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字典填空。
(1)“奔”字有2个读音,在本课中读______,组词“奔丧”,“奔丧”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由这个字组成的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咽”字在“食不下咽”中读______,还可以组词:__________;在“哽咽”中,读______,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咽喉”中读______。
2、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1)看到上图中宏伟豪华的宫殿,我想到了“____________”这个成语。
(2)当形容情况绝对真实的时候,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个成语。
3、查字典填空。
怠 耸 汁 币 吕
(1)五个字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第三个是( )。
(2)五个字按音序排列,第二个是( )。
(3)整体认读音节是( )。
(4)“吕”是( )结构,拼音是( )。
4、补充有关动物的天气谚语。
(____)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____)窝垫草多,雨水多。
5、填空。
1.《三国演义》中 “赔人夫人又折兵”指的是_____(人名); “_____”指的是_____(人名)。
2.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说出的第一个人是_____。
4.《三国演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_____。
5.曹操曾两次梦见“三马同曹”,前三马是指_____;后三马是指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远征”即指长征。
B.“万水千山”表明红军长征途中跋山涉水,环境恶劣。
C.“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本诗的总领句,莫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D.“只等闲”表现了长征途中的轻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
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中蕴含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事例:_______、_______。诗中“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战士们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寒”字冷峻严酷,让人体会到_____________。
【4】从本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红军长征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诗中“________”一词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
其中“三军”指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不仅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还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B.这首诗气魄雄伟,对仗工整,巧用拟人,写得细腻委婉,有声有色。
C.诗人以点代面,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千山”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
D.诗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7、阅读(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解释词语的意思。
胜日:___________ 滨: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 东风: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一句点明出游的______和_______,下面三句写 “寻芳”所见所得:春回大地,使人耳目一新。诗人由“寻”而“________”,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是“________”字。
【3】“万紫千红总是春”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请用精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之美各有特色,请你写出两句表现其它季节之美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万水”在诗歌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千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把连绵不断的_____比作_____,把高大险峻的_________比作_______,体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精神。
【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的意思是( )
A.轻易,随随便便。
B.平常,寻常。
C.无端,平白无故地。
【4】“三军过后尽开颜”中“颜”的意思是( )
A.颜色。
B.体面,面子。
C.脸上的表情。
9、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是由遍布口腔黏膜深处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唾液1000~1500毫升。我国古代养生学家称唾液为“玉泉”、“甘露”、“金浆”,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时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它可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以下词语或语段。
束之高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齿边有玉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仔细阅读,你发现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个)
【3】唾液有哪些作用,请你用“ ”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
【4】第④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这句中加点词“几乎”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段落,回答问题。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 )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 )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1】在片段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快乐积累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该看重什么
做人处世,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是重爱心不重金钱。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生活很困难,祖国波兰给成绩优异的她寄来一部分“亚历山大基金”作为奖学金。( )她很需要钱用,( )她只留下十分之一,其余寄回基金会,以救助更需要帮助的穷人。她说:“最富有的人( )那些拥有亿万家产的人,( )富有爱心的人,哪怕物质上很清贫。”
二是重工作不重享受。居里夫人当年年薪达4万法郎,这在那个时代算是相当富有了,她丈夫建议在家里添置一对沙发,居里夫人说:“不,还是不要舒服好,舒服了我可能会多坐一会儿,那就会少了工作时间。”正是因为她的勤奋努力,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镭。她的重工作不重享受、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是重成绩不重荣誉。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获诺贝尔奖;一生获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对这些荣誉全不在意。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访,看到她女儿正在玩一枚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奖章。朋友很惊讶,这是最高的奖赏,居里夫人竟然给孩子们当玩具。居里夫人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是想让小孩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1】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分别指什么?
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优秀—( ) 贫困—( ) 荣耀—( )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请在“三重”与“三不重”中任选一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
12、课外阅读
风筝
①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②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儿。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③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④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幼小时候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⑤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⑥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⑦“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1】文章写的作者是________的人,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自然段通过对______、_____和____等的刻画,刻画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春天。
【3】品读加点的词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__________
【4】“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是指(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是指( )。(多选)
A.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 。
B.等他说,“我可毫不怪你啊”。
C.去讨他的宽恕。
D.我和他一同放风筝。
13、课内阅读。
《盼》选段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 )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1】给“望”“静”组成词语,然后填入括号里。
【2】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说一说。这一比喻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作者的心理活动,这里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雨后的景象。
14、阅读理解。
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顿也好!”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是_________,是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___写的。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我还知道他的其他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是对桑娜的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桑娜_________的内心活动。我们从中感受到桑娜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4】生活中,你一定也有忐忑不安的时刻,请你也来试着写一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一窝蜂地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改为“被”字句:
2.奶奶带着微笑。奶奶掩不住她的疲劳。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
3.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
扩句
2.我日日盼新年。
扩句
3.他的父亲带来了几只很好看的鸟儿
缩句
17、“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被”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把”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把”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把”子句:
改写成“被”子句:
18、修改病句。
一走进公园,就看到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我爱雏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经常回忆过去一些有趣的往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非常着急。(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习作。
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种植物、动物或是自然现象,然后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