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期末孝感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对“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游人”指一般游客。“暖风”指自然界的春风。“暖风”把“游人”吹得如醉如迷,赞美了景色的美好。

    B.“游人”在这里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在诗人看来,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 2、选一选  填一填

    阶   价

    ________ ________钱   ________________

    幕   慕   暮

    ________色降临   开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避   劈   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下列词语互为反义词的是(   )

    A. 安然无恙---安然无事   B. 欣喜若狂---愁眉苦脸   C. 宣告---宣布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填上表示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语。

    (1)林冲________地说:请教了!”

    (2)洪教头________地说:我偏不信他!”

  • 5、积累与背诵。

    1.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

    2.少年智则国智,____________,少年强则国强,_____________

    3.老师说:“你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写的就是这个道理。

    4.古往今来,中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爱国作家。“______,其道大光。______,一泻汪洋。________,鳞爪飞扬”是梁启超对祖国的声声赞美;“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是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希望;“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是林升对统治者的声声谴责。

  • 6、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警察严正告诫碰瓷小轿车的人,“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别为了讹诈别人一点钱把命搭上了;“_______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这句话出自课文《杨氏之子》;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充分描绘了初夏农村的繁忙无闲人;杜甫听说朝廷收复了失地激动万分,“________________,便下襄阳向洛阳”;“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充分描绘了孩童冷天玩冰的天真快乐、幼稚可爱。

  • 7、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2)宝剑锋从磨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变色龙》这篇文章是按照   变色龙→   变色龙→   变色龙的顺序描述了变色龙的     等方面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变色龙的   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 )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着____ ____ 真像下雨____ 好香的雨啊____   

    桂花摇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 )上几天太阳,(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  )内。

      挑 

    2在短文的“ ______  ”内填上标点。

    3   画出表示桂花的用途的句子。

    4“~~~~~~~”划出桂花落下来时像下雨一样的句子。

    5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6一个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帝植柏的传说

    迈进轩辕庙大门,迎面便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柏,这便是著名的黄帝手植柏。据说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柏树,距今大约已有5 000多年了。外国人称赞它是世界柏树之父。黄帝手植柏下围十米有余,七人合抱不严,所以当地民谚说它是七搂八拃半,二十四个疙瘩不上算。

    传说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族联盟,定居在桥山。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黄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鸿、共鼓等商议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他们教化桥山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离开树枝和洞穴搬进新屋;又把桥山改名桥国。桥山群民住进房屋后,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兽来伤害他们了。可是,在那时候人们并不懂得毁坏森林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们乱砍滥伐,没有几年,桥山周围的树林全被砍光了。就连黄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也被砍伐得几乎一棵不剩。就在这时候,一场暴雨袭来,山洪突然暴发,洪水像猛兽一般从山上猛冲下来,把几十人和黄帝得力的大臣共鼓、狄货都卷走了。黄帝悲痛万分。

    雨过天晴,黄帝亲自带领大臣们上山查看,发现凡是树林被砍光的山头,不仅挡不住水,连地上的草地也冲得一干二净了。黄帝看见漫山遍野都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沟沟洼洼,心情十分沉重。他对群民说:今后再也不能乱砍树木了。如果再乱砍下去,桥国就没有树林了,野兽也没处藏身了。到那时,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当时有位大臣建议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黄帝说:不可!如果那里树木也叫我们砍完,那时候我们还能往哪里搬呢?再遭洪水,我们又哪里跑?众臣觉得黄帝说得有理,都问他该怎么办?

    黄帝说:我愿和大家一齐上山栽树种草,用不了几年,满山就会长满草木,既不怕洪水,又能引来野兽,那时桥国群民才能有吃有穿。说罢,黄帝自己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学黄帝的样子,纷纷栽树种草。

    不几年,桥国的山山岭岭林草茂密,一片葱绿。人们都很感激黄帝。从此,植树造林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一直沿续下来。

    传说黄帝在乘龙升天飞经桥国上空时,还特意让巨龙停下来,为了再看一眼自己亲手栽下的那棵柏树。他又随手把群民送给他的干肉块扔下来,落在自己栽种的柏树上。传说现在黄帝手植柏树干上长的24个疙瘩,就是那时黄帝扔下的肉块变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黄帝手植柏:________

    ②沿续:________

    2认真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的含义。

    ①外国人称赞它是世界柏树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那里树木也叫我们砍完,那时候我们还能往哪里搬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帝亲自和桥国群民一齐上山栽树种草,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盘点。

    忆读书(节选)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的作用。

    【2】第二自然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我会用这个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中“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谁?请简要说说他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片段中画波浪线的读书经历,你有过吗?请简要说一说你的读书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与成语“___________”的意思一样

    【2】短文围绕小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     ________

    【3】为了介绍小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把向上翘起的船头和船艄比作______,把小艇行动时的样子比作_______________,这样表达的好处__________

    【4】读下面的例句,说说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乘坐小艇时所见的景致?请你运用此方法,依据“群鸟飞过湖面”这一情景,写出其热闹场景。

    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请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殿(diǎn diàn)堂 安(lán nán)园 仿(fú fó)

    【2】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用了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

    A.因为昔日的辉煌比它的毁灭更有意义。

    B.圆明园的毁灭太残酷,作者不忍心去写。

    C.通过对比,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与强烈的爱国之情。

    【3】圆明园毁灭了,祖国的很多文物流落海外,陈列在别国的博物馆里,面对这种现实,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梅雨潭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我们来到潭边,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少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下面的句子属于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填一填。

    (1)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

    (2)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

    【2】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这几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__,写出了梅雨潭___________________

    【3】梅雨潭之所以得名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全文的观察点是:先是在山边,接着在梅雨亭边,最后在梅雨潭边

    B.全文重点在写梅雨潭“绿”的特点,第二自然段对梅雨亭的描写是多余的

    C.作者在观察、描绘上极为精细,如写梅雨瀑的水花,从轻风起来时的飘散状态看,作者觉得像杨花

    D.短文先写“梅雨瀑”,不仅仅是为了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更是为了刻画一幅完整的梅雨潭的绿色图

    【5】比较短文开头和结尾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细细端详着:这条变色龙全身翠绿。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凸起,凶相毕露。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尖细。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你别看它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捉食物。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片段中表示的词语有:  

    【2】迅雷不及掩耳看出

    【3】第二段中引号表示 ,破折号表示

    【4】我们被它吓了一跳的原因是:

    【5】联系全文,概括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变色龙靠(   )来判断昆虫的位置,用(   ) 来捕获食物

    【6】用“——”线画出正确读音 伺(cì sì)机 刹(chà shà)那间

    【7】“刹那间”可以换成词语:

    【8】变色龙,学名 ,因为它能够 ,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 。现在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 像这样的三字成语你还知道      

    【9】课文主要从   这三个方面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是   ,因为  

    【10】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凶相露(   ) 指手脚(   )四短脚(  

    【11】端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12】作者是从   两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

    【13】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4】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

    【15】关于变色龙舌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跟它的身子差不多长。

    B.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比它身长的两倍多一点。

    C.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是它身长的两倍。

    【17】这段话中迅雷不及掩耳是个六字成语,请把下面的六字成语补充完整。

    真金不怕(   )   (   )不如一见

    有眼不识( ) 士可杀( )

    有志者(   )   天有( )风云

     

  • 16、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做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囫囵吞枣。既然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

    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短文围绕“好读书”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①②段写了为什么读书,第__段写了_____,第_____段写了______。(整体感知能力训练)

    【2】科学书记录了大自然的奥秘,历史书_____,文学书_____。(捕捉信息能力训练)

    【3】读书的好处有哪些呢?(捕捉信息能力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作为学生,你该怎样和他们沟通呢?(创意应用能力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第⑤段句子的写法,完成下面的填空。(创意应用能力训练)

    读书______,使人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分一点阳光给你

    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总会看见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黑黑的皮肤,厚厚的嘴唇,两只分得很开的眼睛,大约有十五六岁。他站在路边,和过往的每个行人打招呼,不停地叫着:“叔叔好,阿姨好。同事告诉我这是个弱智的孩子。我平时匆匆忙忙,再加上知道他是个弱智,故而从不和他搭话。

    一天中午,太阳出奇的好,因不用急着赶回去替女儿做饭,所以我心情轻松地走在初春的阳光下。

    那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仍然站在路边,伸着脖子叫叔叔阿姨好。我走过他跟前,在他叫阿姨好的时候,对他笑了笑,然后又慢慢往前走。没走几步,身后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阿姨,我能和你说话吗?”我用心地看了他一眼,就在这刹那间,我看到了那两只分得很开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渴望。我冲他点点头,那双没有神采的小眼晴里闪出了兴奋的光芒:“阿姨,你笑起来真好看。从来没有人对我笑,也没有人和我说话,我只和我家的狗狗说话,可是狗狗只吃肉,不爱听我说话。

    我笑笑问他:“你上几年级了?”“初中。要做化学实验,可是我不会,也没有人教我。

    沿着人行道,弱智男孩一边走一边不停地说着他的学校,他的老师,他的同学,他的小狗,他告诉我他最事欢的是劳动课,因为劳动课上同学都喊他帮忙,他觉得自己真了不起,会干很多别人不会干的活。说这话时,弱智男孩的脸上满是自豪,我的心却像被什么扎了一下,轻轻一哆嗦。

    我和男孩慢慢走着,微笑着听他说着含糊不清的话。他的话语没有任何逻辑性,杂乱无章,有时根本无法听清楚他到底在说什么,但我一直微笑着听。走到拐弯处,我对他说:阿姨要回家了,你也回家去好吗?”弱智男孩依依不舍地看着我,然后点点头:“阿姨再见!”我站在路口,看着他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走远。我抬头看看天,天很远很蓝,阳光很灿烂。

    想必小男孩的心灵深处,此时也是阳光灿烂吧。

    我不知道小男孩心中的阳光是不是我给他的,但我知道,分一点阳光给最需要的人,我们的阳光不会减少。

    1   画出与抬头看看天,天很远很蓝,阳光很加烂相照应的句子。

    2没走几步,身后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阿姨,我能和你说话吗?”怯怯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必小男孩的心灵深处,此时也是阳光灿烂吧中的阳光灿烂指的是_____;天很远很蓝,阳光很灿烂中的阳光很灿烂指的是_______

    4细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认为弱智男孩心中的阳光是作者给的吗?为什么说分一点阳光给最需要的人,我们的阳光不会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长征中的炊事班

    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能不伤心呢?

    连长要给炊事班补充几个战士。炊事员们不同意,钱班长对连长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了一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那时候我们连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也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了。

    刚到后半夜,老钱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劝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只听到他用低沉的声音对我说:“老谢,给我点水喝!”这时水开了,我忙把锅盖掀起来,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我急忙走前几步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锅灶前。炊事员们醒了,连首长、战士们都来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泪。

    在最艰苦的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而那口标志着烈士们功绩的铜锅,仍被珍贵地保留在我们连里。

    1.用“  ”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

    2.炊事员们为什么不同意给炊事班补充战士?

    3.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 19、课外阅读。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 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 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转入民用。

    B.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

    C.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D.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

    3第⑤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

    利:(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弊:(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5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不得使用文中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每天大黑骡子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仿写句子)

    2.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改为反问句)

    3.黄晓文正在奔跑。(扩句)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的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仿照句子的写法,补全下面的句子)

    开学典礼开始了,小王满含期待校长宣读获奖学生名单,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仿写句子)

    早晨的集市真热闹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志敏说自己没钱。国方兵士并不相信他。(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类带来了诗的灵性。(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他作文里的病句大大进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3选2)

    (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亮——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是对景物的静态描写,照样子,写一写放学后校园的样子。

    例: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放学后,校园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结合具体事例,把自己感觉时间很慢的内心体验写下来。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芳草地。

    题目:我为 点个赞

    提示:“点赞”,表示认同、肯定、欣赏。生活中,值得点赞的人、事、物、景比比皆是。请选择一个值得点赞的对象,表达你的赞美之情。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围绕点赞对象,把理由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