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____
(2)我在原野上摇曳。____
(3)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____
(4)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____
2、重点词语理解
抬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巧夺(________) (_______)如生 惟(______)惟(______)
襟(______)带(_____) 约(______)俗(______) (______)番(______)次
(______)不安 余(______)绕(______)
1.柱子和屋檐上雕刻的飞禽走兽都________,真可谓________。
2.在我的家乡,中秋节一定要放孔明灯,这是千百年来________的。
3.妈妈的一个拥抱,使我________的心平静了下来。
4.形容“很多次”的词语是________,请用这个词语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
4、快乐读书吧。
成长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这学期,我读了许多同龄人成长的故事。填好以下的读书卡:
书名 | 作者 | 主人公 | 书中一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 |
_______ | _____ | ______ | ______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英雄雨来家住______________边区北部还乡河旁的__________村,他爱耍水,_____________本领高。
6、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全诗句。
【2】读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在________(地点)上的诗。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院的景致,其中,“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洁净,“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4】诗的后两句中,“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这两句诗的内容两两相对,是对偶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直接描写下雨的季节并赞美这场及时雨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从视觉上进一步描绘夜雨景色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含有“潜移默化间对事物产生影响”意思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锦官城”是指现在的城市( )
A.锦城。
B.官城。
C.成都。
D.德阳。
【5】下面对全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句句是“雨”,处处是“喜”。
B.诗人抓住这场雨的特征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
C.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D.诗中颈联五六句只写了夜的黑,与“雨”“喜”毫无关联,实乃败笔。
8、古诗理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本诗的诗歌体裁是____________
【2】诗人描绘了一场______雨,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片乌云快速翻滚蔓延的动态
B.第二句“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片急雨打入船中的状态。
C.第三句“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力度之大,将大雨吹得无影无踪
D.全诗写雨不在雨,全为一个“醉”字,人因酒而醉,诗因醉而做。
9、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你误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 )( )( )。”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2)母亲对我的评价是( ),这是( )的爱,父亲对我的评价总是( ),这是( )的爱。(2分)
(3)作者认为当初自己很幸运是因为( )。(1分)
(4)文中画线处的“这个”是指( ),作者认为“不全面”的原因是( )。(2分)
10、阅读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今年3月11日在日本近海发生的9.0级强烈地震就引发了约10米高的海啸,并引发核电站爆炸,造成重大地质灾害。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原因是什么呢?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11、革命烈士诗抄赏析。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1900—1928),湖南衡阳人。十九岁参加革命,1928年2月8 日被捕,后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二十八岁。就义前,他留下了这首充满英雄气概的壮丽诗篇。
囚歌
————-陈然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12、阅读。
童年(节选)
①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②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他们怕母亲会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③我们刚到这里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唰地一下,两个舅舅都跳了起来,____________,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____________,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_____________: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④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⑤“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⑥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____________,一声不吭。
⑦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⑧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把她给拖走了。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⑨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姥姥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努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姥姥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姥爷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姥姥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姥姥躲在角落里,号啕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
⑩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脏水盆里。姥爷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胡说。”“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不知道为什么,姥爷那双尖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1】《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以__________视角讲述故事,写的是主人公__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3】请给这个“精彩片段”拟写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和第⑥段中的横线上缺失了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下面的语句还原到文中横线上。(填序号)
A.背冲着大家 B.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C.狗一般地龇出了牙 D.俯身向前
【5】如果没有第4小题中补充的这些细节的描写,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作者加上这些描写,有哪些好处呢?请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1】文中的“伯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__________家和革命家。
【2】选文在描写人物时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
【3】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表面上指什么,实际上指什么?请你解释一下它所包含的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可以看出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连续性文本阅读。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每一稳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母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⑤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忙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漫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⑦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⑧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⑨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⑩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0年04期,有删改)
【写作背景】文章写于1982年,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于是写成此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春红已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伶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的提示,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
A.赏花→悟花→忆花
B.忆花→悟花→赏花
C.赏花→忆花→悟花
【3】根据写作背景,第⑤自然段中作者“焦虑和悲痛”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②自然段运用了,______和______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紫藤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紫藤萝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的很多植物都会给我们带来思考,由下面的植物你想到了什么?请连一连。
梅花 谦虚有节,宁折不弯
荷花 不畏严寒,纯洁坚贞
竹子 默默无闻,生命力顽强
小草 出淤泥而不染,廉洁朴素
15、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这一提示改写句子。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扩写句子。
1.战士保卫边疆。
2.洪水淹没了村庄。
3.海鸥飞过海面。
4.兄妹俩陶醉了。
5.小马驹瞪着眼睛。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们家( )没有什么名贵的花,( )常见的花却应有尽有。(填关联词)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使用的修辞方法)
(3)难道课文不是描写夹竹桃万紫千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吗?
(改为陈述句)
(4)难道课文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表达,展开充满情感的想象吗?(改为陈述句)
20、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使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下面选择一个词句,写一段话。
一望无际的草原 一望无际的海面
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