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居__________下 心_____意_____ 理_____气_____
日_____同_____ _____笔_____花 行_____流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xǐ què bān diǎn zāo gāo diāo xiàng
( ) ( ) ( ) ( )
jì gāo yì chóu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 ( )
3、用“烈”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句子的括号里。
中日足球赛刚开始,我的心就(__________)地跳起来。比赛开始,球队双方展开了(_________)的对抗,特别是日本队(_________)的强攻,中国队精彩的防守,赢得了现场观众(_________)的掌声。此时,一种(_________)的爱国心使中国观众齐声高喊:“中国队,加油!”
4、辨字组词。(6分)
副( ) 谒( ) 沁( )
幅( ) 蔼( ) 泌( )
牌( ) 琉( ) 魅( )
啤( ) 硫( ) 魁( )、
5、读拼音,写词语。
sù liào bǐnɡ ɡān jí xiánɡ yìn yánɡ dùn cu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rì kòu mái zànɡ shí bēi yù xuè bó shā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请你回忆课文,将诗歌内容补充完整。
【2】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首句以直白的语言和豪迈的气势,写出了长征途中虽然困难重重,但红军却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B.颔联中五岭和乌蒙指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几座险峻的大山,从中也可以看出长征途中线路多,危险大,但红军毫不畏惧,视死如归。
C.尾联对仪工整,主要想突出岷山白雪皑皑,风景如画,以及作者对岷山千里雪景的喜爱之情。
【3】从文字内容中想开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全诗第二句。透过句中字眼,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品质。
7、课内阅读。
望大陆
葬我于( )之上兮,望我故乡;
( )不可见兮,永不( )。
葬我于( )之上兮,望我大陆;
( )不可见兮,只有( )。
( ),( );
山之上,国有殇!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望大陆》的作者是()
A.于右任 B.杜甫
3.本文以( )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充满着浓郁( )、期盼回归的眼睛。
4.想一想,诗人为什么在第一、二两小节写到要“望我大陆”“望我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___,“苍龙”指的是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_________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_________。
9、阅读检阅台
周总理患病的日子里
周总理忘我工作的精神,贯穿于他的一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972年5月,周总理在检查身体时发现尿中有癌细胞,随后被确诊为膀胱癌,从1975年6月以后,周总理由于癌症的折磨,身体极度消瘦,体重只剩下了30.5公斤。他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半年”的时间,但他依然顽强地工作着,同病魔进行搏斗。
周总理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只要身体尚能支持,他仍继续坚持工作。这一时期,他除了批阅、处理一些文件外,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55次,会见外宾63批,在会见外宾前后与陪见人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医院开会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
周总理生前一直主管台湾工作,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个问题,一直在他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就是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也不例外。
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总理体温达到38.7℃。这时应约来谈对台工作的罗青长来到周总理的床前。周总理非常吃力地向罗青长询问台湾近况以及在台的一些老朋友的情况,并且嘱咐道,不能忘记那些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们……不到15分钟的谈话,周总理竟两次被病痛折磨得说不出话来,最后进入昏迷状态。
1976年1月7日,周总理病情继续恶化,气息已变得十分微弱,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医疗组成员、护理人员等昼夜守护在病房,随时准备抢救。深夜11时,弥留中的周总理从昏迷中苏醒。他微睁双眼,认出守在他身边的吴阶平大夫,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8岁。
1.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微弱( ) 嘱咐( )
清醒( )
2.简述周总理在患病的日子里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叙述周总理顽强工作的情形主要运用了一连串的数字,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此文,你一定心潮澎湃,有许多话想对周总理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少年闰土(节选)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下面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1)素: (2)先前:
(3)如许: (4)希奇:
2.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 )
A.闰土有许多心事。
B.闰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
C.闰土心情复杂,难以理解。
D.闰土思维怪异,与正常人不一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新鲜 —— 危险 ——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快乐吗?为什么?
11、爱,竟如此感天动地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好。”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开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这时,手机短信来了,是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两句话: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1】第一自然段的破折号的正确用法是( )
A.内容转折
B.解释说明
C.声音延长
D.意思的递进
【2】读读画“ ”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想象妈妈和“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
“我”: 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小伙子和他父母的事对主题表达有( )作用。
A.揭示主题
B.前后呼应
C.欲扬先抑
D.反衬主题
【4】“我”收到爸爸的手机短信后,马上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这样写道:______
【5】用“ ”画出文中一处环境描写的句子,试着体会一下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一只皮鞋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往路口张望,希望能从夕阳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又是一个傍晚,一个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个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①对呀。”“要付你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元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他……②上前线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 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③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1】根据选文内容,理解填空。
(1)本文开头“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句,在文中烘托了小鞋匠________的心情。
(2)选文中与“夕阳的余晖”一词相呼应的词语是_________。
【2】文中三处用了省略号,其中只有一处表示省略,它是第______处,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省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军人止住了脚步,用 的声音对小鞋匠说”一句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A.轻快
B.高亢
C.亲切
D.低沉
【4】这篇文章歌颂的对象是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他对人民负责精神的语句:_________,当时的小鞋匠心里肯定充满了浓浓的____________之情。
13、课外阅读。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被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qiān),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ji)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忘老根儿:_________________
乌七八糟: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摘抄语句。
①文中的一句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
②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3】第1段简介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请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
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
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
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____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在___历___月,习俗是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哪些花灯?你对其中哪一种最感兴趣?为什么?
___________
【5】什么叫“气死风”灯?画出文中相关语句。
___________
【6】请默写两句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___________
14、课文在线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 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 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 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 儿女 们 过了一会儿 海鸥纷纷落地 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1)给第2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4分)
(2)第1自然段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折号”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所说的“意想不到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4个句子,属于比喻句的是________句和________句。
①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又仿佛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
②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③海鸥们……像是前来瞻仰遗像的亲属。
(4)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
(5)文中所描写的海鸥是那么的重情义,你见过海鸥吗?请根据你的所见或想象,画一幅你心目中的海鸥图。
(6)你想对海鸥或是老人说些什么呢?
15、按要求写句子。
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你知道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难道不吸引我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革命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式转换。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例:“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用其他的词代替)
①看着纷纷飞舞的雪花,她____________道:“雪精灵实在是太美了!”
②“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早晨上学前,妈妈总要______我。
③“加油!加油!” 操场上传来同学们的阵阵____________。
(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充句子)
阳光下的月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题目:春夜喜雨
要求:将杜甫的《春夜喜雨》改写成一篇散文,字数不少于400字。
提示:①不必按诗句的顺序来展开;②根据诗意,抓住特定的时间、地点,想象雨景;③表现出“喜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