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茂名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哪些人是国家的脊梁呢?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读诗歌,离不开想象:读“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可以想象西湖雨过天晴,水天一色的美景; 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我可以想象初夏农家小院里闻花香、听蛙鸣、聊丰年的美好画面;想象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画面,我能感受到杜牧对依山傍水、莺啼阵阵的村庄无限神往的情感;想象着“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我能感受到朱熹对丰富多彩的儒学的赞美之情。像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既能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也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2021年2月,中央军委表彰了中印边境冲突中涌现的戍边英雄。为了保卫祖国疆土,边防战士们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因为他们知道:“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些小丘的线条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_______________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__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种情景交融的画面真是生动感人啊!

  •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赞曰:“善哉乎鼓琴,_____。”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二人真是一对知音。

    (2)诗人喜欢以“花”入诗,充满诗情画意。孟浩然爱对酒赏花,“_____,还来就菊花。”;朱熹赏花惜花,“等闲识得东风而,_____。”;辛弃疾闻花香知丰午,“_____,听取蛙声一片。”

    (3)诸葛亮的“鞠躬尽卒,_____。”和曹植的“捐躯赴国难,_____。”都表达了他们心系国家、为国奉献的精神。

  • 3、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4、知识回顾。

    1.我的围棋教练是爸爸,但在一次对弈中,我胜爸爸一筹,爸爸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 道:“青,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

    3.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都已离去了才想起。正如古人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

    4.每逢中秋节,爷爷便会吟诵起《十五夜望月》中的这两句诗;今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匆匆》一文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学弈》一文告诉我们学习时只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有所成就。

  • 5、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满分5 manfen5.com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国学直播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  

    旧时茅店社林边,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应该是指喜鹊。

    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 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还闻到了___________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_______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 7、阅读诗《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选段,完成练习。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陳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选文以“__________________”这中心句引领,分别从_____________两个方向进行具体描写。

    【2】第②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结构。

    【3】第②段写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说说写了哪些小动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根据文意,再续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有一条瓷鱼,有趣极了。

    这条瓷鱼是一条鼓眼金鱼,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中间滚圆饱满的地方是鱼身,占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一,上面刻有鳞片,像一件衣裳,保护着鱼的身体。

    瓷鱼的头很大,上面那对红眼睛,突鼓鼓的,像一对小灯笼。它睁大眼睛,似乎在看着你,又似乎在寻找着它的同伴。头的正面,是鱼的嘴,那嘴是圆形的,嘴唇突起,好像一张一闭,,在不断哈气呢!

    瓷鱼有一条细长的尾巴,分三个叉,像三条绸带在水中摆动,又像空中漂浮的几缕白云。

    这条瓷鱼不同的摆法有不同的样子(  )把它平放着它像睡觉(  )拿起来斜着看(  )它似乎准备游向远方(  )把它竖起来(  )又像张开圆圆的嘴(  )等着你给它东西吃(  )把它侧卧着(  )它似乎在不断地呼吸(  )哈气(  )提着它的尾巴(  )它像在苦苦哀求你放开它……

    这是一条多么有趣的瓷鱼呀!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短文在写瓷鱼外形时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3.给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文章中最后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5. 这是一篇(   )体裁的文章,主要采用了(   )、( )的写作方法。

    6.﹏﹏﹏在原文中画出与开头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的句子。

     

  • 11、认真阅读下列关于“减负”的图文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1)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发言节选

    陈宝生说:“全社会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提高教育素养,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

    (材料2)见下图。

    【1】综合以上图文材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概括地写出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宝生部长说要“改变这种状况”,是指要改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的状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减负”有什么建议?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童年(节选)

    有好几次,我在围墙上面的树上坐着,等待他们叫我和他们一起玩,可是他们没有叫我。我的心已经跟他们一起玩了,有时是那样入神,甚至大叫大笑起来。于是,他们三个一齐看我,悄悄儿谈论着什么,我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就从树上爬下去了。①有一次,他们玩捉迷藏,轮到老二找。他站在仓库拐角地方,诚实地用手蒙着眼,不偷看,他的两个兄弟跑去躲藏。哥哥敏捷地爬进仓库廊檐下面一套宽大的雪橇里面,弟弟手忙脚乱地、可笑地绕着井乱跑,不知道藏到哪儿好。

    “一,”哥哥喊道,“二……

    那个小弟弟跳到井栏上,抓住绳子,把脚放进空桶里,那个水桶砰砰地碰着井栏的墙壁,掉下去不见了。

    我看见那缠得整整齐齐的井辘轱飞快无声地旋转,惊呆了,但马上就明白了会发生什么事,一个纵身就跳到他们院子里,喊道:

    “掉到井里去了!……

    老二和我同时跑到井栏旁边,他抓住了井绳,拼命想往上拉,他的手磨擦得像火烧的一般,但我已经截住了井绳。在这当儿,大哥哥也跑来了,帮助我拉水桶,他说:“请您轻轻地拉!……

    我们很快地把小弟弟拉上来,他也吓坏了。鲜血从他右手指往下滴,腮帮也弄得乌黑,直到腰部都是湿淋淋的,脸白得发青,②但是他微笑着,打着寒噗(jìn),睁圆了眼,一面微笑一面拉着腔说:“我怎————掉下——去了……

    “你发红(疯)了,你知道吗,”二哥哥说,他抱着他,用手帕擦他脸上的血,大哥哥皱着眉说:

    “咱们回去吧,反正瞒也瞒不住……

    “你们会挨打吗?”我问。他点点头,然后向我伸出手来说:“你跑得真快!”我听他夸奖觉得很高兴,我还没来得及握住他的手,他又对二弟说:

    “咱们走吧,他会着凉的!咱们就说他摔倒了,可别提掉井的事!”

    “对,别提,”小弟弟打着哆嗦表示同意说,“我摔到水洼里去了,是吧?”他们走了。

    这一切做得这样快,我看了看那个我蹬着跳到院子的树枝,它还在摇晃着呢,一片黄叶从那上面落下来。

    【1】请从“我”的角度梳理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点

    情节

    心情

    围墙上面的树上

    被兄弟三人议论

    ______

    院子里

    ______

    惊呆了

    ______

    大哥哥夸奖我

    ______

    【2】文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请在正确的选项,并简要说明理由。

    从句①可以看出老二______。(A.诚实守信 B.心地善良)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句②可以看出老三______。(A.聪明伶俐 B.滑稽可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结尾处写道:“这一切做得这样快,我看了看那个我蹬着跳到院子的树枝,它还在摇晃着呢,一片黄叶从那上面落下来。

    这一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救小弟弟时______;“井辘轳飞快无声地旋转”,从对井辘轳的描写中体会到:______

  • 13、课外阅读。

    岩石生蛋

    听说贵州省的三都县一个村庄出现了岩石生蛋的奇事。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几个圆滑的石头,作凳子用。

    与鸡蛋不同,石蛋硬梆梆的,不怕摔不怕砸,坐在上面还挺舒服的哩!这些石蛋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探索欲望驱使着我们,一定要上去看个究竟。在七十多米高的一块悬岩绝壁上,我们看到了最壮观的岩石生蛋奇观。悬岩仅有十几米长,高两米左右,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等待降生的石蛋布满了整个悬岩,就像有一排母鸡正在生蛋一样,有的只露出一点蛋头,有的已露出一半,有的已挤出岩石就要降生大地。生下的石蛋掉在岩下,大小不等,轻的也有几十千克重。石蛋为青赤色,表面有如原木断面般的纹路,纹理(清楚  清晰)

    今天我们的运气不错,碰巧一个石蛋就要降生了。村民用手轻轻一碰它,石蛋(居然  果然)脱岩而出,一个圆溜溜的石蛋坠落于地。

    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

    香港大学地质系陈龙生先生认为,这地方的山岩处在下沉盆纪地质层上,已形成四五亿年。在岩石的形成和以后的挤压中,由于成分的差异和形状的不同而产生蛋形石。又有的地质学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岩石与周围岩石的成分不同,经过上亿年的沧桑,相继脱离原岩石,掉落下来。还有的地质学家与生物学家通过石蛋外表的木纹状纹理分析认为,可能是岩石中含的特异矿物质,在地壳运动中受地热形成一种结晶体,又在地壳运动的驱动下逐渐脱离原岩石,形成石蛋。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   )的情景。读读画线部分的语句,你发现句式有什么特点?请你试着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岩石生蛋有趣吗?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的奇闻趣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       )——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比喻的手法写的,把母爱比作________

    【2】把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第6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下面两句话,哪句表达更好?为什么?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船长是真正的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 19、用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连起来。

    1.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他是邻居。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对我们说:“雷锋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一句话。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照样子,补充句子)

    心爱的小狗走失了,我伤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任选一个,写出自己心情“好”与“不好”时的情感。

    鲜花盛开       狂风暴雨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园地。

    内容:六月,我们毕业啦!小学六年经历过许多事,见识过许多人,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哪件事给你留下了遗憾,今天用笔记录下来,当作美好记忆“贮藏”。

    要求:1.将事情写清楚具体生动。2.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3.注重环境描写,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等。4.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