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传真
(1)《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______;替法西斯卖力,______,______。
(2)《匆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______,像______,我的日子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2、读拼音,写词语。
táo zuì chún shú pǔ xiě chà nà jiān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yōu jìnɡ sū xǐnɡ fēi bēn lái yīn hé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按要求写词语。
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______)宝贵的时间,好好学习。
请写出几个表示时间过得快的成语:
________ _________
请再写出几个表示好好学习的成语:
________ _________
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我是亲友之间变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发现人在心情愉快时,动脉血压可降低20毫米汞柱,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可减少七八次;反之,精神忧郁,血压会在短期内迅速上升,胆固醇含量也会相应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桥》一文的结尾写道:“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最后才揭示了老支书和小伙子的________关系,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回乡偶书》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孩童的笑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感慨。
3. 学了这个单元后,我知道读小说要关注情节、________、________等。在读过的小说中,我认为《__________》这本书中________这一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与人物相关的“____________”这一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浪淘沙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谗言:毁谤的话。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漉:水慢慢地渗下。
【1】诗中阐述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的诗句是( )。
A.莫言迁客似沙沉 B.千淘万漉虽辛苦
C.莫道谗言如浪深 D.吹尽狂沙始到金
【2】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浪淘沙》对诗人思想感情赏析正确的是( )
A.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仙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B.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不衰的斗志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
【4】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是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中抒发了作者郁闷彷徨、孤独失望的思想感情。
8、古诗文阅读。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你在诗中“____”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
【3】这首诗表面在写“竹子”,其实不然。想想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方法)?
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狱中联欢
①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②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③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④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她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⑤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用草纸接连起来做成的。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记。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⑥女牢的对联写的是: 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⑦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世上已千年”还形容不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
⑧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扭转乾坤。
⑨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道了。”
⑩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
⑪横额是:极乐世界。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世界”,正是写的人们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
⑫……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⑬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⑭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⑮楼下四室的“报幕员”用北京话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山。
⑯……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1】结合第②—⑤自然段内容,完成填空。
(1)用小标题概括出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②自然段带点的部分,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狱中联欢》的地点是( )
A.大街上 B.广场上 C.渣滓洞 D.接待室
【3】对联表现了革命者(__________)(多选题)
A.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C.求仙参禅的心境 D.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的期待
【4】第⑮自然段写了人们叠罗汉的表演,又写了最上边站着的人,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选文表现“我”想见到闰土的急切心情的词语有:盼望、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写闰土外貌时,抓住了三个特征,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_________,表明闰土在海边经受风吹日晒,很健康。
(2)_________,表现了浙江绍兴一带农民在穿戴方面的风格。
(3)________,写出了父亲对他的疼爱,也反映了一种良好的祈愿。
【3】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你能写出一句鲁迅先生的名言吗?
____________
11、读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野”孩子(节选)
冰心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穿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唇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
父亲还教我打枪,但我肯的是一杆鸟枪。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
【1】“无可奈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表现了“我”____________的性格。
【3】本文通过哪些事例写了“我”的“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月 光 曲(节选)
贝多芬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微弱—( ) 激动—( )
(2)画线句子写出盲姑娘
。(2分)
(3)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2分)
(4)贝多芬为什么又弹了一首曲子?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贝多芬如何想的?(3分)
13、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 粥,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在上面短文中的“”加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的“ ”上填上关联词,并用它造句。
造句:
【3】《北京的春节》作者是___________,文中写了腊八这一天的______________习俗。
【4】“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指的是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春节之外的一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你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需 须)和太阳一同升起。国旗护卫队每天升旗的时间与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两分零七秒,这恰是太阳从刚刚露头到完全跃(yuè yào)出地平线所需的时间。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的时间呢?国旗班从天文台得到了一年365天太阳升、落时间表。他们根据这个时间表,确定每月上、中、下旬的升旗时间。盛(chénɡ shènɡ)夏酷(暑 署),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蒙胧就得起身整装,因为4点33分太阳在地平线露(lù lòu)头,国旗得(dé děi)同时升上旗杆顶。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也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你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 幸)苦!
每天清晨,随着升旗电钮的按动,升旗战士昂首并踵(zhǒng zǒng),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合适的字,用“√”标出。
【2】填空补缺。
(1)“两分零七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升国旗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天升旗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升旗结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能表现国旗班战士辛苦的语句。
【4】用“~”画出写战士们升国旗时动作的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缩写句子。
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下面的情境写几句话,描绘看到的景象,分别表现心情“好”与“不好”的两种状态。
我坐在窗边向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坐在窗边向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18、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缩句)
2.独脚海鸥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双重否定句)
3.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为转述句)
5.武汉市荣获“全省卫生文明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努力的结果。(修改病句)
6.我能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改为反问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载入史册的合影 饱经风霜的脸 屏幕前的老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文题:《啊 这事儿》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写标点符号:可以是“?”,可以是“!”。2. 写作一篇叙事性的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