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近义词。
清新____ 拘束____苍穹____领悟____目的______
依托____豪迈_____庄严___挺立____激烈_____
2、填写关联词
朱自清一身重病,( ) 饿死,( ) 领美国的“救济粮”。
3、根据语境填空。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时,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朱自清《匆匆》中的句子,看到这一句,我们有感而发,要抓紧时间,努力奋斗,否则就会向《长歌行》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常用郑燮《竹石》中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来自勉。
(2)思念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在古代,不少长期漂泊异乡的诗人只能借诗抒怀。诗人王建看到庭院上空的月光,树上栖息的乌鸦,被秋露打湿的桂花,不仅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你还知道类似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毕业是对小学生活的告别,我们就是在一次次分别中成长。如果以“成长”为主题制作自己的毕业纪念册,纪念册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扉页上你会写上这样的成长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
纪念册上,你想写给老师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给最好的一位朋友的寄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下列词语。
悠悠忽忽地(___________) 僻静的(___________)
熙熙攘攘地(___________) 静谧的(___________)
叽叽喳喳地(___________) 倩丽的(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3)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
(4)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6、读诗句,选一选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 )后的欢快心情。
A.抢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 )
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7、课内阅读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词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要求:写正确、规范的字,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答案画“√”。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词题)。
【3】用“/”标出下面两句词的朗读节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词中画“ ”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联想到即将到来的__________。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习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是一首写西湖的七言绝句,作者是______(朝代)________(人名)。
【2】“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句中的“翻墨”的意思是__________。
【3】本诗写了四幅图画,写出了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正确排序是________
A.狂风吹散图、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雨过天晴图
B.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雨过天晴图、狂风吹散图
C.雨过天晴图、狂风吹散图、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
D.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狂风吹散图、雨过天晴图
9、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我们该怎么吃
材料一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蛋白质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容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材料二
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业不良的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营养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这些患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材料三
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根本不吃。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1】从营养科学来说,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 )
A.40.48%
B.66%
C.70%
D.80%
【2】影响我国营养不良患儿的主要原因是( )
A.缺水
B.缺蛋白质
C.膳食中少鱼少肉
D.主食没吃够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我们在“吃”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底该不该吃零食,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吃”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了让每一位同学健康成长,请你为同学们提一些合理的关于“吃”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 )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
3.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4.地球上的哪些资源正受到人类的破坏?(请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阅读。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并未泯灭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琴弓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请你根据故事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恩重如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为什么多年之后,阿炳能从泉声里听出这么丰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5自然段,按已经划分好的层次,概括说说第一层和第三层的主要意思。
第一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
【6】此刻,假若你的耳边响起了“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二泉映月》二胡曲,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轮车夫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着冻得坚硬的地面,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疑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唆,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
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还是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1】第一段中表面上写街灯带来了温馨,从全文来看,“街灯”还有什么含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把心一横:“20就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夫不要车费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从前文找出这样结尾的依据,用“ ”画出来。
【4】细读描写车夫言行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刹那间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______
儿子长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点儿打蔫儿,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我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可能是病了。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儿什么药?”他问。
我当过许多年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里给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您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他挣开我的手,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枝笔,把您说的看病的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遍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们,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骄傲地宣布。然后又补充说:“您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得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1】联系语境,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雪上加霜:_____
【2】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
后悔→_____→_____→勇气回升
【3】请你用“主要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
【4】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为什么说“我”在“不断地磨炼他”的同时,也时“磨炼自己”?)
_____
(3)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
【5】从文中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
【6】给文章取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14、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pài bài)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jiàn. jiè)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
②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③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④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⑤□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⑥“哦?什么时候?”
⑦“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
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⑧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
“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注音。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怒号(___________) 咎由自取 (__________)
B找反义词:难受(___________) 镇定自若 (__________)
【4】仿写:温暖而舒适 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词语。
(1)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
(2)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
【6】文段①画“ ”的句子是____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7】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_______。“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______的品质。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_____、______的善良品质。
【8】文段③中桑娜的___和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桑娜的内心由____、___、____到_____。
【9】文段⑧中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用“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
【10】“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意思是_________。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意思是______。这充分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_______。
【11】文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次“沉默”桑娜会想些什么?渔夫又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上面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17、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18、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20、变魔术,改句子。
1.鲁本准备礼物。
扩句:
2.我用彩色笔在诗作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
缩句:
3.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改为陈述句:
4.填词语。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 )是我们老师有知识,( )村长、区长有知识。
5.修改病句。
(1)大家都讲究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2)如果张佳佳成绩优秀,又肯帮助同学,大家所以都选她当班长。
21、习作
在成长的岁月中,你一定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它可能是一次触动心灵的对话,一次真诚无私的帮助,一次拼搏之后的胜利,一次迷茫之后的觉醒……这样的经历让你懂得亲情的无价,友情的可贵,努力的重要、团结的力量……
请将“这件事让我懂得了 ”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把中心意思写生动、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书写美观,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