑了。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2】文章写了星星的哪两个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了星星的( )
A. 第一个愿望及其没有实现的原因。
B. 第二个愿望实现的过程。
【4】星星想为小巷装路灯的原因是( )
A. 一天晚上,一个骑车的女人在小巷里摔伤了。星星不想小巷像自己一样生活在黑暗中。
B. 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千元,大家不愿出钱。
【5】小巷里其他人的表现在装路灯这件事上与星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其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找出星星让你感动的句子,找一句抄写在下面,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惠 安 馆(节选)
①我仰起头来,望见了青蓝的天空,上面浮着一块白云彩,不,一条船。我记得她说:“那条船,慢慢儿地往天边上挪动,我仿佛上了船,心是飘的。”她现在在船上吗?往天边儿上去了吗?
②一阵小风吹散开我的前刘海,经过一棵树 ,忽然闻见了一阵香气,我回头看妈妈,心里想问:“妈,这是桂花香吗?”我没说出口,但是妈妈竟也嗅了嗅鼻子对爸说:
③“这叫作马缨花,清香清香的!”她看我在看她,便又对我说:“小英子,还是坐下来吧,你这样跪着腿会疼,脸向后风也大。”
④ 我重新坐正,只好看赶马车的人狠心地抽打他的马。皮鞭子下去,那马身上会起一条条的青色的伤痕吗?像我在西厢房里,撩起一个人的袖子,看见她胳膊上的那样的伤痕吗?早晨的太阳,照到西厢房里,照到她那不太干净的脸上,那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流过泪坑淌到嘴边了!我不要看那赶车人的皮鞭子!我闭上眼,用手蒙住了脸,只听那得得得马蹄声。
【1】《惠安馆》(节选)选自_______(谁)的《城南旧事》。
【2】选段中画“ ”的语句着重描写了“我”的( )。(填序号)
A. 动作 B. 心理 C. 语言
【3】《城南旧事》中,作者常将细腻的情感倾注于人物、景物上,上面的选段中,从天空中 ,从皮鞭下 ,你能感受作者 的情感。
【4】由“赶马车的人狠心地抽打他的马”,你联想到《城南旧事》中还有哪些人被打过?请回忆一下作品内容,写清楚“谁被谁打、为什么被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全文是他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____________ 同志的会议上所做的演讲。
【2】选文第一句话与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
A.先因后果
B.并列关系
C.先概括后具体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固”的意思是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泰山”比喻________,“鸿毛”比喻________。
【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历史上(_______)死得比泰山还重,(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填序号)
①戚继光 ②汪精卫 ③秦桧 ④李大钊
13、阅读并回答问题
进入南天门,通过一条“天街”,便到了泰山极顶玉皇顶(又称天柱峰)。在这里,游人自然会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李白“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的名句。纵目四望,无限风光尽在眼底:众山似丘,大河如带;云雾飘忽足下,泰安古城恰似一个棋( )盘闪现;时近黄昏,西望晚霞如胭( );凌晨时分,东眺旭( )日喷薄而出——这就是岱顶的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晚霞夕照、旭日东升四大自然奇观。此外,泰山还以奇松、异古闻名。
(1)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2)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3)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 __
(4)玉皇顶的四大自然奇观指的是什么?
___ _________
(5)泰山还以什么闻名?___ 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材料二]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代。2019 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1】“中国梦”就是_________;“中国梦”的具体体现为________;实施的途径是________。
【2】我们依稀还记得10月1日天安门广场恢弘壮丽的国庆大阅兵,我们也不曾忘记《开国大典》中的壮观场面,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朋友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厚墩墩的云彩遮盖住了太阳。(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点儿跳跃。(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见人很害怕。闰土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18、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提到戏曲用语。请用“亮相”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19、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那碧绿的海洋,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六一儿童节演出,开学典礼,运动会……这些活动,你参加过吗?回想一下,以“记一次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清楚过程,注重场面描写,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要关注整个场面,也要注意个别同学的表现,写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③把你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