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莆田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拼音写汉字。

    zhèn________yù________lóng________ héng________zāo________不幸

    yù________xuè________搏杀 yǐng________zōng________

    màn________jīng________ 

     

  • 2、填空。

    ①天子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不保社稷。

    ②御孙曰:“俭,__________;侈__________。”

    ③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____________________,则常足。

    ④三月僧房暖,__________

    ⑤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

  • 3、先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余音_____    ________舞   ________

    画龙_____    _____龙蛇     巧________

    以上词语中,可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文笔流畅的是:______;可用来表现书法作品笔法流畅的是:_______;可用来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的是:______;可用来表现工艺品或建筑设计制作精妙的是:_________

  • 4、课文内容我了解

    (1)本文按( )顺序讲述了围棋神童常昊从小学棋的经历,赞美了他( )、( )的精神和他为国争光的围棋人生。

    (2)本文哪些词句表现了常昊从小立志、专心学棋、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 5、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一定要勇于开拓,要走出一条异于常人的创新之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材料一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这首诗补写完整。

    【2】读这首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⑴“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

       ⑵“九曲黄河万里沙”中“曲”应读“qǔ”,在这里表示“歌曲”。( )

       ⑶这首诗前两句中的“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词语,描绘出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 )

       ⑷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时有感而作。( )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1题中补写的诗句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她写出不朽的诗篇。请在下面再写出两篇不同作品中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在横线上填入所缺的诗句。

    【2】这首词中描述的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3】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路转溪桥忽见”的是什么?流露出夜行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

  • 8、课外美文欣赏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宜将剩勇追穷寇句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__

    2诗中百万雄师指的是_________大江指的是________

    3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句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新鲜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诗中霸王指哪一位历史人物?你能说出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①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②我就要凝视他们……

    ③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④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⑤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我”所见的故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表现作者执着的信仰的句子。

    【3】概括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秋天的怀念(节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   )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   )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选文作者是________,文中讲述了他与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央求  兴高采烈  竟然   B. 央求  喜出望外  忽然

    C. 期待  兴高采烈  忽然   D. 期待  喜出望外  竟然

    3文中画线句子“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为什么用“挡”不用“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此刻,母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一写,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选文选自___________

    【2】选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写出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失望——期待——___________

    【3】选文画线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下雨的时候,路人都加快了速度,为什么“我”却放慢了速度?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你有过这种盼的心理吗?试着描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某报社联合网站邀请网友参与“和父母的距离”的问卷小调查,共有数百位网友投票。调查显示,有7成以上网友和父母不在同一城市生活,距离1000里以上的有1/4。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父母,他们大多是远离家乡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35%以上的网友说,一年中陪父母的时间不到10天;1/3的网友则只有在黄金周或小长假才会回去陪父母。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宁市空巢老人约8万户,35%的老人感到生活孤独,对他们来说,节日送东西不在礼物多少,重在心意。

    材料三:天猫对11月22日至11月28日在天猫上购买鲜花速递、美容保健、首饰等各类感恩节产品的消费数据进行统计,做了趣味排行。其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购买感恩节类产品总体金额最高,排行居“最舍得给妈花钱”省份前三。

    材料四:学生李平与父母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父母亲下跪吧,至少他们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前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读材料四,假如你是李平,回家后,你会对父母说什么?(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快乐积累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陈化成血战吴淞口

    1842年6月,英军舰队来到长江口,准备大举进犯。陈化成把官兵召集到一起,严肃地说:“我从军几十年,出生入死,难以数计。人生在世,总有一死,为国捐躯,死了也值得。英军依仗的无非是大炮,我们也可以用大炮来对付他们。(       )我们勇敢作战,(       )一定能够取胜!”将士们听了,心情激动,都表示要同侵略者决一死战。

    1842年6月16日,天刚蒙蒙亮,英舰蜂拥而来,猛攻炮台,大炮不停地乱轰,硝烟弥漫,烈焰腾腾,弹片横飞。陈化成手执令旗,冒着密集的炮火,站在最高点,指挥士兵发炮还击。顿时,一颗颗炮弹直向敌舰轰去。战斗最激烈时□陈化成亲自上前开炮□把冲在最前面的一艘敌舰打沉□炮战连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共击沉□击伤敌舰4艘□打死□打伤侵略者300多人□

    正当英国侵略者乱成一团时,驻守宝山的两江总督牛鉴被敌人的炮弹吓得临阵脱逃,引起全军大乱。敌军趁机从宝山一带登陆,使陈化成腹背受敌。形势急转直下。在这危急时刻,部将请陈化成迅速撤离炮台。陈化成仰望青天,豪迈地说:“奉命御贼,有进无退,我将以死报国。”他拔出佩刀,带领士兵与爬上炮台的敌人肉搏。搏斗中,陈化成多处负伤,鲜血染红了战袍。他跌倒了又挣扎着站起来,挥着战刀,怒吼着向敌人砍去。在杀退了几个敌人后,陈化成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在炮台上。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并填在下面的括号内。

    (1)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

    (2)为国家牺牲生命。( )

    (3)军人到阵前要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事到临头而退缩逃避。( )

    【3】在第2自然段的方框中加上标点符号。

    【4】本文按____顺序记叙了_____,表现了_____的精神。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枚硬币的秘密

    冬天最冷的时候,我带女儿坐公交车到图书馆。这样既可以学知识,又能取暖。回来后,女儿却变得有些奇怪——以前是七点半出门去上学,现在却提前到七点。以前是三催四叫,现在是自己定闹钟,到点儿就爬起来,一分钟都不赖床。而且,每次出门前,她都要从储蓄罐里拿出一枚硬币攥在手心里。

    坐公交车有IC卡,早饭在家吃,口袋里也有零花钱,女儿要这额外的一元钱干什么?我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女儿却神秘兮兮地说:“这是个秘密!”我欲拿家长的身份压她,想想又觉得不妥。女儿十岁了,有一点自己的小秘密也很正常,再说了,一元钱能干出什么坏事来?

    星期天,女儿缠着我去图书馆。孩子求知若渴,我自然乐意奉陪。天气依然寒冷,我和女儿全副武装准备出门。当然,女儿依然没有忘记准备一元硬币。我没有“打草惊蛇”,反正我全程奉陪,倒要看看她到底用那一元钱干什么。

    坐上公交车,半小时后下车,我径直往图书馆的方向走,却发现女儿快步走到路边.用一元硬币从一位卖报老人手里买了 一份报纸。然后,她笑意盈盈地跑到我身边,冲我做个鬼脸。我责怪她浪费,既然去图书馆,自然有免费的报纸,干嘛还要多花钱?女儿低下头,似乎在做思想斗争。

    片刻后,她抬起头说:“妈妈,其实我已经连续买了一个冬天的报纸,都是在这位老人那儿买的。你上次带我来图书馆时,我就注意到了他。那么冷的天,他还站在寒风里,不停地跺着脚。我想,我多买一份报纸,他就可以早点回家休息了。”

    女儿的话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位老人。他穿着破旧的军大衣,头发已经花白,背也有些佝偻,手里抱着一大摞报纸,正满眼期待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原来,女儿整个冬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就是为了绕道来买报纸?我虽然同情卖报的老人,但更心疼女儿。于是帮她出主意:“你可以买一份报纸给十份的钱啊。”

    女儿连连摇头,说:“不行,那样太伤人自尊了!”

    我说:“那你每次拿一元硬币,不是很麻烦吗?你拿张大钞,不找零不就行了吗?”

    女儿惊呼:“那和给钱有什么区别?老人心里肯定愧疚我每次拿一元硬币,其实就是不 想让他脱掉手套找零钱,这样会很冷的。”

    我久久地看着女儿那张稚嫩的小脸,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很庆幸当初没有粗暴地责问 她。她有一颗金灿灿的心,温暖了别人,也温暖了我。

    我紧紧将女儿搂在怀中,感觉微风拂面,春天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1】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意思。

    (1)打草惊蛇: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破砂锅问到底: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带女儿坐公交车到图书馆。回来后,女儿变得有些奇怪的原因是( )

    A.以前是七点半出门去上学,现在却提前到七点。

    B.以前是三催四叫,现在是自己定闹钟,到点儿就爬起来,一分钟都不赖床。

    C.为了帮助卖报纸的老人而宁愿绕道去买报纸。

    【3】女儿她到底用那一元钱干了什么?正确的选项是( )

    A.女儿快步走到路边,用一元硬币从一位卖报老人手里买了一份报纸。

    B.女儿用一元硬币去图书馆看书。

    C.女儿用一元硬币去坐公交车。

    【4】“我很庆幸当初没有粗暴地责问她。”你认为作者庆幸的原因是( )

    A.我感觉微风拂曲,春天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B.女儿有一颗金灿灿的心,温暖了别人,也温暖了我。

    C.其实女儿已经连续买了一个冬天的报纸,都是在这位老人那儿买的。

    【5】句子与描写方法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女儿连连摇头,说:“不行,那样太伤人自尊了!”(语言描写)

    B.他穿着破旧的军大衣,头发已经花白,背也有些佝偻,手里抱着一大摞报纸,正满眼期待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外貌描写)

    C.我想,我多买一份报纸,他就可以早点回家休息了。(心理描写)

    【6】阅读是写作的桥梁。你从《一枚硬币的秘密》中提炼出的自己的阅读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2)改成第三者转述:

    例:老师说:我们明天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老师说,他们明天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分别改写成反问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利的回击。

    反问句:

    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

     

  • 16、按要求写句子。

    (1)缩写句子。

    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下面的情境写几句话,描绘看到的景象,分别表现心情“好”与“不好”的两种状态。

    我坐在窗边向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坐在窗边向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改写句子(不改变句意)。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根据要求改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写成陈述句)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3)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

    (4)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修改病句)

    (5)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改为被动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

    《小英雄雨来》中的哪个故事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请简要复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