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2、我会查字典。
“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束”的第三笔是________。“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捆,系。B.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C.聚集成一条的东西。D.控制,约束。下面加点字应选哪种解释?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无拘无束(____) 一束花(____) 束手无策(____) 光束(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
2.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
3.《穷人》这篇文章是___国作家____写的。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穷人》记叙了___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____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____的美好品质。
4、看拼音,写词语。
gē da duò jiăo tuí rán jŭ sàng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hōu ti yīn sù péi yăng shā mò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诗句。
①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滑润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词中哪两句描写了六盘山秋天的自然景象?用“ ”画出。
【2】本词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其中“点”指六盘山的天、山,“面”指________。
【3】展开合理想象,把下列词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
【4】本词和《七律・长征》都写到了山,但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写法上,《七律・长征》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代表,写的是群山的形象;《清平乐・六盘山》写的是__________这一座山,这是长征途中的一个界碑。情感上,《清平乐・六盘山》表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感情;《七律・长征》表现的是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的______。
7、阅读体验。
我们爱你啊,中国(节选)
我们爱你—— 涌动的滚滚春潮,
龙井茶的清香 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我们爱你——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我们爱你——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1】诗歌第______小节介绍了闻名世界的中国特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第2小节热情歌颂了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贯穿全文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诗歌的结构,再写一节。
我们爱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按要求作答。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毛泽东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注释】
①[龙华喋血不眠夜]指 1931年2月7 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秘密杀害包括“左联”五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白莽、冯铿在内的革命青年共二十三人之事。喋血,血流遍地。
②(犹制小诗赋管弦)犹制小诗,指鲁迅作《七律·无题》诗。犹,仍然。赋管弦,指配上音乐歌唱,这里指吟诵诗歌。
③[鉴湖越台名士乡]鉴湖,在浙江绍兴城西南两公里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为山阴(今绍兴)人,曾在附近建快阁作为饮酒赋诗之处。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也是山阴人,自号鉴湖女侠。越台,即越王台,在会稽(今绍兴)境内,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招贤士而建。本句是说,鲁迅的故乡绍兴是古今名贤荟萃之地。
④[剑南歌接秋风吟]剑南歌,指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所收诗作。秋风吟,指秋瑾作的诗《秋风曲》和她被清政府杀害前书写的唯一供词“秋凤秋雨愁煞人”,以及鲁迅 1934 年作的《秋夜有感》和 1935 年写的《亥年残秋偶作》。接,连续,这里有“从……到……”之意。
⑤[一例氤氲(yīn yūn)入诗囊〕氤氲,形容烟雾或云气很盛,这里比喻陆游、秋瑾与鲁迅的诗篇富有诗味和爱国热忱。诗囊,装诗稿的袋子。
【1】“一例氤氲入诗囊”这个诗句中“一例”的意思是什么( )
A.一律、一样
B.例子、举例
C.一缕、一丝
D.一条、一束
【2】“犹制小诗赋管弦”这个诗句中的“犹”字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
A.突出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B.说明鲁迅很有文学创作的才华。
C.突出鲁迅顽强抗争的战斗精神。
D.说明鲁迅善于创作不朽的作品。
【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和你查到的资料简要分析。
______
【4】小林在阅读《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其二)这首诗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诗歌题目写的是纪念鲁迅,为什么在诗里还要提到秋瑾和陆游呢?请你联系文本信息,帮助小林解答这个疑问,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
9、快乐阅读吧。(17分)
书 香 作 伴
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zǎn cuán)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xiàng hàng)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 幕)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诞 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字,打“√”。(2分)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四字词语。(2分)
①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 )
②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 )
(3)用“ ”画出第2自然段的比喻句。(2分)
(4)用“ ”画出本文的一个排比句,你从这个排比句体会到了什么?(3分)
(5)“ 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这种欲望”指什么?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6)读了短文你会想到哪句名言?你想对作者说什么?(4分)
10、课外阅读。
老师的腰围
①在一所小学听一堂数学课,内容是有关测量的。孩子们的桌子上摆放着长长短短的尺子。
②老师是个女的,胖胖的,40来岁,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测量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之后,班上像炸开了锅,一只只胳膊( )高举着,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后都得到了表扬,张张小脸涨得红红的,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那些没被点到名字的学生着急了,有的站起来,有的跺着脚,有的甚至爬到凳子上,高举着手:“老师,快叫我,快叫我。”
③看着孩子们( )的猴急样,我坐在边上( ),我能理解孩子们的心情:谁不想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一番呢,何况还有我这个外人在场。
④桌子的长度报过了,铅笔的长度报过了,书本和手臂的长度也报过了,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说完,我旁边那个一直没得到机会的瘦男孩“蹭”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班上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或侧过身看着这个瘦男孩,而后又把目光对着老师。
⑤[A]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静静地看头学生笑,[B]边笑边朝那个男孩说着:“好啊,你来量吧。”
⑥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黑板前。他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可能是男孩的手拙,也可能是尺子在短了,跟头翻了好几趟,他才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老师的话显然激起了其他同学的表现欲,她不失时机地问了一问:“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
⑦小女孩已开始往黑板前跑了。其他学生的目光都在追逐女孩的身影,老师问:“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说:“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C]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刚爬了一圈之后,她就报出了答案:“89厘米。”
⑧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班级的气氛更活跃了。“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老师问。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或侧着头或在桌子上( )。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裤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老师肯定也没想到,[D]我看到她在大笑,真正地( )。笑声仿佛长着腿,在教室里飞舞。她一边笑, 一边真的解下裤带。小同学显然已从老师的笑声中感受到了赞许,他提着尺子朝黑板前面走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仿佛要淌下来。
⑨小同学量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答案。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次序为( )
①抓耳挠腮 ②争先恐后 ③开怀大笑 ④忍俊不禁 ⑤冥思苦想
A.①②③⑤④ 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②⑤①③④
【2】“爬”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在字典中的义项分别为:①昆虫、爬行动物等行动或人用手和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②抓着东西往下去,攀登;③由倒卧而坐起或站起(多指起床)。文中“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的“爬”应选义项为( ),这里指 ,这个词语准确的写出了 。
【3】文中有多处写到老师笑了,读画波浪线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并选择一处谈谈。
你选的是第(_______)处。
老师为什么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她可能会想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这句话中两个“漂亮”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做。
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比起从前毛色黯淡,由于惦记着小狐狸和吃不到充足的食物,明显地消瘦了。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的,正太郎就留一些,扔进地板下面,并且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一只铁碗里。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小狐狸一见正太郎,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地响一声,那两只狐狸从稍稍拉开的门缝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踱来踱去。
(1)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每层的意思。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黯淡——________ 消瘦——________
粗糙——________ 熟悉——________
(3)想象一下:小狐狸和老狐狸为什么舔正太郎的手?它们想表达什么呢?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的时刻(节选自(红岩》,有删改)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份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她们一看到江姐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换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姐——”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短文题目“最后的时刻”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
【2】“江姐!江——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转折。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意思的递进。
【3】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线句子,完成练习。
(1)文中的画线句是对江姐的描写,请你选择相应的描写方法,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填序号)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D.神态描写
(2)通过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江姐是一个 的人。
【5】江姐牺牲前如此“不慌不忙”,李大钊受审时那么“安定、沉着”,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简要分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命的选择
①在我住的这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
②多好的一片空地。花工们在花坛里种些什么呢?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人们一如既往地走过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有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路过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说是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
⑥可是有一日,有几个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一些白花花的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间,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如被一股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⑨第二天,赶紧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更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 你看 生活的路多宽 有阳光 就去做玫瑰 开得热烈 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随即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 你看 生活的路多宽 有阳光 就去做玫瑰 开得热烈 大方些。
【2】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文中的白玉簪花究竟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说说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的爱国心
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个人都爱自己的祖国,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但很多人却不会爱国……
那是一个夏天,我们放学后在校门口等家长来接。此时很多同学排队去校门口的小卖部买冰棍儿。忽然,我发现一个韩国小留学生因为撕不开包装袋急得直跺脚,惹得旁边的好多同学哈哈大笑。这时一个嘴巴快的已经吃完一根冰棍的同学走了过去,说:“嘿嘿,我帮你打开!”韩国的孩子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可谁知他撕开包装袋,却把冰棍放进自己嘴里,还嘟囔着:“嗯啊,真好吃——”此时那个韩国的学生憋了个满脸通红,突然间他猛地打了那个中国同学一拳,说道:“你混蛋!”可想而知,两个人立刻打了起来。我刚要上去制止,又有一个人冲了上去把那个韩国孩子一下推倒在地:“你干什么!你欺负我们中国人!”
来人正是二班的“二牛”(代号)同学,全年级数他最厉害。对于爱国我不知道他抱以怎样的态度,但从他的举动我可以猜出一些来。
此时,我有点看不过去了,便上前抓住“二牛”的衣领问道:“我只是想问你,难道在自己的祖国去欺负一个外国人很光荣吗?”
周围顿时一片哑然。不少看热闹的人也围了过来,似乎都想知道这件事的结果会是怎样。我喘了口气,拿开了他抓着韩国孩子的手,继续说道:“真正的爱国不是像小日本那样以扩张自己的领土为目的,到处去侵略别国,而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为祖国做出贡献,从而得到外国人的认同与称赞。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啪——啪——啪”传来一连串的掌声,有很多人在为我喝彩,而“二牛”也用那双深黑的双眼盯着我,目光渐渐地变得柔和了……
爱国之心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从不怀疑。而我们每个人更多的是要学会怎样去爱国。
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3.在“二牛”的眼中,什么是爱国?在“我”的眼中,什么是爱国?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几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15、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
(2)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今晚我和你爸爸都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17、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不用“说”表达的句子。
林林又遇到大麻烦了,这回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她无可奈何地说:“该怎么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从两个话题中,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一篇习作。
话题一:我的心事
提示:有些话,忍了很久,说不出口;有些事,埋得很深,就怕……这就是心事。有些心事困扰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心事也会帮助我们逐步成长、成熟。我们需要做到,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它,释放它,疏导它,解决它。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尝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让真情自然流露。题目可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话题二:六年,点滴入心
提示:六年中,有太多的点点滴滴值得铭记,也不太可能忘记。毕业在即,提笔追忆,那人、那事、那景、那物……那最珍贵的一点一滴涌出记忆,汇入我心。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确定一个中心,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表达真情实感。题目可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