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济宁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要求填空。

    1.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死亡,真正做到了曹植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戴嵩画牛》一文中,“古语有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刘禹锡的《浪淘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黄河的气势。

    4.“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还积累了同样修辞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对我说:“我订的计划是最全面的,你妈妈都认可了。”(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一比,再组词。

    揭(____________   竭(____________

    燥(____________   躁(____________

    斑(____________   班(____________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伯牙鼓琴》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相传他们是_______时期的人。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用“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美妙。

  • 4、看拼音,写词语。

      jìnɡ mì   juàn  liàn   yōu  lǜ wēi  xié

    (   ) (   ) (   ) ( )

    bào  yuàn kuí  wú   tǐnɡ  bá kū jié

    ( )   (   ) (   ) (   )

  • 5、看拼音,写词语。

    péng jià tái xiăn gān zhe liè fèng căo píng

    ______ 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wă piàn pù bù xuān nào jiàng yóu zēng jiā

    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课文片段。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四个诗(词)句子的作者排序正确的是(       

    ①孟浩然     ②辛弃疾     ③杜牧     ④王安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2】联系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排闼_________       山郭_________       _________       別枝_________

    【3】第三和第四个诗(词)句子,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还积累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出其中两行诗句来。_________

    【5】第二个诗句,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_________

    【6】第一个诗句,“一水”与“两山”,“护田”与“排闼”,“将绿绕”与“送青来”是两两相对的,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一个诗句。_________

    【7】再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画面,把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写出来。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1-4小题。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被称为(     

    A.诗仙

    B.诗鬼

    C.诗圣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

    【4】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2】“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实践。

    (核心素养题)阅读下列公交车站牌示意图,然后回答问题。

    【1】“首班车时间”是指:_______________。“末班车时间”是指__________

    【2】刘一鸣家住在中心医院站附近,东东家住在东湖站附近他们都在昆仑小学上学,请问:刘一鸣和东东放学回家,乘车方向相同吗?正常情况下,他们谁先到家?_______________

    【3】刘一鸣和东东相约上午9点到东湖游玩,刘一鸣如果选择公交出行,应该怎样乘车最合适?____________

  • 10、课外选文阅读考查。

    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以往的很多年相比,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喧闹、快速、复杂、纠结,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来没有像这样    、波涛翻滚。如何表现今天的生活?如何表现今天的孩子们的生活?如何摆平我们写作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

    作家的判断力不同,目光的深浅度不同,文字的敏感性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就有质和量的不同。有的时候用力过猛,作品反而显得僵硬和虚假;有的时候心思太密,作品就只有精细,没有深度。这种对写作的力道的掌握,说到底也是一个经验问题,人的天分是上帝给予的,人的经验却是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慢慢累积的。

    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前面总有一个想象中的读者,我这个东西要写给谁看,我的目标读者群是哪一类人,把这个位置定好,才能确定接下来的一切。具体到儿童文学,我个人认为,一部好的儿童小说,应该同时反映出两个世界:纯真的儿童世界和复杂的成人世界。如何把这样两个世界用符合儿童审美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对我们的创作水平的一个检验。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认知功能是一定存在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很多孩子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儿童文学作家当作他们生活的导师,他们会把你在作品中营造的世界当成一个真实的世界,相信一切可能性,相信作家有力量给他们平凡的生活带来奇迹。

    这就是儿童文学作家面对的难题:你应该如何创作自己的作品,如何    地呵护一颗颗稚嫩的童心?你的作品不能过于简单,可是又不能过于复杂;既不能让他们快乐无边,又不能让他们对生活对世界过早地失望,过早地失去信心,陷入恐怖。你要在阳光和阴影之间来回地平衡,求取一个最合适的“度”。你还得搜肠刮肚去想出引人入胜的情节,去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去用流畅的、会飞翔的文字把这一切表达出来,让孩子们捧起书来    ,而不是心生厌倦。所以,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一旦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那么进入到具体作品的每一步写作过程,都是    的,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跳舞。我自己兼及成年人文学和儿童文学的两种写作,深感为儿童写作的不容易。在题材选择的范围上,在文字的可操作性上,在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取舍上,儿童文学写作需要加倍地用心,也加倍地考验我们的智慧和水平。

    但是,写作的快乐也就在这种选择和平衡中,这是我们的享受,享受文学,享受写作的了不起的过程。

    《野蜂飞舞》人文版序写作者的世界(节选)作者:黄蓓佳

    【1】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恰当的位置。

    A.举步维艰

    B.小心翼翼

    C.不忍释卷

    D.瞬息万变

    【2】梳理全文,作者针对“如何能创作出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出的提醒包括   (多选)

    A.作品应该反映出当今生活的喧闹、快速、复杂、纠结

    B.经过漫长的实践得出的经验,决定了作品的质与量

    C.写作前,要先确定目标读者群及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标准

    D.在题材选择的范围、文学的可操作性、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取舍上,都要把握合适的“度”,加倍地用心

    【3】第一自然段中的三连问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部好的儿童小说应该具备的特点是   

    A.只表现出纯真的儿童世界

    B.只表现出复杂的成人世界

    C.同时反映出纯真的儿童世界和复杂的成人世界

    D.不表现出任何世界

    【5】对文中“刀尖上跳舞”这个说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这样的比喻突出儿童写作的难度之大

    B.这一说法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创作的艰辛与谨慎

    C.作者非常享受儿童文学创作带来的快乐

    D.儿童文学写作是对作者写作智慧和水平的考验

    【6】最后一段讲到儿童文学写作给作者带来快乐和享受,这样的快乐和享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我与鲁迅先生的对话(节选)

    “先生,”我问,“我虽然喜欢文学,但我要学的功课很多,这矛盾怎么解决呢?我的文学梦可以实现吗?”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博,然后深;广,然后专。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偏科当然不好啰。你的文学梦嘛,现在说它还太早。梦是什么?梦就是希望吧。这希望就像这地上的路一样,本是无所谓有,也是无所谓无的,只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当我还要再问时,鲁迅先生却从我眼前消失了。虽然他走了,但我明白了今后的路该怎么去走。

    1鲁迅先生说的“博,所以深;广,然后专”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文学梦可以实现吗?鲁迅先生的回答告诉了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说:“明白了今后的路该怎么去走。”你明白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抗日英雄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聘于白山黑水之间,其“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以维持赵一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肉体上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在半路上地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系统达到让地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人民和祖国……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对地执行死刑。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画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得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1936年8月2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1】短文按_____顺序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从这一句话你觉得赵一曼有什么让儿子自豪的?

    _______________

    【3】赵一曼说的“牺性”指什么?谈谈你对“牺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4】从赵一曼给儿子的遗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②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 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

    【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孩子与鸽子

    有一个九岁的小男孩非常喜欢鸽子,每天早晨他都要到广场去喂鸽子。渐渐地,那些鸽子和小男孩(熟悉、熟识)了。它们会毫无顾忌地飞落在小男孩脚下,甚至飞到他的肩膀上和手掌上。

    有一天,美术老师对小男孩说:你能带一只鸽子到课堂上来吗?我们要学画鸽子。小男孩(爽朗、爽快)地答应了。上美术课时,他带来了一只洁白的小鸽子。那堂美术课,同学们画得格外认真。

    然而,当小男孩将那只鸽子放飞到广场时,那一群鸽子开始用(惊慌、惊恐)的眼神盯着他,他走近任何一只鸽子,所有的鸽子都会飞走。从此,再没有鸽子愿意飞到他身边。小男孩伤心极了,非常(懊悔、懊恼)。

    只有一次背弃,小男孩便失去了一群(亲热、亲密)的朋友,这是多么痛心呀!

    1.读一读,划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当的词语。

    2.用 画出描写鸽子与小男孩亲密的句子。

    3.用 画出描写鸽子与小男孩疏远的句子。

    4.读文中最后一句话,说说小男孩为什么这么痛心。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庆龄把李燕娥安葬在宋氏陵园。(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写一篇“风筝制作指南”,教别人做风筝。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