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9分
2、古诗词填空。
①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
3、根据拼音填上正确的字。
jùn:崇山( )岭 ( )工 ( )俏
fù:( )裕 奔( ) ( )近
shì:姿( ) ( )当 ( )儿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枯槁――( ) 顿时――( )
5、读拼音,写词语。
yōu yang kuí wu dǎo méi
( ) ( ) ( )
yán sù gē shě bào qiàn
( ) ( ) ( )
6、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胜日”的意思是(_____)A.胜利的日子。B.天气晴朗的日子。
(2)“等闲”的意思是(_____)A.平常、轻易。B.等到闲时。
【3】诗句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是______,与它意思相近的成语我还可以积累_________________。
7、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乐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词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这些声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自然的智慧
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肌体上的一部分而已。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考,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创造出这样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这样看来,人类就只是宇宙肌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的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1】大自然的智慧主要体现在( )。(多选)
A.大自然创造了苍蝇蚊子、鲜花绿草、星空和灰尘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B.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
C.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
D.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2】第4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短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应该顺应大自然而不是去征服大自然,因为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B.人类富有智慧是因为人类会思考,能理解想象,有意识,这是大自然所不能企及的。
C.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
D.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所以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4】短文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一书成名
①1966年8月,马尔克斯刚刚写完《百年孤独》。此时的他已经写了5本小说,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但他还是生活困窘,欠了一屁股的债不说,手头刚完成的这部1300多页的书稿,出版前景也晦暗不明。他把手搞寄给布诺斯艾利斯的出版商,手头的钱实在不够邮费,只能先寄一半过去。迫于生活压力,他又重新为媒本撰写专栏,以贴补家用。
②有朋友问他手头的书完成的怎么样了。马尔克斯回答:“我手上所有的,要么是一本小说,要么是一公斤废纸。”小说出版前景未明,生活却要继续,即使每天忙得筋疲力尽。这就是《百年孤独》出版前马尔克斯的真实境况。现如今我们当然可以说,马尔克斯写出了一本既能传世又畅销的经典之作,但在那个时候,谁知道呢,他的妻子甚至只是盼望着书能够出版就行,“哪怕它一点也不受欢迎”。
③1967年5月30日,《百年孤独》在布宜艾利斯出版,定价约两美元。由于富恩特斯、巴尔加斯·略萨的强烈推荐,出版商改变主意,加印到5000册,在出版前两星期,又改成8000册。两周后,初版销售一空。为了宣传小说,马尔克斯在小说出版3周后,“空降”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他对这个城市充满好奇,一天早晨,他在城市街角的咖啡厅吃早餐,看到一名好提着购物袋,他的小说就夹在西红柿和生菜之间。他突然意识到,他已经在40岁写出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
④许多年以后,马尔克斯会记起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个遥远的早晨——1982年10月21日凌晨。电话铃声响起,首先打来电话的是哥伦比亚总统贝当古。贝当古说他的消息来自法国总统密特朗,而密特朗的消息来源是瑞典元首——他们都是马尔克斯的朋友。电话接连不断地响起,以至于他的另一位好友、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根本打不进来。第二天,卡斯特罗干脆发了一封贺电。
⑤一切都变了。之前那个受尽苦苦难,仿佛在写作之路上看不到尽头的马尔克斯,在巴黎忍饥挨饿、在墨西哥背负一生债务的马尔克斯,现如今功成名就,身边朋友全是名人政要,声名显赫。作为文学家,他还能如何写作?
⑥就算他写了再多的作品,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百年孤独》。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一书成名”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最开始此书出版前景是晦暗不明的,“晦暗不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尔克斯回答说:“我手上所有的,要么是_____________,要么是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马尔克斯意识到自己写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他是从哪几个方面看出来的?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3】第④段没有直接写《百年孤独》内容是如何好,而是通过写马尔克斯获得_____________和多位政要对他进行_____________两件事来突出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和好,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一切都变了”,概括写出“他”“变”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 看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 感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深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 继续)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出合适的词语,打“√”
【2】文中画线部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___________
【4】读完这段话我想对五位战士说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1】结合前文画“____”句子在文中起到了___ _____作用。
【2】画“ ”的诗句用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______ __,告诉我们___ ______的道理。
【3】“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指的是____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象征着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观雨(节选)
小时候,最爱看下雨,韵味十足的雨会让人有了诗情。眼瞅着热毒毒的天,忽然一阵风起,飘来一片黑云。人们奔走着,喊着:“快落雨了!”晒谷的赶紧搬进箩筐,摆摊的马上躲进骑楼。我们乱跑着,让人推来搡去,又骂着“绊手绊脚”,还觉得有趣得很。雨点打在发烫的路面,不知冒尘土还是冒白烟,带一股辣鼻的“地气”。不一会儿,雨大起来,大颗的雨点撞击水面,炸开了,却似朵朵盛开的玉兰——倘若世上真有那样一种透明的玉兰,转瞬之间,开了又谢了,谢了又开了。看着街上,一个行人也没有了,只有路两边窄窄的阳沟里奔腾着流水,那流水喊着唱着,何等欢快!半个小时后,雨渐渐小了。不过,雨的神采并未消减。此时,它让人品味出一种韵律,这韵律生动而诱人。屋檐下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听,叮咚、沙沙……有如童话里的十音钟。下雨过后,空气非常的清新,视野也特别的清晰。雨就像一位拥有魔法的巫女,用她手中的魔法棒一挥,洗去了城市的尘埃与污秽。
【1】找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__________。
【2】文中画“—”,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雨点比作玉兰。这样写是为了( )
A.说明雨点落地的姿势优美
B.形象地写出雨下得很大。
【3】文中是按照 结构来安排内容的,请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文章围绕中心句从 、 、 这三方面描写了韵味十足的雨。
【4】你观察过雨吗?大雨来临前是什么样子的?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记》
萧红
①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②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
③“这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④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快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⑤“这花,叫‘万年青’,永远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⑥“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⑦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⑧我还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⑨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⑩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⑪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的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就在他的照像面前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⑫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⑬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⑭我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1】第⑨节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鲁迅抽烟时的细节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纪念鲁迅的文章中着重写“万年青”,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根据例句的提示,补写句子,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例: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此时,路旁的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
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顽强拼搏,以3:2逆转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夺亚洲冠军!_______________
(4)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书装进书包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改为“把”字句:
(2)几个唯一的听众在倾听我的弹奏。
修改病句:
(3)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善待它。
改为反问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把”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20、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任选一项)
(1)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勤奋,懂得了孝顺,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通过具体的事,将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写出来。
(2)《 ,我比你们都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内容必须为干什么事,充分体现你做这件事比别人“强”在哪里,要注重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生活中处处充满笑声,在家庭、在学校、在公园……是因为玩得开心?是因为获得成功?是因为遇到喜事?还是因为赢得称赞……是你笑?是我笑?还是大家笑?请选择一件事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来。题目自定。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的真实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