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期末张掖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diàn)   旎(yí)   裂(bòng)   喇(lā)

    B.血(pō)   持(jīng)   跄(liàng)   满衣(shang)

    C.师(fu)   开(sī)   扣(niǔ)   子(pàn)

    D.哞(mōu)   (huàn)   (zēng)   明晃(huǎng)

  • 2、根据对联的对偶规律,“门迎百福”的下联是哪一项(     

    A.四海呈祥

    B.五谷丰登

    C.岁月更新

    D.户纳千祥

  • 3、有的汉字字形能表示意思,下面汉字中,形义与图义最符合的一个字是(       

    A.背

    B.老

    C.孝

    D.累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   美_______  过_______

    _______  书_______  报_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1.我yōu rán_______地坐在院子里,欣赏着huáng hūn_______美景。

    2.妈妈fēn fù________我,把家里的jìng kuàng________擦一遍。

    3.松树上有一只可爱的sōng shǔ________,它有一张líng lóng________的面孔,经常用爪子和牙齿shū lǐ________一身guāng huá________的皮毛。

  • 6、课文精彩回放。

    1.天行健,           

    2.有志不在年高,           

    3.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4.“怪生无雨都张伞,         出自宋代诗人         ,从中你体会到了两小童        的特点。请你再写出两句反映儿童生活的诗句: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

    6.《将相和》中的是指       是指       ,文章通过               三个故事讲述了他们之间由不和和好的经过。

    7.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文学形式,其中《半截蜡烛》属于        

    8.《烽火戏诸侯》告诉我们古人用     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你现在经常通过          获得信息。

    9.成语积累:文质(      )  仪表(      )  衣冠(     

    攻无(   )  战无(      )  (      )填海

  • 7、比一比,再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_

  • 8、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玷( )祥( )辨( )誊( )瞻(

    沾( )详( )辩( )誉( )檐(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千钧一发的大抢救

    ①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从卫星升空开始,总技术负责人孙家栋就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突然,屏幕上显示蓄电池温度在升高。

    ②现场的空气瞬间凝固了,每个人都呆住了。设计蓄电池系统的同志也弄不清楚这是什么情况。孙家栋急了,问道:“在所有的试验中,蓄电池的耐温值到底是多少?”那位同志说:“……曾达到50℃。”孙家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知道如果不能在蓄电池温度超过50℃之前解决问题,那一切都迟了,国家的亿万元投入就会打水漂儿。他看了看屏幕上的数据,果断下令:“对卫星进行大角度姿态调整!”

    ③经过角度调整,蓄电池升温的速度已经没有那么快了。调整角度已经达到预定最大值,但是蓄电池的温度依旧在上升,渐渐达到了45℃。他立即询问身边的控制系统专家,得知还有继续调整角度的微弱可能。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决定绝地求生。“将卫星的姿态角度立即再调5度。”他命令道。

    ④现场的人都惊呆了,这大冒险了!再调5度,就超过了角度余量,卫星有可能失去控制。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指令是要领导审批签字才能执行的,但办理审批手续已经来不及了。千钧一发之际,孙家栋毫不犹豫,为了不让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他毅然拿起笔,在指令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一次签字。这次签字,不是盲目的赌博,而是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经验,用直觉做出的判断。这种直觉来自他长期从事航天事业的敏感度,更像一种本能。

    ⑤经过再次调整,蓄电池的温度停止上升,慢慢恢复正常。现场响起一阵掌声、欢呼声。孙家栋挽救了一颗险些失去控制的卫星。事实证明,他的判断与处理方式是正确的。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的一次创举。

    ⑥此刻,他已筋疲力尽,无力地坐到椅子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冷静了好一会儿,孙家栋大手一挥,高声说:“大家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开个会,必须弄清楚这个故障的原因。多耽搁一分钟,卫星仍多一分危险。”这个会竟然开了一整天……

    【资料】孙家栋是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火箭、人造卫星研制工作,曾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和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千钧一发:___________________

    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用简短的语句把故事内容补充完整。

    蓄电池温度突然升高,孙家栋______→蓄电池温度依旧升高,孙家栋_______→蓄电池温度恢复正常,孙家栋_________

    【3】读第①自然段画“——”的句子,这样描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④自然段“这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一次签字”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孙家栋已筋疲力尽,第一次感觉用笔签字如此沉重

    B.孙家栋深知责任重大,坚决要挽救险些失控的卫星

    C.孙家栋没有经历过在审批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签字

    【5】读第⑥自然段,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体会到孙家栋心情急切,下决心务必找到故障原因

    B.感受到孙家栋要抓紧时间庆祝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说明孙家栋想凭借丰富的经验马上找到故障的原因

    【6】读文中画“﹏﹏”的两处句子,说说在这两处描写中孙家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高明的老师

    春秋时期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做   作)了一首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首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访   仿)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   燥)地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忽然   果然   居然)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   夸耀)说:“好,好,好极了!”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高耸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人心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方法我知道。这些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一选,填一填)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分类别

    (1) 目前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

    (2) 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3)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

    (4) 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

    (5)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 12、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①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②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 )之相;鹅的步调( ),( )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选文从哪些方面表现鹅的高傲?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这个比喻句的作用是:

    【4】有人说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对于鹅的厌恶之情,你赞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写一写。

    ①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

    ②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雾凇岛上看雾凇

    周立新

    吉林雾凇远近闻名。每年的12月下旬开始,松花江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而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雾凇岛,则是观赏和拍摄雾凇奇观的最佳地点。

    雾凇岛是松花江上的一座小岛,这里的地势较吉林市区低,又有江水环抱。当万物萧瑟、草木凋零的冬季到来,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便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雾凇奇观。那琼枝玉叶的娜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冰清玉洁,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人们把吉林雾凇的观赏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夜看零,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在每一个时段内都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惊奇。

    夜看雾

    夜看雾是指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松花江上出现的江雾景观。该景一般会出现在夜里10时左右,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出现,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雾气升腾着、翻滚着涌向松花江两岸。霎时间,游人置身于浓重的云雾之中,江边的建筑物、树木也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成为云海仙境一般。一般来说,当夜的江雾越是浓重,次日的雾凇景观越是壮观,这也成了吉林雾凇预报的重要征兆。

    晨看挂

    晨看挂是说清晨起来看树挂(雾凇)。经过一夜的浓雾,清晨,当人们再次来到雾凇观赏区时,前夜江堤上黑森森的柳树、松柏和千年榆树,居然在一夜之间被江雾染得一片银白,在眼前豁然呈现出一个银色梦幻般的奇妙世界。江边的树木凝结了厚厚的雾凇,太阳被晨雾遮住。每一棵垂柳的枝条都晶莹闪烁,宛若玉枝垂挂,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株株被雾凇所装扮的松柏都似银菊牡丹盛开、寒冬蜡梅怒放,就连路边的小草,也被雾凇包裹得毛茸茸的。

    待到近午赏落花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描述观赏雾凇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9点以后,阳光、微风怀着对雾凇的妒忌,促使凝结在树枝上的雾凇开始脱落。最初只是一点一片地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在空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雪帘。纷飞的雾凇似雪花一样落到人们的头上、肩上,使人感到格外凉爽、清新。

    【1】把文中引用的诗句补充完整。

    【2】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写“夜看雾”的景观时,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的方法,表现出______的景象;描写“晨看挂”的景观时,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的方法,表现出树挂______的特点。

    A雾气翻滚、景物若隐若现

    B形态万千、晶莹剔透

    C静态

    D动态

    【4】“待到近午赏落花”部分,作者先运用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雾凇脱落的原因;又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把脱落的雾凇比作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雾凇的样子。

  • 14、材料三则

    【材料一】

    下面是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的相关报道。

    据调查,荣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过了成人。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心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身边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父母的关爱?是否懂得帮父母分忧?对父母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孝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二】

    某市对多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个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小学生对孝心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自己。现在有些孩子,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

    【材料三】小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表

    项 目

    为父母过生日

    主动做家务

    不跟父母顶嘴

    与父母谈心

    等父母吃饭

    给父母端茶送水等

    经 常

    30%

    10%

    9%

    20%

    25%

    10%

    偶 尔

    60%

    60%

    75%

    25%

    20%

    10%

    从 不

    10%

    30%

    16%

    55%

    55%

    80%

    【1】【材料一】“最美孝心少年”的孩子拥有许多共同点,下列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        

    A.家庭遭遇不幸

    B.承担照顾家人的责任

    C.为家庭付出良多

    D.学习成绩非常优秀

    【2】阅读【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10%的小学生从不为父母过生日。

    B.有60%的小学生经常主动做家务。

    C.有75%的小学生偶尔与父母谈心。

    D.能给父母端茶送水的学生达80%。

    【3】下列有关三则材料传递的共同主题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要让小学生学会和父母相处,乐于沟通。

    B.批判当下考分红榜让传统孝道有所迷失。

    C.要让“孝”文化在小学生的成长中生根发芽。

    D.要明白小学生对“孝心”理解有偏差的原因。

    【4】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经历分析,“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①母亲哭了,在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多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了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没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她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橡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面对失明的儿子,已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1】短文中有不少叠字叠词的运用,找一找,照样子写下来。

    (1)浓浓的烟雾   厚厚的棉被        _________)歉意       __________)叹息

    (2)茫茫雨夜   _________)伤痕   气息(__________       小心(__________

    【2】短文围绕“母亲为我流泪”写了四件事,照样子概括出来。

    ①“我”得急性肠炎,母亲抱着“我”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治病。

    ________________

    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

    ________________

    【3】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为什么说母亲的生命成为了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跑着到我的床头,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注意带点的词,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自然段结尾一处。“我”此时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你有过“用手去摸,是泪”的经历吗?试着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本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陕北八月天(节选)

    八月,陕北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到了。

    如果说陕北最美丽最明(湄   媚)的季节是农家四月山丹丹花开的时候,那么,陕北最美丽最富(浇   饶)的季节是农家八月天。

    当季节进入八月的时令,博大慈(祥 详)的黄土高原便摇曳着,鼓荡着,喧哗着,向你坦露出丰满、迷人的秋色。

    唯有这个季节,高原才暂时隐去了她荒凉贫瘠的本色,向人们宽厚而无私地(奉   捧)献出果实和收获。

    八月的高原,糜谷是黄灿灿的,高粱是红彤彤的,荞麦是粉楚楚的,棉花是白花花的,绿豆荚是黑玖玖的,白菜是绿莹莹的,玉蜀黍亮开自己金黄的肤色,烤烟袒露出它青油油的胸脯……五彩斑斓的秋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沟沟壑壑,山山洼洼,川川畔畔。轻风吹过,山洼沟壑[hè]的庄稼间,散发出甜蜜的气味;田野河谷,像少女的黄裙子燃烧灼灼。

    田野上最后几株迟放的向日葵也黄澄澄的,吸引着几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充满黄色的芳香。宁静温馨的小径边,孩子们推着自己那用高粱秸穿南瓜折叠而成的独轮小车,尽是这样的小车,吱吱呀呀,黄皮子大南瓜旋转,旋转,徐徐地伸展……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画“√”。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八月的高原向人们奉献了哪些果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你积累的描写秋天的成语或诗句。(请写出两个词语或者一个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读书再读书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发现它们都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捡得太少了。

    亲爱的小读者,读书也如此。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很幸运的是,我从小就爱看书。记得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捧着厚厚的《女游击队长》囫囵吞枣地看,这份读书的兴趣一直伴随我长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小时候从不为写作发愁,考大学语文得了高分,选择职业考上电台主持人,直到今天开始尝试写作……这,都是读书的功劳。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我不读书也就不会有今天,但在庆幸的同时我也和那个商人一样懊悔:我为什么不读得多一些再多一些呢?这份懊悔来自我在工作的时候,常常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

    【1】“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中作者形象地把读书类比作_______,把读书获得的好处类比成__________

    【2】面对读书,作者是________。她高兴的是____________;懊悔的是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含有加点词的句子,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划线句子中“偷”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别人的智慧”指的是________

    【5】从文中摘录一句关于读书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师恩难忘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拫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棑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教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1】阅读全文,理清故事内容。

    人物

    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

    有一年

    地点

    教室

    _________

    场景

    _________

    ②“我”回乡遇到老师表达感谢

    其中,第______个场景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添加动作和语言,把文中画“______”时内容讲具体,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短文内容,体会短文结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文中的谁?说说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描写了大拇指的形状不美。

    2选段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3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仿照着写一写食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运输小槐米到全国各地。(改成字句)

    2.我喜欢吃很多水果,如苹果、西瓜、草莓等。(修改病句)

     

  • 21、句子练习。

    (1)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

    (2)小河边,柳枝在风中摇晃,(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

    (3)这是一样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

    (4)低地镶嵌在运河之间。(扩句)

    _____________

    (5)在横线上填上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①“快来看哪,玲玲的作文贴在橱窗里了!”晓东_______说。

    ②老师_________说:“你怎么能欺负同学?”

  • 22、我能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表现出学习的忙碌。

    例: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美食。请把它介绍给大家,要写清楚它的主要特点,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并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