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起唱反调(写出反义词)。
疼爱—— 飞快——
成功—— 忧伤——
2、根据课文内容和平时的阅读积累做题。
(1)岁月匆匆,一闪而过。朱自清感叹:“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_________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_________,也没有影子。我不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同时他又在追问自己:“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_,又剩些什么呢?”《长歌行》(汉乐府)里“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也告诉人们时间一去不返,我们一定要珍惜光阴,因为“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2)想起有关月夜的诗歌,我们便会想起王建的《_____》,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提起对朋友的思念,我们还会想起 “_______,_______。”
(3)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在《不忘过去,感恩有你》的主题队会上,我们又一次学习了李大钊、________等人物的事迹。又一次熟悉了司马迁名言:“____________,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又一次诵读了“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诗歌。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3、课文回放。
(1)《山中访友》一文中作者见到的第一个朋友是 ________ 。
(2)感受“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这句话中涉及到的名著是______和_________ 。
(3)《 詹天佑 》一课作者_______________从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表现了詹天佑的优秀品质。
(4)《穷人》的作者是 ____国著名作家____,这一课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 。
(5) 《少年闰土》选自______的小说______ 。课文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等四件事。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______ ,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 。
(7)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____代诗人____写的,诗中描写“乌云翻滚”“大雨倾盆”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生动地概述了_____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______和_____精神。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_,空气是那么____,天空是那么_____,使我总想_____,表示我满心的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而并不茫茫。
5、下列各项摘自课文。其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花脸,眼角雄俊地吊起,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B. 口哨声悠长而柔和,神奇而缥缈,它渐渐漂散在空中,余韵袅袅。
C. 鹦鹉镙号停在海底,静静观赏着那令人眼花潦乱的海底奇光。
D. 克隆人体细胞是一项坚苦的研究工作,索幸科学家们研制成功了。
6、古诗词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范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给诗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新:(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_,从“__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B.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D.《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情感虽带惆怅,却不悲伤。
7、课外阅读。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最能概括青松特点的是( )。
A.挺且直 B.高洁、挺直 C.高洁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
A.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
B.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希望的精神品质
3.《青松》和《苍松怪石图题诗》都描写了青松的品格,《青松》中赞美松树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松怪石图题诗》中赞美松树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首诗通过对松树的描写,都表现了作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精神。
8、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中描写了静的景物:明月、_______、_______,也描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衬托出夏夜的安静,表达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波浪线标出一句对偶句。
【4】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表现了恬静的气氛。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 看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 感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深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 继续)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出合适的词语,打“√”
【2】文中画线部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___________
【4】读完这段话我想对五位战士说_____________。
10、材料阅读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家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几千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A.武汉雷神山医院
B.武汉火神山医院
C.北京小汤山医院
D.以上三个医院都是
【2】根据材料二,下面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小汤山医院收治了全国70%的“非典”病人。
B.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实现了5G网络全面覆盖。
C.武汉雷神山医院参与建设人数最少,只有400多名工人。
D.北京小汤山医院与武汉火神山医院编设床位数一样,建设用时也相同。
【3】材料一中“网络包工头”“云监工”的意思是广大网友( )
A.是医院建设的承包商
B.实地参与了火神山医院的建设
C.密切关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
D.负责监督雷神山医院的建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在“中国速度”的背后,你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美丽的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色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出阵阵的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用横线标出短文中一个比喻句,用“﹏﹏”标出文中的过渡句。
【2】短文第二段主要是对草原的________描写,写的主要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
【3】短文第四段重点是对草原的________描写,写的主要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
【4】短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1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 )
②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入馆时间为9:00——17:00。( )
③乘坐地铁1号线就可以到达中国国家博物馆。( )
【2】寒假里的一个周日下午,妈妈接到了天津好姐妹的微信。因为在忙,就请上五年级的儿子洋洋帮忙回复……如果你是洋洋,根据上述资料,你会怎样回复?
玉敏妹:亲,在吗?我明天带儿子去北京,一早先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中午去你家。
妈妈:玉敏阿姨,我是洋洋。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弹 弓 杨
冯骥才
①杨匡汉是一条中年大汉,身高八尺,长胳膊长腿,腰粗如树,人称大杨。他有蛮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着热气,立秋后还光膀子,不穿褂子,顶多一个布坎肩。他个人不弄刀枪,只玩一把弹弓子,平时掖在后腰带上,撂地 注 演艺时,才拿出来亮一亮真本事。
②一天撂地卖艺时,大杨上身光着膀子,斜挎一个黄布袋,里边是弹丸。
③只见大杨把胳膊一伸,手一张,手心向上,一忽而“嗒”的一声,射出的弹丸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央,一手见神功。众人惊叹不已。
④说时迟那时快,大杨又从挎袋里拿出弹丸,这次是两个。他先是脑袋向后一仰,眼望天空,来个“犀牛望月”,一弹射上去。跟着飞速转身,一回头,又来个“回头望月”,一弹又射上去。跟着,只听天空极高极远之处,传来清脆的“啪”的一声,原来后边的弹九追上前边的弹丸,击中击碎,众人应声叫好。
⑤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天津无人不知,绰号“一身皂”。
⑥“一身皂”二话没说,在桌子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拿出一个玻璃球,稳稳搁在壶嘴上,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
⑦这茶壶只是茶摊上的壶,可是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
⑧大杨全没当事。他从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使劲一扯。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地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再一看茶壶没事儿,壶嘴也没事儿,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
⑨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⑩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谁欺负我,谁欺负人,过了头,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
⑪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
⑫七年后,庚子事变,天津城北这边叫洋人糟蹋得厉害;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凶。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
⑬这话真假无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 (有删改)
【注释】撂地:指艺人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演出。
【1】根据提示梳理小说情节。
【2】文章第①自然段作者用三句话介绍了“弹弓杨”之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习惯奇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抓住_______描写,写出“弹弓杨”_______________。
【4】“弹弓杨”说他留一个弹丸专打恶人,而且“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这个说法在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他只是随口说说,表明自己弹丸的用途。
②为下文洋人军官被杀的情节作铺垫。
③这句话也是对“一身皂”的一种警告,警告他不可欺人太甚。
④这是说给在场百姓听的,让大家知道他的厉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小说的主人公是弹弓杨,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写“一身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结尾写到“洋人军官被杀惨状”和“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你是老师“亲爱的”》,完成练习。
你是老师“亲爱的”
七年级时,年过四十的韩老师教儿子的语文课,也是班主任。
一天放学回家后,儿子一脸潮红。才开学没几天,难道就又犯错挨训啦?赶紧问儿子。儿子迟疑地将一个簇新的语文家庭作业本,递给了我。打开一看,才刚做一页,和以往一样,字迹潦草,一看就是不用心的样子。作业后面,是一句红笔写的评语,“亲爱的,你的作业本,能不能像你人一样,长得一样清秀、干净、帅气呢?”一句“亲爱的”,把我吓了一跳,说实话,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老师用这样的称呼,写这样的评语。我看看红字,又看看儿子,儿子低着头,显然还没有从这句评语中缓过神来。儿子接过作业本,回自己的房间去了。那天,儿子一直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晚上,儿子照例让我在作业本上签名,我惊讶地发现,儿子的作业本,第一次写得这么工整,几处写错的地方,都是用橡皮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才重新写上的。
这个变化,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儿子从小就是个小马虎,几乎每个老师都批评过他,我甚至为此骂过他,揍过他,都没有什么效果。那天的作业后面,韩老师的评语是这样的,“亲爱的,你今天的作业本,就像雨后的田野一样清爽,我喜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慢慢喜欢上了语文,他对韩老师的好感也与日俱增。每次语文作业本一发到手,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想看看韩老师对他昨天的作业,以及今天的表现写的评语。
“亲爱的,你忘记订正了。”“亲爱的,你这个解题方法很好,连老师一开始都没想到呢。”“亲爱的,今天的班会上,你怎么没有发言呢,男子汉,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哦。”……通过这些评语,我看到了儿子的变化。想象着戴着近一千度近视镜片的韩老师,埋头在一本本作业本上批改,认真地写着评语,我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亲爱的”,这是韩老师的标志性称呼。儿子说,他和班里的同学一样,习惯而且喜欢上了韩老师的称呼和评语,曾经很害怕也很讨厌老师的红笔,现在,韩老师的红笔评语,让他感到很温暖,像火一样。
毕业典礼那天,韩老师给了每个孩子一个最热烈的拥抱。我站在家长群,注视着这一切。那天,我也给了儿子一个长长的拥抱,那是儿子长得快和我一样高以来,我第一次拥抱他,很温暖。(有删改)
【1】选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儿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由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
【2】联系文章内容,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亲爱的,你今天的作业本,就像雨后的田野一样清爽,我喜欢!”文中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韩老师的红笔评语,让他感到很温暖,像火一样。”“那是儿子长得快和我一样高以来,我第一次拥抱他,很温暖。”前一句的“温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句的“温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站在家长群中,注视着这一切”,“我”此刻在想什么?请联系全文和此时情境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学们关于“老师批评学生是婉转指出还是直接批评”展开辩论,联系文章内容,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那里常有被工人遗弃的装钉子的麻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尽量吧 店主微笑着说 保留一段时间——估计没问题 (加上合适的标点)
3.他虔诚地把两枚硬币放在里面。(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本对工人说:“求您了!先生。我现在就想卖给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一)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下列词语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队伍 的 不 那么长 一定 赴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①一座堤坝被汹涌的洪水冲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3分)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我是一片白云,我将尽力去装点蓝天:如果我___ ,我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见人很害怕。闰土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乐园。
同学们,许多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依据生活,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又符合情理的人物形象或故事。请你模仿这种创作方式,结合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一个故事吧!
1.环境:雪夜,路灯下
2.人物:一位老人
3.要求:①发挥想象,内容具体,语言生动。②题目自拟,书写认真,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