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的动物是:( )
A.象鼻虫.蟋蟀
B.蜘蛛.蜜蜂
C.螳螂.蝎子
D.骆驼.恐龙
2、白娘子被法海压在了( )
A.雷峰塔
B.净慈寺
C.峨眉山
3、《草房子》中“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 )
A.桑桑
B.杜小康
C.秃鹤
D.纸月
4、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______)我是中国人,(______)我爱我的祖国。
2.(______)我们当时的中文水平还不行。(______)说中国话时,心底的感觉是无比自豪的。
5、积累与运用。
(1)这是早已“____________”的事,你怎么可以反悔?(填一歇后语)
(2)为了保家卫国,许多革命战士毅然奔赴前线,哪怕葬身异国他乡也无怨无悔。这不正是“青山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用“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遗民百姓企盼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希望落空的失望之情;王昌龄则用“_______,_____”表达了将士们的壮志凌云。
(4)童年的无忧无虑令人羡慕。“______,_________”是范成大诗中孩子种瓜的童趣;“_____,_______”是雷震眼中牧童骑牛背晚归的自在。
6、比一比,再组词。
励______ 誉______ 版______
厉______ 誊______ 板______
7、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hú li( )吃不着pú tao( ),就说pú tao( )是suān( )的。这也是有虚荣心的人的yí guàn( )做法。
(2)shuō huǎng( )的孩子会受到chéng jiè( )的。
8、组词。
柿( ) 搜( ) 趴( ) 籽( )
沛( ) 艘( ) 扒( ) 仔( )
9、阅读乐园。
_________________
“桂花开啦!”
公园里的桂树真多。最老的要数两棵百年老桂了。它们的树干挺直粗壮,枝叶繁茂,密密匝匝。绽开的花朵像满天的星星,一簇簇,一串串,缀满了枝条。一阵晨风拂过,把浓浓的花香传播得很远很远。老桂树周围还有几十棵小桂树,它们大小不一,高矮不同,却各得其所,和睦相处。真是个其乐融融的桂树大家庭。
我站在桂树丛中,摸摸桂树碧绿的叶,抚抚桂树浅褐的干,又撩撩缀满花儿的枝,用鼻子尽情地吮吸着,真像是喝了一杯浓醇的好酒,心中有说不出的愉快和惬意。我被花的馨香团团包围着——我醉了。
1.给本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和睦相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短文用它描写桂树,这是一种___________的手法。
3.“绽开的花朵像满天的星星,一簇簇,一串串,缀满了枝条。”这句话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馨香”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最后一句话中的破折号起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知了
山上有一种蝉,叫声特别奇异,总是吱的一声向上拔高,沿着树木、云朵,拉高到难以形容的地步。然后,在长音的最后一节突然以低音“了”作结,戛(1)然而止。倾听起来,活脱脱就是:
知——了!
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的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形声与会意。从前,我一直以为蝉的幼虫名叫“蜘蟟”,长大蝉蜕之后就叫作“知了”了。
蝉,是这世间多么奇特的动物,它们的幼虫长住地下达一两年的时间,经过如此( )(2)长的黑暗飞上枝头,却只有短短一两星期的生命。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才会感慨:“惠蛄不知春秋!”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声量应该属( )(3)音一类,因为声音( )(4)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只有单节没有变化的长音。
但是,我们总喜欢听蝉,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界的咏叹。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听万蝉齐鸣,会使我们心中荡漾,想要学蝉一样,站在山巅长啸。
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孟浩然有一首写蝉的诗,中间有这样几句: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 想起这首诗 就觉得 知了 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 什么时候 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 一边心里坦然明了 对自己说 知了 关于生命的实相 我明白了
【1】给文章标注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填入合适的字,正确的选项是( )
A. gā;慢;噪;即 B. jiá ;漫;噪;既 C. jiá;漫;燥;既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3】下面对“知了”的理解有误的是( )
A. 知了叫的时候先一声讥讽的长音“吱”,之后突然以低音“了”作结,听起来就像“知也”,也因此而得名。
B. 知了的声音算得上优美,因为是有变化的长音。
C. 人们喜欢听蝉声,是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对世界的咏叹。
【4】联系上下文,对“惠蛄不知春秋”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 知了不知道春天和秋天的季节划分。
B. 知了生命短暂,不会在春天和秋天存活的。
C. 知了生命短暂,只在夏天存活,不知道春天和秋天。
【5】文中介绍的“知了”有什么特点? ( ) (多选)
A. 生命力强 B. 只有一两周的生命 C. 叫声大而尖 D. 声音是没有变化的长音
【6】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关于“生命的实相”,正确的理解是( ) (多选)
A. 蝉的幼虫在地下苦熬只为飞上枝头鸣叫的短暂的生命,与我们大部分把半生的光阴用于学习很相像;
B. 一旦我们获得所谓的成功,我们的光阴也将逝去,就像迎来秋天的蝉一般;
C. 人的一生中蝉一样,通过漫长的努力,去追求成功的自我满足。
【7】文中______了孟浩然的一首有关蝉的诗,目的是____________。( )
A. 引用;借诗中的“悲怀”引出自己对于“生命的实相”的思考
B. 借用;抒发自己听到蝉声的悲凉心情
C. 引用;由蝉声自然联想到了这首诗,感叹蝉儿的生命短暂
11、课外阅读。
难忘的两分
①期中考试,我数学得了 98 分,位列全班第一。放学后,我拿着试卷兴高(采 彩)烈地跑回家。一进门,就眉飞色舞地对妈妈说:“妈,我又拿了个‘冠军’!”
②妈妈接过试卷,看了一眼,高兴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 赶紧围上围裙说 妈妈给你煮两个大鸡蛋 慰劳慰劳你 那顿饭我吃得特别香。饭后,我要妈妈在试卷上签字。妈妈有个习惯,凡是她签字的卷子,她都要认真检查一遍。
③妈妈检查完我的试卷,意外地发现一道小题答错了,老师却没有发现。诚实的妈妈没有隐瞒我的错误,在我的试卷上写了如下一段话:“发现一处差(chà chā)错,应扣两分,请老师验证。落款是妈妈的名字。我看了妈妈写给老师的话,沉不住气了,向妈妈提出了“抗议”。妈妈说:“那好,是对是错,咱们再算一遍吧!”算的结果,还是我错了,把 7.89 写成了 78.9。妈妈说:“服气了吧?拿去让老师重新给你判分吧!”重(zhòng chóng)判,重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减去两分,意味着我的第一名不(翼 易)而飞!我觉得还是作为一种“特殊”情况来处理好,反正我自己已经知道错了,这次就维持原判分数得了,然而妈妈不同意。妈妈透过这应该减去的两分,似乎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妈妈说:“数学成绩可以用分数来计算,而诚实——一个人最可贵的美德,却是用分数难以计算的。把实情告诉老师,你失去的是不应该得到的两分,而得到的却是无论多少个两分也换不来的诚实呀!孩子,你是要虚假的两分呢,还是要可贵的诚实呢?”
④妈妈的一番话,使我深受教育,我自然要可贵的诚实。透过这难忘的两分,我看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看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差距……
【1】给第②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加上标点。
【2】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3】看看下面加点的词语,再仿照下面的例子造句。
妈妈有个习惯,凡是她签字的卷子,她都要认真检查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透过这应该减去的两分,似乎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这“更重要的东西”
指的是什么?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里可以看出妈妈诚实?妈妈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读万卷书”的“卷”字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读万卷书”中读____________,另一个读音可组词为:____________。
【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喜欢什么书?不喜欢什么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火车六年不到站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你弟弟住院多久了?”“六年。”“六年?”我震惊。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 我听到弟弟说 哥 什么时候下车 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六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他从25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时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的商店老板说,那人回家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我惊呼:“你干吗?”“我游过去。”“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
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两小时后,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六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1】给短文第2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在括号内填上描写哥哥心情的词语。
提议去逛街(______)→发现已经4点了(吃惊)→得知开船的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______)→安慰弟弟(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中描写哥哥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表现了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以“火车六年不到站”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通过对哥哥这个人物的刻画,赞美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再翻译句子。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硎: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
【2】这段选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些事物来赞美_________。
【3】关于“纵横”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国土南北东西的距离。
B.既指时间之长,又指空间之广。
C.为下句所表现少年中国的“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麻雀(节选)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有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中的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眼睛远远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1】用简洁的话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___”的句子写出了麻雀__________的特点。这两句话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的句子,结合《珍珠鸟》文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句,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精彩阅读。
“你逃不了!”孩子( )追赶( )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部吓呆了。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有命了。(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选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水手们全都吓呆了。”的原因是什么?用“ ”标出来
【4】你想对这个孩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诚信的力量
尼泊尔是一个多山的小国,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国家的贫穷,很少有外国人来。
当地的生活条件很落后,商业也不发达,人们生活很困难。有一次,日本的几位摄影师来到这里。他们想喝啤酒,就找到了村子里的一个男孩,让他去替他们买啤酒。买啤酒得去很远的地方,孩子走了3个多小时才买到啤酒。第二天,摄影师们又让男孩去买啤酒,这次给了他很多钱,要他买10瓶啤酒。整整一天过去了,男孩一直没有回来。摄影师们都说,男孩肯定把钱骗走不回来了。
后半夜,摄影师们已经睡下了,突然听到了敲门声。他们打开门,只见浑身是泥的男孩抱着几瓶啤酒走了进来。原来,男孩走了几个小时,只买到了4瓶啤酒。为了买到更多的啤酒,他翻过了一座大山又蹚过了一条大河,才终于买够了10瓶啤酒。可是在返回的路上,因为路远山陡,累极了的男孩连摔了几跤,摔碎了几瓶啤酒。男孩哭着向摄影师们道歉,并且交还了所有找回的零钱。
摄影师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为自己对男孩的猜测感到十分惭愧。摄影师们回国后,到处向人讲述这个小男孩的故事。许多日本人不仅被摄影师们拍摄的原始自然风光所吸引,更被男孩的淳朴诚实深深地打动了。从那以后,到尼泊尔观光旅游的日本游客越来越多,极大地推动了尼泊尔旅游业的发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啤( )酒 尼泊( )尔
惭( )愧 淳( )朴
2.在文中用“——”画出写到尼泊尔观光旅游的日本游客越来越多的原因的句子。
3.为了买够10瓶啤酒,男孩克服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摄影师对男孩的猜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感到惭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题目是“诚信的力量”,短文中“诚信的力量”指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你联想到哪句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 A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B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C )桂花。回家时,总要( D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将下列四个字分别填入选文ABCD处。
捧 赏 收 挑
A:_____ B: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浓郁的字是“_______”。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在。
B.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浓郁,让四季香甜。也让乡亲们的生活香甜。
【3】用“﹏﹏”画出母亲说的话。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4】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近?( )
A.月是故乡明 B.每逢佳节倍思亲
【5】作者借桂花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判断题。请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阿炳出生时眼睛就失明了。 ( )
(2)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 )
(3)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 )
(4)阿炳在泉边即兴拉起了一首二胡曲,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 )
(5)《二泉映月》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 )
【2】请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恩重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完成练习。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为什么会听到“叹息”和“哭泣”?阿炳听到的“倾诉”和“呐喊”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乐曲,这首曲子要表达的感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圆明园建筑宏伟。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句子,想成语。(6分)
(1)漫步秋天的校园:
(2)你在报纸上看到“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消息:
(3)我终于了万里长城,想到了成语:
(4)中秋节到了,我想到了成语:
(5)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我想到的成语有:
(6)看到母亲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的白发,我想到的成语有:
22、仿照例句的表达方式,写一写人体五官中嘴巴的作用。
例:在五指中,大拇指是最肯吃苦的。例如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但可能平时交流不多。借本次习作的机会,以“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与他们真心交流。可以写你们之间难忘的事,可以讲你对一些事的不同看法,可以给他们的生活提出建议……
要求:1.以书信的格式来写作。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3.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