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sǎng zi shā yǎ fèi huà
( ) ( ) ( ) ( )
2、词语填空。
____染 ____谧 崎____ 璀____
逶____ ____虹 单____ 悬____
____立 ____迈 ____ ____带舞 ____高____下
热____ ____腾 ____身____骨 全神____ ____
3、根据具体语境,写出合适的话语。(最好用上名言)
(1)考试时,你的同桌暗示你把答案告诉他,考试结束后,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同桌考试成绩不好,你会这样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入读音为“píng”的同音字。
批(_____) 草(_____) 水(_____) (_____)果 生(_____) 任(_____)
5、古诗词积累。
(1)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6)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8)碧玉妆成一树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11)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吹草低见牛羊。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寺桃花始盛开。
(15)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习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是一首写西湖的七言绝句,作者是______(朝代)________(人名)。
【2】“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句中的“翻墨”的意思是__________。
【3】本诗写了四幅图画,写出了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正确排序是________
A.狂风吹散图、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雨过天晴图
B.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雨过天晴图、狂风吹散图
C.雨过天晴图、狂风吹散图、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
D.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狂风吹散图、雨过天晴图
8、阅读课文片段。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四个诗(词)句子的作者排序正确的是( )
①孟浩然 ②辛弃疾 ③杜牧 ④王安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2】联系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排闼_________ 山郭_________ 渚_________ 別枝_________
【3】第三和第四个诗(词)句子,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还积累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出其中两行诗句来。_________
【5】第二个诗句,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_________
【6】第一个诗句,“一水”与“两山”,“护田”与“排闼”,“将绿绕”与“送青来”是两两相对的,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一个诗句。_________
【7】再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画面,把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写出来。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央视《小崔说事》节目组曾对身为梁启超的小儿子、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的梁思礼院士进行过一次访谈。
节目中小崔提起了一件事:有一天,梁思礼先生赴美访问,在西雅图遇见了当年的同窗好友,也是位华人,也是位研究导弹的专家,他的年薪是300万美元,可是当时梁思礼先生一年的工资还不到1万元人民币。访谈中,小崔问梁思礼先生:“别的不公正待遇您都不计较,但这件事对您一定有很大的刺激吧?”
别的不公正的待遇是什么呢?梁思礼先生1941年(17岁)赴美求学,1949年,当他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凭着一颗纯洁而又单纯的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地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梁思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在某些事情中遭不公正待遇,受了很多委屈。面对小崔的提问,他会如何回答呢?
85岁高龄的梁思礼面对提问,掷地有声地回答:“那位同学研究出来的导弹,当时也许就瞄准着中国;我研究出的导弹,却是保卫祖国,我为此非常自豪!”全场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
【1】文中加点词“刺激”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声、光、热等引起生物体活动或变化;②推动事物,使起积极的变化;③使人精神上受到挫折和打击。“刺激”在文中应该选择第______种解释,它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掷地有声”这个词语表现了梁思礼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梁思礼是____________的儿子,他是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梁思礼为什么会感到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叙述方式是_______。(A.顺叙 B.倒叙 C.插叙)这一自然段对表达梁思礼的爱国之心有什么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感悟。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 )痛击追上来的敌人,( )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请用小标题概括片段内容: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例如第②句概括写了五位战士痛打敌人,这是__________的描写;再如第③句描写了班长马宝玉的沉着指挥,这是__________的描写。
【4】选文中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的描写给人以整体感,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群体的英雄形象。
B.点的描写让人从具体的细节中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位壮士的英勇顽强。
C.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11、课内阅读
从这事,我悟到一个祖传的经验:一年之中唯有过年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在这几天里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这便是所有孩子都盼望过年的更深一层的缘故。当然那被撕碎的花脸也提醒我,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lè lēi)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我”悟出的经验?请用“ ”画出来。
【3】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只要大人给我们自由,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
B. 自由是相对而言的,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
C. 我们在玩耍时不能过头,否则可能会犯大错
D. 人要学会把握自己,不能够太过放肆,得意不能忘形,贪玩不能过火
12、别轻看一小步
8岁那年,伯森·汉姆不小心从( )树上掉了下来,从此,伯森·汉姆患上了恐高症。
伯森·汉姆的曾祖母——94岁的格瑞斯听说了孙子的情况后,一着急,竟然从一百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了过来。格瑞斯的这一举动无意间创造了( )近百岁的老人徒步百里的吉尼斯纪录。
一位记者问格瑞斯:当你徒步而来的时候,你是否因年龄关系而动摇过?老太太笑着说:“小伙子,( )气跑一百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步路是不需要的。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
格瑞斯的这句话,深深震撼了伯森·汉姆幼小的心。他开始给自己制订了( )训练计划,决定一步一步挑战曾经不敢逾越的高度。伯森·汉姆先是在附近的楼房训练,第一天,他爬了10个台阶,第二天,他爬了11个台阶,半年后,他就已经能够轻松地爬上四楼的阳台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伯森·汉姆在爬楼梯锻炼中,竟然喜欢上了攀爬这种运动。1983年,他徒手登上纽约帝国大厦,在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的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称号。
有人问伯森·汉姆,成功的诀窍是什么?伯森·汉姆微笑着说:“别轻看一小步,成功,不过是无数个一步!所以,我战胜的只是无数个一步而已。”
【1】将下面表示数量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一棵 一口 一个 一位
【2】画线句子中的“这句话”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作者在本文中述说得出的道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先说自己患有恐高症,再说自己制订攀爬计划,最后说自己成功了。
B.先由曾祖母的“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在伯森·汉姆身上发挥作用,最后得出“别轻看一小步,成功,不过是无数个一步”。
【4】在你身上有过“别轻看一小步,成功,不过是无数个一步”的经历吗?请结合实际的例子简要地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习题。
雪(节选)
祝勇文
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闷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经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柏、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选自《名家散文》)
【1】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 )
A.国画里的留白
B.国画里的白色
C.国画里的美景
D.国画里的山水
【2】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喜雪——品雪——踏雪——咏雪
B.品雪——咏雪——喜雪——踏雪
C.品雪——喜雪——咏雪——踏雪
D.咏雪——喜雪——品雪——踏雪
【3】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说明西画不如国画
B.突出强调西画的特点
C.说明国画不如西画
D.突出强调国画的特点
【4】“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中的“行路”是指( )
A.雪中走路
B.雪天读书
C.雪天喝热汤
D.走着去访雪
【5】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3自然段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一个对象,仿写句子。你选择的描写对象是:_____________。
①我是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
②清早,我________________;傍晚,我_________________。
15、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A.冒号前的内容不变,引号中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你”改为第三人称或对方的名字,句中前后所指人物要一致;B.引述句中的冒号换成逗号,引号去掉。例如下面第3题中“二牛拽住我”不变,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引号中的第一人称“我”换成第三人称“他”。
3.二牛拽住我,说:“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沿着小路往山里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燕子从湖面掠过。(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题目: :有你,真好!
要求:
1.先补全题目。可以是人、事或者某一个场景。
2.写清楚为什么觉得他好的原因。3.要把事情写具体,内容要充实,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