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黎明 逼近 心旷神宜
B.忧愁 夜慕 翩翩起舞
C.愁眠 抛下 面面相觑
D.涨潮 逾发 不可记数
2、下列词语不是互为反义词的是( )
A. 悲观---乐观 B. 纤弱---瘦弱 C. 虚弱---强壮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驯良(顺服的) 机警(感觉敏锐)
B.锐利〔锐利(跟“钝”相对)〕 乖巧(机警;伶俐)
C.警觉(感觉) 敏捷(疾速)
D.错杂(不正确的) 惹恼(挑逗;招引)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痛哭 再( )再( )
一如( )( ) 信心( )(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著名作家____在《落花生》一文中告诉我们,人要做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的人。
(2)《将相和》中记述了“_____”、“_____”、“负荆请罪”这三个经典的故事。
(3)猎人海力布只要龙王嘴里含的宝石,是因为_____。他不惜自己变成石头,也要把鸟儿讨论的话说出来,是因为_____。所以我们要学习海力布身上_____的精神品质。
(4)写两个战争相关的四字词:_____、_____
6、调音小能手(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7、读句子,猜猜下列划横线字词的意思,写在括号里。
(1)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 ),几时( )见说有大虫( )!
(2)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 ),只搬得力倦神疲( )方止。
(3)探春笑道:“横竖( )是给你放晦气( )罢了!”
(4)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 )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8、写近义词。
兴奋——(________) 留恋——(________) 不可计数——(________)
应接不暇——(________) 新鲜——(________) 常常——(________)
9、读《少年中国说(节选)》,做题。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选段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请用“﹏﹏﹏”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2】“故今日之责任”中的“故”与选项( )中的“故”意思相同。
A.事故
B.故意
C.病故
D.故而
【3】阅读资料袋,思考: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
【资料袋】到东北上学让少年周恩来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国弱民穷受欺凌的国内现状。当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何读书的时候,有同学说“为知书明理”,有同学说“为过上好日子”……少年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理解。
母亲的“存折”
看着母亲渐渐地老去,我们做儿女的实在有些放心不下。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没人接,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只要家里没有了她老人家的身影,我们的心里总是怦怦直跳,总怕她在外边有个什么意外。这些担心并非多余,母亲七十多岁了,虽然看上去身板还算硬朗,但人上了岁数,记性便大不如前了。加上现在城市化建设可谓日新月异,过去的老街早已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悄悄淡去,老人家在外面已经迷过多次路,这怎么能够让我们放心得下。
兄妹们都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好有个照应。可生性倔强的母亲都一一回绝了。她说害怕她这把不中用的老骨头破坏了子女家庭的和睦。没有办法,我便和兄妹们商定,无论工作多忙,只要抽得开身,每周星期天必须回家里陪母亲。
在一家老少团聚的周日,母亲总是不忘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乐呵呵地坐在桌边心满意足地看着我们吃。饭菜里兄妹们爱吃的,孙儿们爱吃的,一样不差,多得让我们都怀疑母亲的记忆力是否真的衰退了。
那天,我下班挺早,顺道回家里看看母亲。看见沙发上放了一件母亲的脏衣服,我便拿去洗。衣服刚一下水,母亲便从外面回来了。她看着我正在帮她洗那件衣服,一种紧张的神情一下子爬到了她苍老的脸庞上。母亲叫住我,一把从水里提起那件衣服,然后一边埋怨我,一边十分着急地把手伸进衣兜里一阵摸索。
“还好,还好!”随着母亲松了一口气,我看到了一个湿漉漉的破旧存折躺在了她的手上。
一个破存折就让母亲紧张成这样,看来母亲真的老了,我不禁想。“妈,你这存折里放了多少钱啊?看把你急成这样!”我故意和母亲调笑道。
母亲不理我,似乎还在生我的气,自个唠叨着,说要到屋里去拿熨斗把存折熨干。我偷偷地拿起母亲放在桌上的存折,那根本就不是一本真正的存折!它的内页其实是一叠白纸,上面爬满了许多歪歪斜斜的汉字,记录着家里所有人喜欢吃的东西、所穿衣服和鞋子的尺寸。只不过母亲害怕把它弄坏,专门用一个硬硬的存折皮给它包上。
那一刻,一种久违的感动立刻攻陷了我的心房,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完全相信了那一句话:世界上最广袤、最无私的是母亲的爱。别人看来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却被母亲视作珍宝似的珍藏着,岁月能够冲垮的只是她的记忆力,但根本无法抹去母亲对子女们无尽的爱。
【1】用“______”画出母亲不愿住在儿女家里原因。
【2】画“ ”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主要表现了母亲对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的存折记录着什么?为什么要用上存折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发现“存折”的奥秘后,“我”的神情如何?“我”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
A.歌颂深厚的母爱。
B.母亲岁数大了,很固执。
C.母亲有很多存款,不让儿女知道。
D.表现子女的孝心。
【6】依照对短文的理解填空。
这存折其实是一叠______,一叠记录着__________的白纸,一叠寄予着深厚的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再做题(17分)
松鼠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数枝底下,或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的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是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叉中间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数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她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松鼠常吃的食物是松子、榛子和橡栗,有时候也吃鸟蛋。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常常直着身子做在树枝上,用前爪捧着往嘴里送。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塞到老树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冬天,它们有时候也用爪子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雪底下的食物。
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画笔,皮可以做衣服。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小动物 ( )的小眼睛 ( )的积雪
( )的小面孔 ( )的日光 ( )的夏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带点的字或词,然后写出带点字的部首和意思。
敏捷:
玲珑
追逐嬉戏
(3)按文章的内容填空。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 ),再( ),然后( )。这句话写的是小松鼠( )。
(4)这篇短文介绍了小松鼠的( )、( )和( )。
(5)读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树枝底下。
②它们带着儿女住在搭好的窝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12、阅读理解
每天早上,我推开窗子,发现远处的水面上总有一叶或者两叶小船,像什么人无意中遗落了一两个发夹,轻轻地别在青山绿水之中。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我走在月光下的时候,偶尔听到竹林那边还有桨声,是一条小船均匀的足迹,在水面上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但我依稀听得出桨声过于粗重,不是来自一个孩子的腕力。
我来到水边,发现近处根本没有船。原来是月夜太静了,仿佛缩短了声音传递的距离,远和近的动静根本无法区别。
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均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句子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中的“一点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孩儿的________、________使“我”感动,令“我”无法忘记。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一直想念着这个女孩儿?用“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5】“我”除了想念女孩儿,还想念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贺龙钓鱼(节选)
太阳落山了,夜幕渐渐(降 绛)临。荒漠的草地一下子变得很凉。贺龙站起身来,抖落身上的泥土,收拾好鱼竿,提着一大串活鲜鲜的鱼儿,大步向总部走去。
总部的同志们看见贺龙提着鱼走来,发出一阵阵欢呼。
任政委快步上前,拉着贺龙的手,不安地说:“老总……你又把(牦 耗)牛肉送给了伤病员,今天准又没吃东西!”
“哪里的话,你看!”贺龙指着故意腆起来的肚子,然后挥一挥手中的渔竿说,“我有它哩!”接着“哈哈哈”地一阵(仰 扬)天大笑。这笑声,是那样的爽朗、乐观、感人,它在空阔的草地上散发开来,是那样(攸 悠)远……
【1】用“\”划去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描写贺龙动作的词语有哪些?请把它们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老总……你又把牦牛肉送给了伤病员,今天准又没吃东西!”一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提到了贺龙的笑声,从这笑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评价一下贺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完成下面练习。
东街小学广播站征稿启事
为了加强东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广播站特向全体同学征稿。
(一)征稿栏目与播出时间:
周一《开心一刻》:脑筋急转弯、谜语、对联、笑话等。
周二《百变魔匣》:讲述生活中的小窍门,介绍日常生活百科。
周三《灿烂星空》:学生优秀习作。
周四《心雨心愿》:点歌送祝福。
周五《校园连连看》:校内外新鲜事(好人好事等),宣传新风尚,传递正能量。
(二)投稿方式:
周一至周五上午的课间时间,送到东街小学广播站。
【1】小记者优优为学校运动会写了一篇简讯,他应该向( )栏目投稿。
A.《百变魔匣》
B.《心雨心愿》
C.《灿烂星空》
D.《校园连连看》
【2】贝贝写的一首小诗被广播站选中,她应该在( )这一天收听。
A.周一
B.周二
C.周三
D.周四
【3】乐乐同学写了一篇习作想送到广播站去投稿,最合适的时间是( )。
A.上午放学后
B.上午的课间时间
C.下午的课间时间
D.下午放学后
【4】该校广播站准备增设一些新的栏目,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新栏目,并简单说明设置这个新栏目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它就像一个遍布全球的巨大蜘蛛网□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家庭连接到一起□在互联网里□可以查阅信息□便捷地了解周围的世界□可以用自己的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参加网络购物□拍卖等各种活动□
【1】在“□”中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便捷—(______) 联系—(______)
【3】文中含有三个“可以”的句子是个________句,请你用“可以……可以……还可以……”造一个句子。
【4】说说网络的用处有哪些?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药“贺阿忙”
很久以前,在苗家山寨里突然蔓延一种怪病,病一发作头就痛得要炸,骨就痛得要断,肉就病得要裂,人们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
长者说,相传有一种神药能治怪病,可这种药只有在长有飞龙掌血树和红升麻草的大山里才能找到。一路上要翻山过河,地上有毒蛇挡道,头上有恶鹰袭人,非常危险。有个叫贺阿忙的年轻人决心冒险去寻找神药。
一天,贺阿忙来到一座山崖前,突然看见一位挖草药的白发白须老人遭到几只恶鹰的围攻,贺阿芒不顾危险,抬起弓弩射落恶鹰。白发白须老人连声感谢贺阿忙,送给他一个黑葫芦。
一天,贺阿忙来到一道深沟里,看见一个中年汉子在打柴,他身后有条毒蛇正悄悄袭来。贺阿忙大喊一声猛冲过去,挥刀斩断蛇头。中年汉子连声感谢贺阿忙,送给他一个黄葫芦。
一天,贺阿忙来到一条大河前,突然发现激流中有个姑娘在挣扎,他纵身扑入河中,奋力将姑娘救起。为表感谢,姑娘送给贺阿忙一个白葫芦。
贺阿忙终于来到长有飞龙掌血树和红升麻草的大山,看到白发白须老人、中年汉子和姑娘都在山上。白发白须老人笑着说:“好小伙,你要找的药就在葫芦里。”接着告诉了他制药的方子。
贺阿忙赶回山寨,照白胡子老人说的,用苗家米酒把葫芦里的药浸泡了,叫得病的人舀去擦痛处,乡亲们的病果然好了。为感谢贺阿忙不畏艰险找到神药,苗家山寨的人就把这种神药叫做“贺阿忙”。
【1】这个故事流传在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
【2】白发白须老人遇到的危险是( ),中年汉子遇到的危险是( ),姑娘遇到的危险是( )。(填序号)
A.遭到毒蛇悄悄袭击 B.跌入一条大河中 C.遭到恶鹰围攻
【3】下列关于神药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药是长在飞龙掌血树上的
B.看见红升麻草,就可以采到神药了
C.神药需要经过很大的考验才能得到
D.神药就在年轻人得到的葫芦里,人们喝了病就会好
【4】读短文,说说短文写了贺阿忙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上学路上》,完成练习。
早上,寒冷的北风着雨点“辟噼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我穿好了雨衣正要出门去,爷爷拿过来一把雨伞,硬要送我去学校。
走着走着,忽然有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 )到河里的水已把河道都挤满了。
我望着那喘急的河水,呆愣了好一会儿,正要弯腰脱鞋,准备膛水,却见爷爷旱巳将鞋脱下,高高地卷起裤腿,抬脚就进入冰凉的河里.“趴在我背上。”爷爷用慈祥、疼爱的目光看着我,亲切地对我说。
啊,我再一次愣住了!爷爷,我已经长大了,个头也快赶上您了,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翁,却要背我过河?这是刺骨的河水啊!您老人家硬要来送我,已让我十分内疚,现在,又要背我过河,这怎么可以呢?
我看了一眼爷爷那微驼的背,那被岁月染白的银发,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这些年里,从一日三餐到我读书写字的姿势,哪一样您不操心?这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对乡村那自在的生活充满依恋,也使我对您老人家产生了一种( )的爱。
可是爷爷,今天,我不能……我要自己膛过河去。无意中,我又瞧了爷爷一眼,啊,我触到了爷爷那慈祥中透着( )而坚定的目光,我明白了,爷爷是绝不会轻易改变他的决定的。
我终于无言地、顺从地趴在爷爷那宽大的背上,因为我无法,也挡不住这深沉的爱。
【1】填入短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汇聚 强烈 严厉
B.聚集 热烈 严密
C.汇聚 热心 严格
【2】短文中“无微不至”这个词语写出了爷爷对孙子( )
A.从生活到学习的全方位关爱
B.对孙子寄予厚望的热爱
【3】阅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我”顺从地趴在爷爷背上过河的原因是( )
A.“我”习惯了顺从爷爷的意愿。
B.“我”的爷爷不会轻易改变决定。
C.“我”挡不住爷爷对“我”深沉的爱
【4】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 )
A.表示列举省略。
B.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说话未完成或语意未尽。
【5】用横线画出描写爷爷外貌的句子,再细读短文,想一想,这是一位 的老人。
【6】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 嘲笑)一声,说:“①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厉 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②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③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请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文中句①真正表达的意思是( )
A. 齐国没有人才。 B. 齐国到底有没有人呢? C. 齐国有很多人。
【3】句②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意思是_____。我能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③中晏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现代文阅读。
名师
名师的公开课的确有不少出彩的地方,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益一二三。
①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地笑望着名师:“老师,这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他的爸爸也不知道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这么一个字,给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出了个大难题。据说王旃用这种方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也碰到过,不过我没有让王旃的阴谋得逞,因为这一损招,我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着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底下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等着看热闹。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底下的学生和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zhā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嗯,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也算是我的一字之师了。”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②这让王旃感到非常意外,也大大出乎我们大家的意料。片刻的宁静后,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潮水般淹没了我的思绪。
【1】联系上下文,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意外”分别指什么。
(1)第①处“意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意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文章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作中包含有对比的写法。
B.“没人搭腔”是因为大家都不认识这个字。
C.不认识“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D.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渊博学识的充分肯定。
【3】当名师请同学念一下“旃”字时,没有一个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等着看热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的优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有理有据地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名师对待学问的态度让你联想到哪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耕耘,不会有收获。(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仿照着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月亮出来了,撒下光辉。
__________
22、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楚王尊重晏子。
楚王怎能不尊重晏子呢?
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得信守自己的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请你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的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抓住其特点进行介绍,注意运用你学到的说明方法。